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修長城,是一錯誤決策?別再被騙了,這才是事實!

秦始皇修長城,是一錯誤決策?別再被騙了,這才是事實!

原標題:秦始皇修長城,是一錯誤決策?別再被騙了,這才是事實!


關於長城,康熙有過多次評論,其中有一段話極為出名,以至於如今很多專家,引用康熙之話的時候,帶有720°的敬仰和崇拜,覺得這才是聖君氣魄,漢唐宋明帝王豈能與之相比?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實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士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能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

從康熙話中,不難看到一個事實,即:秦始皇修長城,漢朝修長城,其實都是一個錯誤決策!原因很簡單,康熙看來,無論從軍事,還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只要「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註:唐朝沒有修過長城,康熙說錯了)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不客氣的說,康熙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更有說空話說大話的嫌疑!


始皇修長城,固然勞民傷財,但卻有不得以之處!秦朝之際,馬鐙和馬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中原步兵無法對付來無影、去無蹤,卻又經常劫掠的匈奴騎兵!所以,蒙恬殲敵10餘萬(和漢武帝殺敵差不多),卻沒能傷到匈奴根基,轉眼間就恢復了元氣,才有漢初的「白登之圍」!


有人說,漢朝之際,大漢鐵騎雄霸天下,為何還要修長城呢?其實很簡單,匈奴人還有一個生活習性,即:打不過就遷移!一旦打不過漢朝,就逃到漠北之地,等實力回復了,又再一次來襲擾(後來唐朝不就是如此嗎?一旦國力衰弱,北方游牧民族就南下侵襲)!這時,長城這一防禦工事就很有必要了,不然就要面臨匈奴無休止的入關劫掠!


因此,秦始皇選擇修長城,並不是「腦殘」,或勞民傷財的無用之舉,而是根據當時的軍事技術條件,和匈奴人的生活習性,而作出的一個戰略正確選擇!所以,秦始皇修長城,是一錯誤決定?別再被騙了,於中國有大功,這才是事實真相!


到了漢代初期,秦長城已經破爛,但卻還具有很強的軍事防禦作用,(1)如果不是匈奴大軍,一般不能進入長城擄掠,(2)如果守將得力,比如程不識李廣,縱有匈奴大軍,也進不了長城,(3)衛青霍去病等人進攻匈奴,就是以趙長城、秦長城作為進攻退守的主要據點!


其實,即便到了明末,清軍入關劫掠時(1644年之前,有過多次入關劫掠),面對長城防禦也很頭疼,所以要繞過,並不如康熙說的那麼輕鬆!


前一階段,有一些網路文章提到這樣一個猜想,即:古印度為何屢次遭到侵略?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長城防禦!


關於康熙的長城無用論,還有一句也很有意思!1691年,康熙去多倫諾爾和喀爾喀蒙古的首領們會盟時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清朝的情況,和秦朝的情況,時移世易,大相徑庭也!

更為重要的是,康熙雖有「不修邊牆」令,但清朝修了二樣東西,即:(1)沿海遷界,(2)柳條邊!所謂沿海遷界,就是不準沿海五十里範圍內住人,堅壁清野對付台灣鄭經勢力。所謂柳條邊,就是禁止漢人進入內蒙古和東北,對內而不對外!所以,康熙嘲諷長城,只是一個玩笑罷了,一個自我吹捧罷了,專家不必當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古代將軍有4種死法,一種比一種窩囊,你知道幾種?
抗戰中,日本的河豚魚計劃,差點就實現了猶太人在東北建國!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