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如果要論資排輩,按照派系來分的話,袁世凱應該是順著曾國藩、李鴻章這一脈順承下來的。袁家第一個發跡的人袁甲三當年就是李鴻章的老部下,而袁世凱本人也是在李鴻章的賞識和提拔下才得以功成名就的。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李鴻章當權之時,袁世凱被派往朝鮮當差,由於他本人具備較強的軍事能力,也擁有應對官場是非的那一套權術,所以一路走高,名氣倍增。不過,到了甲午戰敗後,情形發生了變化。作為李鴻章手下的紅人,袁世凱自然也受到牽連,以至於影響自己的仕途前程。

所以,但李鴻章轟然倒塌後,袁世凱便開始尋找新的靠山,為此,有人說他不厚道。其實官場之上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畢竟誰都需要生存,再怎麼說袁世凱對李鴻章也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反戈一擊,而且繼續保持與李鴻章的來往。就這一點,他做得就很不錯。不過有一件事袁世凱還是得罪了李鴻章,被當面罵得狗血噴頭。

李鴻章被罷官後,閑居賢良祠。有一次,袁世凱給翁同龢當了一次說客,其目的是想讓李鴻章讓出大學士一職,好讓翁同龢補上。當然這話不能明面上說,只能智取。袁世凱說:「中堂是再造元勛,功高汗馬,現在朝廷待你如此涼薄。以首輔空名,隨班朝請,未免過於不合。您不如暫且告歸,養望林下,朝廷一旦有事,聞鼓而思將帥,不能不倚重老臣。屆時羽細征馳,安車就道,方足見您的身份。」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李鴻章何許人,宦海沉浮數十年,袁世凱這番話他一聽就知道什麼意思。他認為,袁世凱這哪是來寬慰自己,分明是替翁同龢講話。所以,不等袁世凱把話講完,便大聲呵斥道:「旁人要是開缺,他得了協辦大學士,那不干我事。他想補我的缺,萬萬不能。只要我一息尚存,決不無故告退,決不奏請開缺。」

袁世凱被一頓呵斥嚇得馬上跪在地上請罪,李鴻章仍不解恨,對親信幕僚們又發了一通牢騷,說袁世凱是小人。儘管李鴻章對這件事非常不滿,但這話並不代表他不看重袁世凱。據史料記載,李鴻章臨終時曾保舉袁世凱,說:」環顧宇內人才嗎,無出袁世凱右者。「所以,李鴻章去世的當天,慈禧便提撥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不過這個史料可信度不高,李鴻章臨終前並沒有明說讓袁世凱來繼承自己的衣缽。不過,李鴻章應該是默認的,據《異辭錄》記載,李鴻章病重時,有人勸他保舉繼任者,而李鴻章說:「繼任有人在,我不欲保耳」。這裡的「繼任有人」指的就是袁世凱。

以當時袁世凱的名望和實力,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也是非他莫屬,為何要這麼說呢?

第一,袁世凱有新軍在握,這是做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的必要條件,其他人都不具備。

第二,在處理義和團問題上,袁世凱的做法獲得中外好評,尤其給逃難的慈禧送去了供給。

第三,在和八國聯軍對壘中,面對膠州灣的德軍,袁世凱以實力作後盾,據理交涉,使得德國望而卻步,保住了山東。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1901年11月7日上午,李鴻章尚未斷氣,盛宣懷就致電袁世凱,說:「傅相(李鴻章)昨日兩點不能言,神氣恍惚,病勢甚危。北門鎖鑰,微公莫屬。」這是明確告訴袁世凱,李鴻章去世後,直隸總督一職非他莫屬。

盛宣懷作為李鴻章一手提撥重用的心腹,如果沒有李鴻章點頭和支持,他是不可能發出這樣的電報的。雖然袁世凱接替李鴻章做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要是沒有李鴻章的支持,他是做不到的。

李鴻章的這番大恩,袁世凱十分感激。其後,他便以李鴻章的政治傳人自居,李鴻章去世後,袁世凱送來一幅輓聯,曰:

公真曠代偉人,旋乾轉坤,豈止勛名追郭令;

我是再傳弟子,感恩知己,願宏志業繼蕭規。

李鴻章死後直隸總督非袁世凱莫屬,因為他有三個條件別人不具備

上聯用李光弼、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中興唐朝的典故,比喻李鴻章是清朝「同光中興」的柱石;下聯用漢初「蕭規曹隨」的典故來比喻知己是李鴻章的追隨者。誠如袁世凱所言,李鴻章的淮系和北洋這兩大家底,最終成了袁世凱的發家法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最牛的一個衙門誰都管不了,而且官員們靠盤剝皇帝為生
同樣是七品知縣,為何清代的好比土皇帝,而明代的沒有權威?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