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民黨徐巧芯:沒了黨產的國民黨該如何選舉?

國民黨徐巧芯:沒了黨產的國民黨該如何選舉?

【觀察者網報道】

11月24日,2018台灣地方選舉正式開始投票。除了讓人激動的「韓國瑜熱」外,這次選舉,國民黨也特別關注年輕人,並在政策上對年輕「候選人」給予支持。我們也期待本次選舉,這些「首選族」能夠取得成功。

本文為觀察者網「選舉新勢力」系列報道第八篇。受訪者為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台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候選人徐巧芯。

徐巧芯:大家好,我叫徐巧芯,目前是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的發言人,正參選台北市松山-信義區的市「議員」。大家傳統上認為台北市是一個藍大於綠的地方,不過現在已開始有一些改變,從前兩次的選舉可以看到,國民黨整體衰弱,甚至出現年輕人反對國民黨的現象。這也是我們年輕人這次出來參選的一個主要目的。

觀察者網:您為什麼要參加這次選舉?

徐巧芯:其實我大學就開始參與學生會。大學時,我的朋友一般會選擇加入民進黨,倒不一定是因為政治意識形態,他們就覺得民進黨會給一般的年輕人舞台空間,只要你有能力、夠強,都是有機會的;至於國民黨,大家會覺得如果你沒有背景,或家裡沒有特別有錢,沒勢可以靠,那基本上不建議去,去了也沒機會發展,即使你的理想、價值觀念跟這個政黨比較近。慢慢地,大家也都相信這點,因為我們看到好幾次選舉里,真實的情況好像就是這樣。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覺得我的價值觀跟國民黨比較接近,而且我跟民進黨的歷史觀不同,我的外公是湖南過來的老兵,我不希望這段歷史在台灣被抹掉。所以我從大學開始就慢慢參加一些國民黨的活動。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其實國民黨里也有一些像我一樣沒有背景的年輕人,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民眾的支持跟認可。

我以前做發言人之類的政黨輔選工作,這是一個能夠自我證明的工作,但它畢竟沒有受過民意的檢驗。我覺得民意的檢驗很重要,發言人工作做得好,可能代表老闆賞識你,但他畢竟就一個人;而真正要當一個政治人物,還要經過民眾的檢驗,當人民願意把選票投給你,那才代表你真正得到民眾的支持。對我來講,沒有背景的人能在一場地方選舉中被民眾認可,這對國民黨來說很重要。

另外,民進黨屬於白手起家的政黨,從成立開始就自認為是對抗者的角色,所以他們經歷過資源非常缺乏的時期,但他們還是要參與每一次選舉,因為那都是成長茁壯的機會。到目前他們已做過兩次「總統」——陳水扁跟蔡英文,已得到社會上的眾多資源,包括許多基金會。

而國民黨沒有黨產了。傳統上大家覺得國民黨很有錢,有很多資源和地方組織,只要能掛上一個國民黨籍,資源就會下來,地方組織就會動起來,所以基本上很好選。可現在國民黨已完全不是這樣子,很多民眾或許還沒意識到這件事情,國民黨沒有黨產以後,變得好像不太會選舉。

傳統選舉是分配資源,讓地方組織去動員,很多資深「議員」前輩,甚至「立委」、市長,習慣那樣子的選舉方式。而我們年輕人白紙一張,是第一次選,所以其實我們最有資格、最有機會和能力去帶出一種新的選舉方式跟氛圍。如果我們今天能夠做到,那就代表以後更多的年輕人能依照我們的步驟去做。若能當選,我會不藏私地把這些成功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讓話語權不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上,這樣政黨才能更好地接班,也才更有競爭性,更具活力。

這次我參選的一個很大目的,也是希望去改變這樣一個選舉氛圍。

觀察者網:您家人對您參選是否支持?有沒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一下?

徐巧芯:我家開了20年的早餐店,並不是特別有錢,選舉需要很大一筆開銷,家庭沒有辦法支付。我家三代沒有任何一人從事政治,可能就是霧裡看花。從我大學畢業開始投入政治工作以來,他們認為我可以走出自己的路,所以他們逐漸從觀望轉變成支持。可是他們即便是支持,也沒有辦法給我足夠的資源,或成為我背後的靠山。他們也不能說焦慮,但他就是說,我支持你,放手讓你自己去做,但我們也幫不了你什麼忙。

觀察者網:您之前的學習經歷和目前「議員」工作有什麼關係?

徐巧芯:我是政大政治系畢業的,我們班50人里只有我一個人走向政治工作。我在學校擔任過學生會的秘書部長,也做過學生會「議員」,大學還沒畢業就到國民黨青年團工作,一直做到青年團總團長。總團長也是國民黨中常委一員,每周能在中常會上發表一些建議,那時黨主席是馬英九。後來我在國民黨做跟新媒體有關的主任,也遇到幾場選戰,慢慢開始上台灣的一些政論節目做發言人。我做過洪秀柱、朱立倫、郝龍斌的發言人,現在是馬英九的發言人。所以,我的專長是處理媒體關係,在新聞上跟民眾溝通。

觀察者網:您在選舉過程中,每天的主要行程都有哪些?可不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典型的一天行程表?

徐巧芯:忙碌的一天:早上5、6點,先去送車。很多里民去各地玩的時候,我們民意代表可能會去跟他們聊天,發包餐巾紙給他們,祝他們旅途平安;9點到10點左右,到菜市場跟攤商、民眾寒暄問好,停下來跟他們聊天。如果是周六、日,上午、下午跟晚上三個場次都有可能辦活動:早上可能是10點到12點;下午大概是一兩點到4點,最晚不超過5點;晚上大概會從6點多開始,可能是餐會。

我若知道活動,就會去參加。如果是鄰里活動,就有機會上台跟大家講話、問好;沒開放讓新人上台致辭的環節,也沒關係,我們就去台下逐一跟每一個人握手問好。很多人可能知道我是誰,但不知道我要在松山-信義區選市「議員」,所以我們會親自跟他們講,拜託他們;晚上餐會,那可能就是去跟大家敬酒,逐桌介紹自己是誰,在哪邊參選,希望他們可以給我們個機會,能夠支持我們。

大日子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個時段,每個時段可能最多來5個活動,三小時內要跑5個地方,那就是個挑戰。所以最忙的日子,我會先把路徑規劃好,再和助理、里長等人互相幫助。像元宵節活動的其中一天,我光自己本人就走了15個行程。

平日一到五,主要會安排一些拜會的行程。像拜訪里長,我們松山-信義區有74個裡,這74個裡都拜訪完其實要花很多時間。每一個候選人的想法不一樣,像我去每一個里上,大概都會跟里長聊一到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因為我希望我跟他們聊過一次之後,就可以完完全全記得這個裡長跟我講過的事。我只要去過一次那個裡,下次不管在任何活動任何場合,我都認得出他來。我的原則,就是不求多、不求快,但只要去做,就要做到最好

觀察者網:您大概每天能睡多少個小時?身體能否吃得消?你身邊的同事會不會比較勞累?

徐巧芯:我覺得有時候大家都講得比較誇張,當然很累,可是說晚上沒時間睡覺,我覺得不可能。

我們做民意代表的就算是出去選舉,都是跟著民眾,最後一個行程大概到9點半左右就是極限了,很難再晚過那時候。很難想像晚上10點多還去敲人家門會發生什麼後果,打擾只會讓對方更不舒服。很多人說熬夜到一兩點,那我覺得他是時間掌控得不好,就算晚上9點半結束,開個會討論,10點半也應該回家了,12點前一定能上床睡覺的。

我覺得選舉像馬拉松一樣,精神很不好,出去拜票,人家會覺得你沒活力,看起來不太誠懇,就沒特別想支持你。你只要出門,基本上就是要把最好的一面帶給大家,聲音、氣色、體力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調整,這才是一個公眾人物所應呈現出來的專業表現。

大家都知道郭台銘住安康里,但很難接觸到他

觀察者網:您能否介紹下您參選的選區?

徐巧芯:台北市共有6個選區,我在第三選區松山-信義區。松山-信義區一共會選出10席「議員」,目前民進黨有4席,民國黨佔1席,剩下5席是國民黨的。跟以往國民黨能佔7席相比,版圖已變了很多。

松山跟信義其實不太一樣,我各自介紹一下。

松山區是一個很老的社區,那裡最有名的叫民生社區。民生社區是眷村改建宅,它規劃得很完整,有很多咖啡廳,也有文藝展覽,所以當眷改宅可以買賣後,有很多外地人都希望住進來。本來就住了很多老榮民(註:在現今台灣社會中,「榮民」多指曾參與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後隨蔣介石遷台的外省籍退伍軍人),再加上新移居的居民,那地方人口非常多,基本上是藍營的票倉。

信義區分成兩部分,第一個大家可能會先想到華納威秀、信義計劃區豪宅。豪宅確實集中在信義計劃區,可它其實只佔了信義區的一小部分,真正人口多的地方反而是在那些豪宅旁邊,一大片平民住宅。那邊人口非常稠密,很多民眾住四層樓的老房子,且那地處於地震帶,老房子沒有地基,所以那地方有一個很主要的議題,叫都市更新。

在松山、信義的交界處有很多公廟,慈佑宮、慈惠堂跟奉天宮三大公廟全部聚集在這裡。這邊的人口就比較傳統,喜歡進香拜拜,參加各種寺廟活動。

我看過一份民調,講松山-信義區的民眾對本地議題的關心最中間,有人超級關心,有人毫不關心,中和起來變成一個中間選項。所以大概松山-信義可以作為整個台北的縮影,有鄉下的傳統樣貌,也有非常都會的樣貌,又有社區型樣貌。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特色。

觀察者網:您提到信義區的豪宅,請問對於這些豪宅人口,政黨有沒用什麼特殊方法爭取他們的選票?

徐巧芯:其實很難,大家都知道郭台銘住安康里,但很難接觸到他。郭台銘有資格領1500塊的敬老金,但他會去領嗎?「議員」選舉,最後選戰激烈的時候會去爬樓梯,拜訪每一家,請他支持你,可能里長會帶,或你的一些朋友剛好住這邊,帶你爬樓梯。那你能爬這些豪宅樓梯嗎?根本進不去。我覺得還是得透過媒體跟他們溝通,他們會看新聞,也可能會關注政治,可能會從選舉公報、網路上認識你。

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多管齊下,多參加地方活動,跟民眾互相認識,同時在網路或媒體上增加曝光,以此接觸觸碰不到的人。

觀察者網:您未來主要會關心哪些領域的議題?

徐巧芯:首先,我常跟媒體打交道,比較擅長行銷,所以應會推廣城市觀光。如剛談到三大公廟,宗教信仰是台灣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大陸或外國旅客來台灣時,我們可以幫他真正了解台灣人其實都在做什麼事。像拜媽祖、大甲媽繞境都是台灣的傳統文化,能不能把它作為觀光行銷的一環,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也可以學日本,規劃一條覆蓋不同地點的觀光路線,幫不熟悉台灣的旅客認識這個地方。台北在這部分可以再多努力。

其次,真正走進去拜訪各個鄰里後,你會發現「議員」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從社區角度看事情,推動社區發展,這是以前我在中央工作時沒有深刻理解的。

比如我們在說都市更新時,常常只從民眾、建商跟政府三個角度出發,漏掉思考一件事,就是都市更新做完之後對社區的貢獻是什麼。幾乎台北人都嚮往民生社區,其實就是因為它的居住環境很好,建築物不奢華,但人在那邊住得舒適、開心、方便。社區里里長間的溝通非常密切,A里辦活動,B里跟C里的里長都會過來幫忙,這就是一個大社區的概念。

再比如,我們從沒有問過孩子去公園喜歡玩什麼,我們就依照自己主觀的意願幫他們做了,結果根本沒幾個小孩子喜歡去玩。這類事就跟社區息息相關,但是我們經常只用一個很公式化、很刻板化的方式去處理。我們沒有彙集周邊居民的意見,這樣子的思維其實是很不符合當地社區居民的想法的。

所以「議員」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去幫助里長跟居民,還有透過市政的力量,包括預算的分配,使得這些社區能活絡發展。

包括動物保護在內的幾項,是我長期關注的議題。其實它也可以跟社區發展結合在一起,讓野生動物、流浪動物能和一般居民共處。

我們希望開創新的選舉風氣:不是有錢才可以選

觀察者網:您是如何募集選舉經費的?

徐巧芯:這次選舉,我很想去創造新的選舉風氣。我們在4月25日以後才可以開政治獻金專戶,才能合法收受政治獻金。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是不可以隨便去收受別人的政治獻金,甚至是贊助,都是不可以的,可是我看到我們很多的候選人,包括年輕人,比如說民進黨那幾位新人砸的這些看板,其實遠超過自己能力可以負擔的價值。所以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應該重新檢討我們的政治獻金陽光法案。

我覺得我自己是年輕人,一直想要以身作則,所以我目前的經費,要麼是跟家人借來的,要麼是我自己工作的薪水,那你也知道這樣加起來一定不多嘛,不多的狀況之下就省著用,所以其實在我初選的過程中,我的花費是非常少的,基本上不到30萬新台幣。看板一般來說是選舉花費最大的,我只掛了四面,每一面是一萬塊,掛三到四個月,加掛吊費用大概是十六到十七萬元。我們辦公室的開支一個月大概就是兩萬塊左右,是在一個老房子的二樓,也沒有電梯,也不是一樓的店面。工作夥伴是我的同仁,選舉文宣基本只印面紙,因為面紙一包是0.7到0.9塊,上面可以放你的照片文宣跟你的宣傳。然後就是年節的時候,會買一些比較便宜的禮物,去市場發送給大家,所以整體的開支算起來是很少的。

接下來我想我會做的事情是小額募款,我們已經請同仁設計了一些競選的募款小物,希望能夠用民眾自發性的小額募款力量去撐起選舉的經費,所以我們設計了很多的東西,希望我們的支持者都願意來支持我們參與這一次的選舉。

我們也想要推廣一個概念,一般民眾支持你,其實是代表這個「議員」在當選之後有很多的包袱跟人情要還,所以你越是看到那種花大錢、砸廣告的人,越有疑惑他他哪裡來那麼多錢,誰給他那麼多錢,給了他錢之後,他應該要怎樣來償還這些人情,為什麼每次都有人給他這個錢,是不是代表他在過程當中為金主做了一些事情?所以即便是募款,我也不希望是用很高額的選舉經費去支持這個選舉,這樣才不會違背我們年輕人參選的初衷。我很希望通過這個方式讓年輕人都覺得,其實所謂的選舉不需要投入巨額資金,不需要搞一些有的沒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接下來要用什麼方式去還給人家。我們的重點是為一般民眾服務,所以我們希望是一般民眾可以小額捐款給我們,接下來用我們的服務去回饋他,而不是說我收到很大筆的政治獻金,當金主的利益跟一般民眾的利益衝突時,我必須因為我的金主去做特定的選擇,傷害到一般民眾的利益。

觀察者網:能不能具體談談台灣在縣市「議員」選舉募款時一些比較有意思或者是有特點的事情?

徐巧芯:我們一般贈送東西給民眾,必須在30塊以下才不算賄選。但是如果你的募款小物是50塊,那我就說你捐款1000塊,不就等於我可以送你這個東西,但其實是賣給你這個東西,等於賺了950塊的政治獻金。我們在小額募款的時候,一般民眾他也不知道給你多少錢,但即便只是100塊,我們也要開收據、做記錄,哪怕是有人通過郵局給我們寄來了錢,我們不知道對方是誰,也要想辦法請銀行幫我們查出那個人,然後開一張單據給他,這樣才算是完成一個合法的募款程序。而且匿名募款也有上限要求,不然大家都匿名,就不存在公開透明了。

而且募款是可以抵稅的,包括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的稅都可以抵,但有個20%的限制。如果一家公司給你捐款50萬,那這50萬就不用交稅了,所以為什麼很多公司和個人願意去捐政治獻金,因為這筆錢本來就是要付出去的,與其給政府,不如給他支持的人。

除了政治獻金,有些人也會採用贊助場地的方式,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金錢交易,但還是必須作為一筆收入登記在你的賬戶里,雖然它不是錢,但是因為它有價值,所以你要換算成價值之後做一個登錄,不能因為別人說的借你的就不用登記。

我現在看到的很多年輕朋友,尤其是民進黨的那幾位,他們有很多的看板。人家問他說你的看板是哪裡來的,他就說是地方的朋友贊助,或是借的。這其實是一個灰色地帶,可以說得過去,但其實是不太符合政治獻金法的基本原則,所以我對這件事情都蠻小心的。

觀察者網:如果是自己家的房產,或者父母親戚的,可以直接拿來用嗎?

徐巧芯:如果是你自己的,那當然就沒問題啊。但如果是借用父母或者親戚的,還是要登記在會計賬裡面,讓大家知道你競選過程中有哪些收支,也避免以後出現抹黑你的事情。

國民黨這次給了年輕參選人25%的加權

觀察者網:這次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對待年輕人方面都有特別的政策規定,您怎麼看兩黨這樣的安排?

徐巧芯:這次國民黨年輕人參選是有加權的,我們最多加到25%,民進黨最多加到20%,而且不同的是,民進黨是現任和新人都要一起參加初選,國民黨是現任「議員」不用參加初選,但是會額外開一個名額給新人選,以我參選的這一區來講,是5席現任加1席新人,我和另一位「前議員」就要爭取這多出來的一個席次,但我有25%的新人加權。

這種做法對年輕人比較有利,比如像我的競爭對手沒法加權,而且我們兩個競爭的是新多出來的席位,但也有一種情況是保障了現任「議員」,如果說這位「議員」的能力不夠,民調也不高,但有一些新人的能力超過了現任,因為這樣的制度安排,反而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了。

民進黨就是比較隨意,反正大家就是一起來選嘛,最多給新人20%的加權,如果新人夠厲害,老將也可能會被擠掉,可是新人也比較難擠進去。像我知道的民進黨現任台北市「議員」(中山、大同區)梁文傑,就找了陳菊等一大堆人幫他助選,他本來就已經很強了,再繼續這樣做,新人連擠進去的機會都沒有,所以你很難評估國民黨的選制或民進黨的選制哪一個對新人比較有利,因為有些選區國民黨的做法比較有利,有些選區是民進黨做法比較有利,每一個選區面臨的人選跟狀況是不一樣的,但如果你問哪一種做法比較公平,那當然是民進黨比較公平,反正是你要參選就一起來嘛,符合資格就加權,輸了就被擠掉,很單純的事情。

可是國民黨這次改進的重點是希望給新人機會參選,慢慢改變這個政黨接班梯隊嚴重失靈的狀態,根據這個狀態去做戰略性調整,所以國民黨這一次保障現任,也未必是件不好的事情。以我這個選區來講,因為保障現任的關係,所以現任「議員」基本上就是照常做他們平常在做的事情,像我們敬酒或遇到的時候,可能還會幫忙說:「這是我們選區的巧芯,年輕人,大家可以支持她」。因為他沒有參與這一次的競爭,所以能夠多一點寬容和包容對待年輕朋友,這其實也是件不錯的事情,黨內氣氛也沒有那麼差了。初選通過之後,我們現任跟新人也會比較團結,那種人前手牽手、背後下毒手的狀況不會那麼明顯。所以雖然說民進黨的做法比較公平,但是比較公平的制度未必是符合現在國民黨的戰略,因為國民黨還有別的有機制在,但做了這樣的戰略方向調整之後,我們至少可以知道我們在這次台北「市議員」選舉中,年輕人的出線機會比往次、歷次都要高很多,在每一個選區應該至少都會出線一個年輕人。所以對這次的改變,我是比較樂觀的。

觀察者網:首先您是年輕的候選人,其次您也是女性,想請您談一談對目前台灣女性從政的感想。

徐巧芯:在女性從政方面,台灣是做的比較好的,因為台灣在比較早的時候就推出了婦女保障名額,不斷推動之後,現在很多選區是不需要婦女保障名額,女性候選人和當選者已經很多的了,特別是在地方層級,女性從政的人數很多。

但真正讓大家比較擔憂的是,再往上一層之後,比如市長層級往上,女性從政者是很少的,蔡英文是第一任女「總統」,也算是個裡程碑。但我們必須思考的是,作為一個女性政治人物,你推動了多少跟性別有關的政策,而不是你當了一個女性政治人物之後,好像性別問題就解決了,不是這樣子的,所以為什麼蔡英文總是被不斷被批評,她擔任「總統」之後,她的「閣員」大多數都是男性,甚至在今年選舉中,「六都」里民進黨清一色都是男性候選人,我們明明已經出了一個女性主席、女性「總統」,可是我們的性別政策好像沒有大幅度提升,這是大家比較憂慮的。

就好比說,我今天是個年輕人,如果我當選了,但我的思維和做法跟比較資深的前輩沒有什麼兩樣,那即便我是年輕人,其實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所以你今天是女性候選人,重點在於你要怎麼樣透過自己對於性別的了解,多去推動一些相關的政策,甚至你在用人方面也要密切地注意培訓和培養,這個才是重點。

在大陸付現金,總感覺有點格格不入

觀察者網:您之前有沒有去過大陸,有沒有什麼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

徐巧芯:我最近一次是去海南島拍婚紗,那兒確實是個好地方。印象很深的是,大家都會覺得台灣人特別有禮貌,台灣來的姑娘好像講話特別溫柔,後來我回家還認真研究了一下這件事情,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我們太愛講「不好意思」了,什麼事情好像都要非常非常客氣,他們就覺得我們很有禮貌,這是我覺得最好玩的。

我覺得兩岸之間最大的差異是第三方支付。當時我去拍婚紗照想買一束花,然後他們就拿著二維碼說「你可以掃這個」,但因為台灣沒有這些,我們也沒有申請微信錢包,沒有辦法拿微信去掃,付的是現金,然後就感覺跟大家有點格格不入。後來我回到台灣,也嘗試著慢慢用我們台灣現在的第三方支付系統,像介面支付、Applepay,現在我出門都不太帶錢包了,可是經常都有碰壁的時候,但我總覺得在大陸就不會。我們去大陸,朋友說可以點外賣,我說怎麼點啊,他就說用哪個哪個APP,然後付款啊,我心裡就想說糟糕,我也沒有用過大陸的這個APP,我們只有uber eat,就是在台灣用的,但在大陸沒辦法用,可以看出大陸的第三方支付比台灣要先進很多。所以不管你是「統獨」哪種意識形態,但是這部分台灣非常需要向大陸學習,因為其實台灣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其實也很習慣、也很想要過那種便利的生活。

觀察者網:您怎麼看兩岸之間的交流?

徐巧芯:年初大陸推行的惠台31項措施,對很多台灣人來說其實是很有吸引力的,當然在政治上,民進黨政府會覺得是有壓力的,提出了很多批評,但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的一件事情就是兩岸之間的距離這麼近,大陸的市場這麼大,本來台灣的民眾就有意願到大陸去工作也好、投資也好,再加上大家在文化和語言上是共通的,所以相比所謂的「新南向」政策,去大陸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有很多的年輕朋友,不管他的「統獨」意識是怎樣,現在都到大陸去創業了。

大陸確實提供了很多的機會,讓台灣的年輕人去嘗試,我有很多朋友去那邊工作過,他就告訴我說,在大陸工作呢,不一定會賺錢,但基本上餓不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素啦,就是說在台灣創業,你可能不僅不會賺錢,還可能會餓死。

但現在因為政治因素,兩岸在經濟、文化交流上受到影響。但就算如某些人所願,就不用跟大陸有經貿和文化上的往來了嗎?就可以置身大陸市場之外嗎?顯然不可能,所以即便是在那種極端狀況下都不可能做到,為什麼不踏踏實實地做好兩岸關係,讓民眾有更好的生活呢?

我覺得這是國民黨和民進黨比較大的差別,國民黨在「九二共識」這個議題上,一直不斷在說服大家,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我剛剛講的這個樣子。民進黨當然不願意,所以就變成兩岸不止在政治上沒辦法溝通,甚至在交流上都必須擱置和停滯,所以大陸推出31項惠台措施後,民進黨政府氣得跳腳,明明是大陸提供優惠條件給台灣人,台灣人去大陸有好的市場能夠賺錢回來,可是最生氣的居然是我們台灣的政府,這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所以我覺得政府不能用意識形態去主導台灣的經濟發展,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向,不能因為你自己有意識形態,就把所有在你意識形態之外的全部通通排除,還是要務實看待兩岸關係,務實看待兩岸之間的交往,這才是對台灣人民比較有利的發展方向。

觀察者網:您在台北市參選,現在台北市長柯文哲一直在推動雙城論壇,您怎麼看這件事?

徐巧芯:雙城論壇我覺得很好,應該要延續下去,柯文哲這次在爭取連任的過程當中,受到很多民進黨「議員」和政治人物的排擠,主要就是因為雙城論壇,還有他的「兩岸一家親」言論,但也因為他的這兩個言論,讓他現在目前的民調當中,大概有三成到四成都是泛藍的人在支持他,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所以我覺得他的兩岸立場,還有他對於雙城論壇的執著,其實是台北市民願意支持他的一個很主要理由。所以我們國民黨自己派出來的候選人,在兩岸關係政策是是很明確的,還是「九二共識」。那雙城論壇的部分,我想不管是國民黨,或是柯文哲這邊也都是主張要主辦的,能夠有更多的交流,所以反而在這個議題上,現在的台北市跟國民黨並沒有差太多,當然能夠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想法上沒有差太多。反倒是現在執政的民進黨跟柯文哲還有國民黨落差比較大。

現在的「選民」是小眾聯合體,傳統選舉方式已經不再適用

觀察者網:您怎麼看這次民進黨的選情?

徐巧芯:我覺得民進黨這次選舉會非常的艱困,首先是在年金改革的議題上,他們一直都以為只會影響到軍公教對他們的投票意願,其實不止。很多商家的主要消費族群其實就是公教人員,因為軍公教年金改革,他的生意也會受到影響。

第二是「一例一休」,我們剛剛講的軍公教年金改革,主要是針對年紀比較長的退休族群,「一例一休」則涉及到年輕人對民進黨的看法。2014年和2016年,很多年輕人選擇投票給民進黨,但是他們覺得「一例一休」的政策更動,是民進黨背叛了他們,對民進黨普遍不信任,這些年輕人也不願再一次支持民進黨。

觀察者網:上次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贏得比較大,這一次總的民調看上去也是領先比較多,為什麼年輕人對他的支持度會這麼高?柯文哲的某些理念和民進黨比較接近,這次民進黨在台北市很有可能還會禮讓他,您怎麼看他這一次的選情?

徐巧芯:其實柯文哲這次就是不斷強調他在2014年的選舉理念,第一個叫做不藍不綠,第二個叫公開透明。我相信民進黨的人其實沒有幫他的意思,他們本來就很討厭柯文哲,可是當民進黨一直在罵柯文哲的時候,他才能證明自己不是綠的,甚至很多價值觀開始往藍的這邊靠攏,其實就等於是民進黨在幫他助選。

公開透明也是一樣,當民進黨的人開始質疑他賬目不清時,他就是要透過這些人來證明他自己是公開透明的。柯文哲算是在政壇里跟其他人不太一樣的一個人,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在於,他其實沒有自己的價值和理念,所以今天他看到民進黨施政不力,民心不喜歡民進黨,他就開始去批評民進黨;當之前國民黨落在下風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斷講要調查什麼五大弊案,一直針對馬英九、郝龍斌這些藍營政治人物。可是當這幾個人開始回溫的時候,他現在都會跟馬英九前總統握手,也沒有再對郝龍斌口出惡言,還邀請郝出席他們的Ubike活動,和朱立倫一起推動1280捷運公車的,所以你就會發現他是沒有什麼所謂的中心價值和信仰的。

柯文哲鎖定的對象其實就是40歲以下的年輕網路族,所以他在推動很多政策時,會找網紅跟他一起合作,這部分青年族群基本上沒有特定的政黨立場,主張認為自己是不藍不綠,所以當他既不喜歡民進黨又不喜歡國民黨時,就會覺得柯文哲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柯文哲主攻的就是這一群人,所以他在40歲以下的民調基本上可以高達七成到八成,但整體上他目前跟國民黨丁守中的民調差距大概只有10%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柯文哲想要完全只仰仗40歲以下的人支持他,就能夠讓他連任成功的話,我覺得未必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而我認為柯文哲自己也有思考這件事情,所以他還是希望民進黨可以禮讓他,因為如果民進黨禮讓他的話,40歲以下的青年族群再加上民進黨的基礎票源,基本上他就會很穩定地領先。

民進黨禮讓柯文哲,原則上聽起來會比較難選,會讓這一次的選舉變得比較複雜,可是問題是當它不禮讓柯文哲時,其實會產生很多後續的效應,包括對於柯文哲談兩岸一家親,那些極度不滿的民進黨選民會怎麼樣做選擇,會不會直接影響到市「議員」的選舉,導致民進黨的落敗?

如果民進黨不禮讓他的話,就變成是自己推人出來選,三足鼎立的情況下,國民黨感覺也比較有競爭力。國民黨現在要做的是不要著急去攻擊對方,先把自己的盤穩好,等到民進黨開始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後再出招,我覺得會是一個比較好的狀況。

觀察者網:柯文哲現在在台北市的支持度相對較高,這是不是意味著台北市傳統上藍大於綠的盤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徐巧芯:應該說眼前的藍不是藍,眼前的綠也不是綠,大家對於藍綠的基本價值還是有自己的主張,但不等同於在市長選舉中,他一定要支持國民黨或是民進黨,有沒有一種另外的選項是他可以支持柯文哲,我覺得真正產生質變的地方是在這裡。

比如說我們講傳統的藍營選民,他可能特別在乎一些國際、兩岸、經濟、教育議題,民進黨的支持者可能很注重所謂土地關懷、人權、在地社區的議題。這些人都還是抱持著原本的想法,但不等同於他一定要投給國民黨或是柯文哲,也不等同於一定要投給民進黨或是柯文哲,所以他可能會說,我是藍的,我支持柯文哲,我是綠的,我支持柯文哲,也有說我沒有分藍綠的,就是支持柯文哲,所以你在珍惜這些選民的時候,必須把每一塊都切成更小塊。以前你就切藍、綠、中間選民,現在有藍的、綠的、藍的中間選民、綠的中間選民、支持柯文哲的中間選民,還有一些其實不太確定他想要怎樣的中間選民,這麼多排列組合裡面,每一個群眾看起來類似,但是又有差異,跟台北市民做互動的難度提升很高,需要更精確的策略,跟他們溝通的方式必須根據不同的群眾做不同的改變。

我有個前輩曾經跟我說過,現在是一個同溫層社會,就是小眾之間互相產生聯結,也就說以前大家會集中到很大的陣營里去,但到了網路世代,大家比較喜歡跟自己契合的人在一起,所以你必須變成去跟很多的小眾對話,而不是跟兩個大眾對話。我們在面對選民的時候,也應該去做更精確的分析和對話,這樣民眾才會願意支持你。其實不管是藍的或是綠的,如果還是用那種很傳統的方式去選舉,我覺得都沒有辦法跟上這個時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台第一觀察 的精彩文章:

香港一大學宿舍慶生時拋麵粉引發粉塵爆炸 12人受傷
台灣船長走私近1.3噸毒品,被判12年

TAG:港台第一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