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高樓自帶魔咒

1999年,德意志銀行證券駐香港分析師安德魯·勞倫斯提出一個「勞倫斯魔咒」,他發現「摩天大樓立項之時,是經濟過熱時期;而摩天大樓建成之日,即是經濟衰退之時」。那是因為,當摩天大樓立項的時候,大家沉浸在經濟過熱的氛圍中,自然會對未來有著不切實際的樂觀,也就會立項宏偉的摩天大樓。而等到摩天大樓差不多要落成的時候,泡沫也就破裂了,摩天大樓的落成反倒會見證到來的經濟危機。

一般介紹「勞倫斯魔咒」的時候,往往還會帶上一些言之鑿鑿的例子,比如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美國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相繼落成,而這正值美國發源的大蕭條時期;比如1997 年,吉隆坡雙子塔樓投入使用,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隨後亞洲金融危機席捲東南亞;又比如2008年,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大樓」落成,也正值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

不過仔細想想,克萊斯勒大廈和帝國大廈落成的時候,經濟危機都爆發一年了,而「環球金融中心大樓」落成的時候也不過是世界第三高,2008年的金融危機發源於美國,尚未波及到中國,你讓上海的建築去應驗「勞倫斯魔咒」,這鍋甩得不大准吧?要說咱們也有這毛病,啥事都往自己身上攬,這得多大臉啊?好的壞的都往自己身上招呼,總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說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夜觀天象,發現營惑入南斗,就想起了當時的民諺「營惑入南斗,天子下殿走」,趕緊光著腳走下大殿祈禳。結果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北魏傀儡皇帝不堪高歡操縱,跑去投靠宇文泰的消息,搞得蕭衍大惑不解,難道北方這幫蠻夷的皇帝也配應天象?

哈哈大笑也行,但是不要給自己加很多戲好不好?不少人介紹「勞倫斯魔咒」的時候,就必須要提中國是最近幾年建設摩天大樓最多的國家,早晚會應驗云云,但中國大陸最高的建築也不過世界第三,倒是近些年開工了不少,但距離世界第一也差很遠。再說有些高層建築也是一座城市的地標,你看萌萌的小蠻腰,也不大好意思指責落成於金融危機時期的它是紅顏禍水吧。

另外各地城市為了給自己城市增加一些地標其實也夠拼的了,參見李西瓜同志在吃瓜星球上的《

摩天大樓的高度里,有多少是虛的?》大家就少黑兩句吧。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書歸正傳,這個「勞倫斯魔咒」其實也有點毛病,最主要是太粗略了,只是說危機前後,也沒有個特別精準的時間點。要說很準確發生在2008年那一波金融危機時候的「勞倫斯魔咒」,倒還是數迪拜危機中的哈利法塔。

2009年11月25日,迪拜財政部宣布,由政府控股的「迪拜世界」公司及其旗下的房地產分支棕櫚島集團將推遲償付數十億美元的債務,以便進行債務重組,迪拜危機爆發。而哈利法塔則在次年1月4日就在危機爆發的迪拜正式落成,相隔僅僅四十天。哈利法塔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也夠排面了。

不光時間、地點精確對應,足夠高也足夠知名,哈利法塔本身也是迪拜從繁華到危機的一個縮影,這才是「勞倫斯魔咒」比較典型的例子。


眼看他起高樓

迪拜是位於波斯灣與阿曼灣之間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內部第二大酋長國,與很多人印象中石油土豪的形象不同,危機爆發前的迪拜由於多年石油開採資源瀕臨耗盡,實際產能已下降至每天12萬桶,當時石油產業就已經僅占迪拜GDP的6%了。

石油靠不上了,迪拜謀求轉型,所以說起來危機前夕的迪拜轉型已經比較成功了,旅遊、貿易、物流、房地產、商業和金融等產業在迪拜欣欣向榮,早就擺脫了單一化的石油產出。

迪拜轉型如此成功,離不開時任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努力。他有句名言:「瞪羚必須比獅子跑得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也必須比瞪羚跑得要快,否則就會被餓死。不管你是瞪羚還是獅子,都要比對方跑得快。」言下之意,彷彿迪拜跑得夠快,金融危機就追不上它。

某種程度上,迪拜跑得確實很快。酋長的宏偉願景是迪拜成為中東的物流、商貿和金融中心,於是推動了3000 億美元規模的建設項目,包括棕櫚樹形人工島(即「棕櫚島集團」得名的原因)、世界上唯一一座七星級酒店帆船酒店在內的多家大型酒店和高達829.8米的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拿出3000億美元大搞工程,錢從哪裡來?土豪家餘糧也不多,得借。當時迪拜總外債約800 億美元(約為其GDP 的97.1%),其中迪拜世界公司的債務高達590億美元,占迪拜總體債務的74%。

大規模舉債背後,基礎並不牢固。地產和建築在迪拜經濟中的比重已達22.6%,然而並沒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靠大量投資堆起來的泡沫建築在這片沙漠與大海交界的地方,彷彿海市蜃樓一般,這些工程的人力資源、技術、資金甚至業務都是外來的。

在迪拜政府的縱容下,這個泡沫還越吹越大。迪拜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優惠的稅收政策,放任房地產投資投機行為。當時在迪拜買房,首付只需要交10%,而且當地可以買賣期房。熱錢迅速湧入迪拜,迪拜的房地產行業更加繁榮了。這場景是不是很眼熟?複習一下《亞洲金融危機2.0?》你就知道,人類永遠不會長進,回一次一次重複犯相同的錯誤。

順風順水的時候,一切都好說,2007-2008 年迪拜房價上漲了79%,僅2008 年上半年就上漲了25%。

但是形勢不對的時候呢?畢竟沒有永遠的繁榮。


泡沫破裂,樓還在

形勢很快就不對了。2007年次貸危機從美國開始爆發,逐漸形成了影響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從2007年9月19日開始,美聯儲連續10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加速了美元的貶值, 而迪拜執行的正是本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政策,導致迪拜物價飛漲。

金融危機爆發後,迪拜的貿易、旅遊收入銳減,大量熱錢湧出,房地產泡沫破裂,等到哈利法塔落成的時候,迪拜房價2008年高點已重挫70%。

政府財政收入萎縮,不得不以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償還外債以彌補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等到寅吃卯糧都做不到的時候,債務違約就發生了。 「迪拜世界」公司確實是由政府控股,類似於國內的地方融資平台,但是當出現債務危機時,也並未得到迪拜政府的救助支持。2009年11月30日,迪拜政府公開表態,不想為「迪拜世界」的債務提擔保。

你倒是賴賬了,別人以後可不敢給你貸款了啊。

最終還是阿聯酋國內的老大哥阿布扎比伸出了援助之手。2009年12月14日,阿布扎比決定出資100億美元,幫助迪拜度過債務危機。這筆錢可謂是雪中送炭,幫助迪拜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隨後的債務重組可以慢慢來了。

說起來和迪拜不同,阿布扎比的經濟支柱正是石油。不過能被石油土豪救起來比徹底搞砸還是好一些的。海灣石油富國總能玩出些花樣,但是快要搞砸的時候總是用石油帶來的高額財富兜底,不至於局勢徹底糜爛。

就像在金融危機後的「阿拉伯之春」中,網上已經號召沙特民眾在「革命日」和「憤怒日」進行遊行了,沙特政府還能在此之前拿出近千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提高社會福利,加強住房、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建設。結果走上街頭的民眾改為揮舞著國旗和國王畫像慶祝,同吋表達對國王和政府的支持和熱愛。有錢真是能夠為所欲為啊。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迪拜危機說小不小,但放在全球金融風暴的大背景下,說大也不大。「迪拜世界」涉及重組的外債僅為260 億美元,不到歐美銀行業總資產的0.1%,其外幣債務的三分之一還是阿聯酋國內銀行持有,因此對全球銀行業的影響有限,頂多算是個地區性金融危機。只不過在曝出違約後40天洛城的哈利法塔不幸成為此次危機的註腳和「勞倫斯魔咒」的又一鮮活例證。

迪拜的眼光在海灣地區已經算是超前的了,經濟轉型也算比較成功。到了2014年,迪拜的經濟增長恢復到了6.1%,2015年房地產與商業服務占經濟的比重下降到了15.2%。

然而我還是不看好迪拜能夠徹底轉型。儘管它擁有現代化的大學,儘管無人駕駛和超級高鐵等創新項目選擇在迪拜做試驗,但迪拜的「多元化」本質上是來自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八成的外來人口難以獲得入籍的渠道,對迪拜的文化認同也不深刻。在這種地方,搞搞商貿、金融、房地產還行,搞創新就太勉強了,歸根結底迪拜的商業和地產繁榮還是背靠石油資源豐富的海灣地區。


好大喜功的驕狂

隨著下一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逐漸臨近,下一個「勞倫斯魔咒」應驗的建築似乎也快浮出水面了。

要我猜的話,不如猜個排面大一點的,目前在建、預計2020年建成的沙特吉達塔吧。預計落成之後,規劃高度為1007米的吉達塔將超越哈利法塔,成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為什麼說高樓起立,經濟落地

就現在的危機演變速率,估計2020年的時候,新一輪金融危機大概會影響到全世界了。

很多人會有疑問,海灣國家的石油挖完了該怎麼辦?其實這些海灣石油富國的統治著也對此很焦慮。沙特的石油出口額占沙特國內生產總值的40%、政府收入的80%、外匯收入的90% 以上。如果國際社會逐漸擺脫對沙特出產石油的依賴或者沙特石油資源逐漸耗竭,沙特經濟必然陷入困境。

所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推出了《願景2030》改革計劃,力圖建立工業體系,發展農業和娛樂業,將非石油出口佔GDP 比重從16% 提高到50%,將非石油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從10% 提升到70%,將武器國產化率從2% 提高到50%……為此加強了集權程度,以反腐之名搞掉了不少王子並沒收了他們的財產。為了擴大自己的威望,又悍然干涉葉門內戰。

然而這一通操作下來,沙特軍隊被葉門拖鞋軍搞得焦頭爛額,而且落下了違反人道主義的惡名。國內反腐更是得罪了一大批人,以至於在伊斯坦布爾的領事館殘忍地肢解了卡舒吉,暴露出了貌似「改革」、「開明」的沙特現政權的黑暗一面。且不說改革是否還能推進下去,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王儲位置都不一定穩得住。當然,沙特的內政和經濟則是另一個故事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們以後可以細講。

2020年如果金融危機蔓延到全球,沙特肯定不能獨善其身,被波及到是一定的,吉達塔的落成又將在「勞倫斯魔咒」上增加一個新的應驗記錄。只不過不知道這次金融危機是不是還會造成中東政治動蕩,沙特是不是仍然通過發福利挺過去。

不過就算教訓在先,人們對摩天樓的狂熱渴望可能也不會輕易消散。畢竟追求高聳的東西是人類一直以來的天性。

人類歷史上保持「最高建築物」記錄最久的建築是胡夫金字塔,作為最高建築物挺立了四千多年後才被埃菲爾鐵塔超越。當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路過金字塔的時候,也被金字塔的宏偉震撼。他寫下這樣的文字:

「在我,決不會把建造一座偌大金字塔的國王看作神經正常,相反,倒會視若一位胸懷寬廣的君主。以築造陵墓來戰勝時間,讓後人、習尚、律法、世世代代站在靈柩前為之心折,如此念頭,不可能出諸凡庸的心靈。如果說,這是驕狂,那至少是一種好大喜功的驕狂。要說虛榮,建造像金字塔這種能存跡三四千年的虛榮,千載之下,自可算作一樁功業!」

現在,也會有人把經濟過熱時期立項、經濟衰退時期洛城的大樓看做人類無視經濟規律的狂妄的紀錄。但等一輪輪危機過後,這些大樓未嘗不是人類偉大創造力的見證。泡沫終將破滅,但總歸留下了點什麼能讓人記住,不信你看落成於大蕭條時期的帝國大廈,現在就顯得自然的多了,連金剛都在上面打過飛機(誤),這也算是「勞倫斯魔咒」的另一重解讀吧。

本回完

作者寫於2018-11-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人有背叛,但狗狗卻能做到絕對忠誠!
懂外語,不一定會交流?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