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月子里不能吹風、洗漱、下床?醫生教你對陋習說「不」

月子里不能吹風、洗漱、下床?醫生教你對陋習說「不」

原標題:月子里不能吹風、洗漱、下床?醫生教你對陋習說「不」


丹丹前幾天剛剛生了寶寶。在朋友圈和大家報喜之後,已經快一個星期沒有她的消息了。


這天正好得空,就給她打了個電話問問近況。誰知道,電話那頭的她情緒低落,完全沒有任何喜悅之情。

丹丹:「親媽和婆婆不讓我洗頭、洗澡,還讓我整天一直躺著不能下床走動。聞著自己身上的味道,我真的受不了,整個心情都抑鬱了。」


我:「做好保暖,完全可以洗頭洗澡。你得有自己的主見才行呀,要不受罪難受的還是你自己~」


丹丹:「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說服她們,我自己其實對坐月子這件事也是不懂,她們根本不相信我說的話。姐姐~你能不能幫我和她們解釋解釋~」


「坐月子」其實,醫學上的產褥期護理,它一般需要 6 周時間,也就是 42 天。傳統坐月子有各種各樣的禁忌和傳統,其中不乏一些過時的老舊陋習。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說說那些應該被摒棄的陋習。

陋習一:不能通風

傳統觀念認為,月子里產婦身體比較弱,不能吹風,要把門窗關嚴,要穿長衣長褲,襪子棉鞋也不能少,夏天即使再熱,也不能開風扇,更不要說空調了。


實際上,產後新媽媽由於皮膚代謝功能旺盛,容易出汗多,如果室溫過高,人體熱量無法排出,容易會導致產褥期中暑,影響產婦情緒和休息,對產後恢復不利,嚴重的甚至會危及到生命!


大家還記得去年山東淄博一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中暑,最後不治身亡的新聞嗎?產婦送醫時,體溫高達40多度,其中暑的程度已屬於熱射病,她的心臟和肝臟都有不同程度損傷。家人解釋說,為坐好月子,家裡不開風扇、空調,產婦穿著長袖長褲,還蓋被子,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溫馨提示:


月子里產婦汗腺分泌旺盛,排汗多,體質虛弱,因此需要一個舒適、清潔的休養環境。要改變坐月子不能受風邪的觀念,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注意房間空氣流通,每天通風2次,每次半小時。

陋習二:不能下床活動

經歷分娩的過程,產後新媽媽的身體很虛弱,再加上還要餵奶和護理寶寶,確實需要好好休息。但是,產婦一直躺著不動很危險


1、在生產前後,由於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的原因,產婦體內的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如果長期卧床不動,下肢很容易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隨血液移動到心肺部位會帶來生命危險。


2、產後缺乏運動的話,會不利於盆底肌的恢復,也不利於惡露的排除,還會引發便秘、排尿困難等問題。


溫馨提示:


1、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根據自己的疲勞程度卧床休息後,就可以起床活動,產後第2日可以開始做產後健身。


2、行會陰側切或行剖宮產的產婦,在產後24小時可起床簡單活動,待拆線後傷口不感疼痛時,也應做產後健身。

3、產後適當活動不僅有利於體力恢復、增加食慾,也有助於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及子宮復原,有助於體力恢復、排尿及排便,避免或減少靜脈栓塞的發生率,還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張力恢復,避免腹壁皮膚過度鬆弛。

陋習三:不能洗漱

很多新媽媽都會聽到別人說:「坐月子不能沾水,會落下月子病。」的說法。實際上,產後反而更應該注意個人衛生。


1、在產褥期,新媽媽出汗多,即使是冬天,代謝也很快,頭髮和皮膚會發出難聞的氣味,及時洗頭、洗澡,可以令新媽媽消除疲勞、舒暢心情,對於改善睡眠、增進食慾、預防感染都有積極意義。


2、會陰和乳房也應該要注意清洗,否則病菌趁機侵入,給新媽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刷牙這件事也不能馬虎。妊娠時,受大量雌激素影響,牙齦肥厚且容易患牙齦炎,造成牙齦出血,牙齒鬆動,並出現齲齒。產褥期不刷牙漱口,會加重以上狀況。



溫馨提示:其實只要注意保暖,洗漱都是沒問題的。


1、在生產形成的傷口癒合之後就可以用熱水洗澡了;傷口癒合前,可以用溫水擦洗除傷口以外的地方。


2、在惡露乾淨前,最好使用淋浴,避免感染。


3、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5~10分鐘即可。洗完澡之後,新媽媽不要急於走出浴室,應立即擦乾身體、包好頭巾、穿好衣服,以防感冒。


4、應在飯後用溫水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坐月子」是中國人的老傳統,但確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沒有經驗的新手媽媽也很容易被帶到錯誤坐月子的坑裡。


我們在這裡普及正確坐月子的知識也是希望可以讓各位媽媽們在面對陋習時,可以理直氣壯拒絕,立場堅定地科學坐月子。


請趕快轉走給你的閨蜜、朋友、老婆、婆婆、媽媽...畢竟這些科學的方法所有人都值得擁有!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雨滴 的精彩文章:

乙肝媽媽如何預防感染,生下健康的寶寶?只需要做到這一點
「媽媽手」疼起來太難受!如何預防關鍵看這5點

TAG:兒科醫生雨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