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方夜譚》為什麼用「譚」字而不用「談」字?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天方夜譚》為什麼用「譚」字而不用「談」字?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原標題:《天方夜譚》為什麼用「譚」字而不用「談」字?不說你可能不知道


膾炙人口的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多數人都有耳聞,它是一部規模宏大的民間神話故事集。包含愛情故事、冒險故事、幻想故事、倫理故事、騙子故事、寓言故事、教誨故事等等,其內容之豐富,方面之廣泛,加之波譎雲詭,神幻怪異,千百年來一直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故事的開始講述的是在古代中國與印度之間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君主的王后因與人私通,氣憤難填,便每夜娶一女子,第二天早晨殺死,以此泄憤。宰相女兒山魯佐德為拯救無辜女性,毅然前往王宮,每夜講故事吸引國王,共講了一千零一夜,終於使國王感悟。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得名由來。


在古代,阿拉伯國家被稱為「大食」或「天方」,因此《一千零一夜》又有《天方夜譚》這個譯名,即「夜談阿拉伯的故事」之意。譚」是夜間說話、講故事的意思。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天方夜談》這個名稱呢?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流行了兩千多年的避諱制度。在封建社會,說話寫文章,如果跟皇帝或尊親的名字相衝突,不能直接寫出或說出,要找個其他的字來代替。

比如唐代詩人杜甫,父親叫杜閑,為了避「閑」字的諱,杜甫一生作詩1400多首,無一「閑」字,他的母親名海棠,在他詩中也無海棠詩。蘇東坡的祖父名蘇序,蘇軾、蘇轍兩兄弟,一生不敢給人家寫《序》,遇到作序的活兒,只能以「敘」或「引代指。



之所以避「談」字諱,因為唐朝武宗皇帝名李炎,從他登基做皇帝那天起,凡是寫文章,遇到有兩個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諱,用其他字來代替。於是就出現了以「譚」字代「談」的怪現象,後來哪怕唐朝已經滅亡了,這一習慣仍被保留下來。


明朝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的《古今譚概》,清代文言小說《夜譚隨錄》,用的都是「譚」字,所以後來《一千零一夜》傳入中國,在翻譯上相沿成習,用了《天方夜譚》這個譯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大觀園 的精彩文章:

此人向寡婦太后求婚,將軍大怒要開戰,太后:給他送個公主過去
盤點巴西十大世界地理之最,帶你見識下這個神奇的國度!

TAG:文史大觀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