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抗清名將李定國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明末抗清名將李定國為何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本文作者為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雷曉凡

明末清初這一段複雜多面的歷史幾百年來仍舊為廣大群眾津津樂道,在這些討論中,最為人熱議的恐怕就是哪位英雄人物可以挽救大明王朝走向覆亡的命運。許多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下面筆者說說自己的見解。

抗清戰爭中的李定國

首先我們應該把時間限制放得廣遠一些,筆者最為推崇的抗清戰將是有著「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之威名的李定國。李定國早年是張獻忠義子之一,其麾下軍隊作戰勇猛紀律嚴格,是明末農民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清軍攻佔四川後,張獻忠戰死,李定國等人率大西軍余部抗清,與南明勢力進行合作。永曆六年(公元1652年),李定國迎永曆帝入貴州,不久揮師北伐,李定國率東路軍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大敗清軍,取得桂林大捷,俘虜叛臣原慶國公陳邦傅、清廣西巡按王荃可、署布政使張星光,清定南王孔有德被迫自焚而死,大西軍收復廣西。

連續取得幾場勝利後,李定國北上大戰湖南衡州,十一月二十四日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取得「衡陽大捷」,盡復湖南。一時天下震動,西南抗清戰局也被扭轉,這巨大的勝利迫使滿清統治者有幾乎有和南明談和並放棄繼續入侵南部中國的打算。全國的抗清鬥爭也因此出現了又一次高潮。

南明形勢圖

李定國在永曆朝廷的功績與名望越來越高,遭到義兄孫可望相嫉,兩人分裂,李定國為顧全大局,被迫退入廣西、雲南,繼續經營反清事業。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清軍迫近緬甸阿瓦,緬甸王將永曆帝獻給早已投降清廷的吳三桂,吳三桂將永曆帝處死於昆明。次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得知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死後,悲憤而死。臨終時遺命其子李嗣興:「任死荒徼,勿降也!」遺憾的是李嗣興最後還是投降了清朝。但令人感動的是仍然有部分將士聽從李定國遺訓誓死不降,留在了中緬邊境進行艱難的反抗鬥爭。思想家黃宗羲後來評價:「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曆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

永曆帝殉國遺址

如果李定國再多活十年,歷史的走向註定會完全不同。歷史不可能假設,其無限的可能性,只能任由後人去想像了。

參考資料:

1.顧誠:南明史

2.李一是:永曆帝略考

3.李建軍:孫可望、李定國等部農民軍與南明永曆朝廷關係考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趙培文 王雪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石達開出走天京後為何很快就覆滅了?
晚清時期國粹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們的主張是什麼?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