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不僅解了渴,還指了路」

「不僅解了渴,還指了路」

2015年6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花茂村考察脫貧致富情況。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11月23日,中國教育報刊社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宣講行送教行」大型公益活動走進遵義,來到播州,為基層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帶來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動著眼於播州教育發展的實際和需求,邀請專家分別從基礎教育改革、學校黨建、班級管理、道德與法治課四個方面為播州區校長、教師答疑解惑。一天的活動結束後,「不僅解了渴,還指了路」成為聽課校長和教師的共同心聲。

讓教育從「冷冰冰的分」向關注「活生生的人」回歸

「雖然當前教育普及的水平大幅度提升,但發展素質教育、提升教育質量的任務依然艱巨。」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從領會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到課程教材改革、評價改革、中高考改革等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和熱點,給播州區的校長、教師帶來了一次「營養大餐」。

在汪明看來,近年來,無論是統編三科教材的使用,修訂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推行中高考改革,還是推進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目的都是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提升育人質量,並逐步扭轉單純以學生考試成績和學校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讓教育從「冷冰冰的分」回歸到關注「活生生的人」。

對此,播州區第六小學副校長陳永琴頗有共鳴。「需要樹立以素質教育為要求,以學生髮展為核心的科學多元的中小學評價觀。破除唯分數論的單一評價方式,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學校才能真正成為學生身心發展的快樂殿堂。」在陳永琴看來,學校首先要做的是改變對教師的評價,用教師評價變革來助推教育教學評價的變革。

「有好的黨員團隊就有好學校、好教育」

「我跟各位是同行,不能說是講課,我來跟大家分享我是怎麼認識學校黨建工作的,把一些實踐和嘗試跟大家交流。」在報告一開始,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北京市廣渠門中學黨總支書記楊秋文,便與在座的播州區中小學黨支部副書記和黨務幹部拉近了距離。

「那麼多的任務和目標,怎麼通過黨建落地?」楊秋文說,黨建抓的是思想和靈魂,需要把無形的東西通過具體的載體變得有形。

她以廣渠門中學為例介紹,學校建立並完善了30多項制度,不斷加強和規範黨支部建設,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黨員在高效的鏈條機制中各司其職。在廣渠門中學,每位黨員教師都形成了「政治生物鐘」,每月一次的「黨員學習進行時」將時間化整為零,利用各種各樣的活動凝聚人心、活躍氛圍。

「我們信奉這樣一句話:有好的黨員團隊,就有好學校,就有好教育。」楊秋文說。

「個別黨員教師有時候把黨建當成額外的任務,不能很好的理解黨領導一切的意義,參與黨建的積極性不高,心不在焉。」從事黨務工作半年的播州茅栗中學教師周文彬說。

周文彬的困惑在楊秋文這裡得到了解答,針對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的問題,楊秋文建議,在學校的辦學育人上要以黨建領航,在工作推進上黨政同行,在攻堅克難上黨建先行,實現黨建和學校發展的可持續性。

道德與法治課堂要「接地氣」「講真話」

「我們的品德課堂里,有多少是真話,多少是空話、套話?」「長期以來課堂重道德說教、輕道德實踐,變成了道德的教條灌輸,甚至將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行為道德的標準。」報告一開始,北京中學特級教師範小江便直言道德與法治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引起了不少在座教師的共鳴。

2017年9月秋季學期,部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在全國投入使用。參與了教材編寫與審讀的范小江介紹,新教材直面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問題,是一套「接地氣」、倡導「說真話」的教材,一套以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進行道德學習的教材,一套指向核心素養的教材,一套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材,一套充滿人文關懷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合格公民的教材。

「道德是內心的一種體驗,必須靠『養』來形成。單純的道德說教必然導致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的相互背離。」范小江用四個「不」具體闡釋教師如何避免走入誤區:不空談,不用政策語言完成教學任務;不機械,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定義、條目等過於理論化的東西;不強迫,不用生硬抽象的理論陳述代替鮮活生動的社會教育;不搖擺,教學過程中堅持立場統一、觀點統一、態度統一。

「我一邊聽,一邊梳理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遵義市第五十三中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溫勇先說,「我也在提醒自己在鑽研教材時堅持實事求是,就像范老師說的那樣,你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麼樣的人,首先教師就應該成為這樣的人。」

「做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人很幸福」

「小學生對愛的理解很簡單,往往就是從老師能叫出他的名字、拉住他的手開始的。」北京史家教育集團中學高級教師、北京市紫禁杯優秀班主任特等獎獲得者陳玉梅從常年的班主任經歷中體會到,學生對愛的需求非常強烈,而教師對學生的點滴關注,在孩子眼中就是愛的具體表現。

「做影響學生生命成長的人很幸福。」陳玉梅把對學生的愛融入到了日常的班級管理中,分享了「賞識育人、習慣育人、管理育人」的班級管理三部曲。

小學階段是孩子們品格、性格和行為習慣發展的關鍵期。作為班主任,陳玉梅嘗試著將班級管理與學生的成長相結合,注重學生的習慣養成。她根據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同班級的整體特點,構建不同的習慣培養目標。

在班級的目標化管理中,陳玉梅總結出了一個經驗:目標越明確,班級成長越快。為此,她制定了包括進門三件事、出門三件事、課前準備等在內的日常行為準則,並與不同科目的教師共同管理班級,與家長共同建設班級文化。

聽完了「班級管理三部曲」,播州區第三小學教師盛利深受啟發。「最能引起我的共鳴的是『愛的教育』和『賞識教育』。教育如果沒有愛,那只是空中樓閣。而獲得他人的賞識是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賞識能從真正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出發,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本報遵義11月23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2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海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國際水文計劃會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