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究竟有沒有亡過國?蒙元滿清亡的是國還是亡天下

中國究竟有沒有亡過國?蒙元滿清亡的是國還是亡天下

原標題:中國究竟有沒有亡過國?蒙元滿清亡的是國還是亡天下


?孫中山在《民族主義》中說過:「中國幾千年以來,受到政治上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孫中山認為,中國已經亡國兩次了,這就是元朝和清朝。但是現在很多歷史學者強調,中國從來沒有亡過國,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亡過國的民族。中國人沒有當過「亡國奴」。

首先肯定的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文明史一直沒有中斷,世界上大部分文明像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代美洲文明、古代印度河文明等等都在歷史中絕跡了,只有中華文明依舊存在中國的主體民族依舊存在。因為中國的文化一直沒有消亡過,就說中國沒有亡過國,中國人沒有「當過亡國奴",不過是歷史的自大虛妄症,阿Q的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中國」一詞之本義,當為中原各諸侯國,中者,居中之意也;國者,諸侯之封國也。華夏諸國分別將南北東西四境諸民稱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古代」中國「的概念和現在的概念是不同的,傳統儒家一直很注重」夷夏之防「警惕」以夷變夏「,在當時來說是為著捍衛中原文明起著重要的作用。


顧炎武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亡國是封建王朝的更替,是一家一姓的更替,而亡天下則是整個民族的淪陷,是民族文化的滅絕

蒙元和滿清的建立,對主體漢族而言不單純是王朝更替的亡國而且是面臨亡天下的悲劇,整個民族淪陷中華文明斷裂,因此有人說中國歷史到南宋就結束了



魯迅在《隨便翻翻》中說過 : 「幼小時候,我知道中國在『盤古氏開闢天地』之後,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明朝,『我大清』。到二十歲,又聽說『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歐洲,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到二十五歲,才知道所謂這『我們』最闊氣的時代,其實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國,我們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為要查一點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羅思』,侵入匈、奧,還在征服全中國之前,那時的成吉思還不是我們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資格比我們老,應該他們說『 我們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國,是我們最闊氣的時代』的。 」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話說得極端,但不無深刻之處。雖然元朝的國號取自《易經》「大哉乾元」,忽必烈以中國皇帝自居,自認是中國的繼承者。但這是屠刀下的繼承,以100萬蒙古人奴役1億人的繼承,是以血腥恐怖統治下的繼承。有人統計,元朝滅宋,最後得到百姓930萬戶,比宋寧宗嘉定十一年時的1360萬少了30%,按照每戶有5人來計算,也就是說南宋大約被屠殺了2400萬。


在元朝漢人的命運是悲慘的,元朝是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最厲害的,蒙古人是第一等,漢人是第四等,蒙古人殺了漢人,不需要償命,只需要賠償一頭驢子的錢即可。一個漢人的命人不過就是一頭驢子的錢,這就是奴才的命。在元朝漢人是沒有尊嚴的,蒙古人打漢人,漢人不能還手,自己老婆的除夜權也要交給蒙古人


最大的歷史悲劇就是宋朝的滅亡蒙元的建立,打亂了中華文明的進程,打斷了文化發展的連續性。宋朝是三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巔峰,科技文化工商業城市高度繁華,蒙古鐵騎毀滅了宋朝,大規模的屠殺屠城大傷民族元氣,據《元史》載,近侍別迭等人主張:「漢人無補於國,可悉空其人,以為牧 地」,就是要把漢人殺光變成牧場。要不是耶律楚材的勸阻漢人都可能滅絕了。



「崖山之後無中國」實際上指的是文化上亡國而非政治上亡國,野蠻戰勝了文明、落後打敗了先進、愚昧嘲笑著智慧,少數民族以征服者的姿態奴役主體民族,給中華文明帶來了巨大傷害,一脈相承數千年的中華文明由此產生斷層。「明亡之後無華夏」,滿清的入關明朝滅亡又是一次民族屠殺和對中華文明的巨大踐踏。史載,明末人口為一億,到清世祖時全國人口只剩下1400萬人了,銳減了80%多,損失人口8000多萬。


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毀漢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尊,頒布「剃髮令」「易服令」,叫囂「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三千年的衣冠文明壽終正寢。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八十一日,漢人為中華文明的尊嚴奮起反抗不惜犧牲一切。清朝統治者的大屠殺,使得中國很多地區「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魯迅評價說:「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的骨氣廉恥」, 有思想、敢反抗的忠貞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是大抵順服的「奴才」。


康熙雖然說過「滿漢一體」但是以「首崇滿洲」為前提的,清朝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沒有改變。蔡元培1905年《釋仇滿》一文上說:滿人這個名詞,是代表特權的記號。滿人的特權包括世襲君主,駐防各省和不治生產,靠剝削別人生活。反滿就是為了反對這些特權。幾億人民供養出了一個只知道吃喝玩樂百無一用的八旗子弟


蒙元和滿清不同與一般的王朝更迭,隋唐也是少數民族執政被稱為「鮮卑王朝」,但是執政者完全採取的是中華典章制度,採用了漢字、漢文化、漢姓、漢官制,更重要的是民族平等和包容,不像元朝和清朝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實習民族歧視和壓迫,以大屠殺立威。


有的歷史學者喜歡說中華文化有強大的同化能力,漢民族融合了蒙古融合了滿族融合了各種少數民族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民族。這屬於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對歷史選擇性失明,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斷融合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包含的血淚殘酷怎麼能熟視無睹呢。


元末朱元璋造反起義,打的口號就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五百年後,孫中山排滿革命,口號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恢復中華的文明,恢復中華的傳統,恢復中華的胸懷,朱元璋成功以後講的是「華夷一家」,孫中山民國建立以後講的是「五族共和」,放棄民族仇殺民族特權平等對待共享共榮,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之盡 菲 的精彩文章:

將軍遠征,皇帝:你要什麼賞賜?將軍指著皇帝嬪妃說:就要這些人
這位慈禧的後代長相像慈禧,導演請她演慈禧太后,她用5字回絕了

TAG:路之盡 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