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你不看上的「替代品」背後,隱藏著多少品牌發展的秘密?

你不看上的「替代品」背後,隱藏著多少品牌發展的秘密?

Text /張雨夏

Editor /張雨夏

在這個被網購掏空錢包的11月,大家把更多的關注放在了各大電商平台之中,折扣劵、滿減、滿贈等花樣百出的折扣形式耗費了我們很多的經歷,而真正換來的往往只有不足百元的折扣。可大家還是樂此不疲,一是為了氛圍,二則是給自己添置新品找了個合理的借口。

購物節的本質,便是用折扣來進一步的促進人們的消費慾望。相信不少人有著這樣的經歷:看上了一個心儀的鞋款,最終因為價格的原因而放棄,轉而購買了一個相似的鞋款作為替代品。其實這樣的事情再球鞋圈則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球鞋圈那些與原作相仿的「替代品」們。

「小」字輩的由來

大家對「小XX」、「XX兄弟款」這樣的產品描述並不陌生,人們之所以選擇以這樣的方式來描述一個鞋款原因無非有二:1、利用熱門鞋款的知名度 2、突顯主推鞋款的價格優勢。大小呂布便是最好的例子,同樣的襪套設計前者初期高昂的價格安設了較高的門檻,後者則是藉助前者的名氣一炮而紅。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筆者在這裡將不同版本鞋款價格出現差異的現象分成了一下的幾個方面:

顏色相近

當我們看到一雙鞋,最容易抓住我們眼睛的便是配色的好壞,一個對我們胃口的配色最容易換起我們的購買慾。漲價前的Air Jordan 1 Retro High 「Rare Air」 就是很好的例子,Wings Logo的取消一度引來了人們的質疑,可採用了與元年版本相同的配色方案則是其吸引人的點。

同理Air Jordan 1 Mid也是如此。諸如:「小扣碎」「小禁穿」等等外號也成為了它們的標誌。fragment x Air Jordan 1高昂的市場價格也給採取同樣配色方案的Air Jordan 1 「Game Royal」賦予了新名字。

也許你會說,不是9孔的AJ1才不是AJ1,可是當你真的喜歡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鞋時,退而求其次真的是一種委曲求全嗎不只是AJ1,幾乎每一款Air Jordan在推出近似於經典配色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外號出現Air Jordan 13「Love&Respect」被喚作小熊貓也正是如此。

而說到最容易用配色辨別的鞋款Nike Air Foamposite One絕對是無二之選,我們對於噴的命名更多的基於其鞋面的顏色,因此便有了將校園藍噴、新粉噴這樣的叫法,更由於Nike Air Foamposite One經典配色多出於早年間,入手難度的增加才讓人們更加迫切的尋找替代品。

Nike 官方也有著這樣的策略出現如利用Nike Air Yeezy 2的熱度,推出Nike Air Foamposite Pro 「Yeezy」這樣的先例,以及從Nike Zoom Kobe 5 汲取靈感推出的Nike Kyrie 3 "Mamba Mentality"都是借用了比附定位的手法進行的經典元素的傳承。

時常被人提起的adidas Original ZX500 RM 「Goku」也是個不錯的例子,該鞋款出於諜照階段時就經常被人們與adidas Original Yung-1進行比較,二者採用了相近的顏色搭配,可只是因為聯名屬性的賦予與否而得到了不同的命運。

還有一個我們常用的圓夢方案便是各大品牌的官方定製,Nike iD、adidas mi、UA ICON、Vans Custom等等方式,只要你有心,超限量的聯名款也能被自己打造。別忙著否定,有多少人看到Vlone x Nike Air Force的時候,打開了iD選項?相信不佔少數吧。

科技體驗卡

每當每個品牌推出最新的中底亦或者是鞋面科技的時候,從是能勾起人們的購買慾望,比如Nike的Recat、Zoom Max還有Battleknit,adidas的異形BOOST,以及各品牌出自於巴斯夫公司的中底。

這些通過旗艦鞋款帶入的全新科技,往往伴隨著相對較高的售價,且市場的價格也不會有太快的波動。因此想嘗試其功能性,可能需要品牌自身做出的調整,如將Battleknit搭載於Nike Soldier 12上,Recat衍生出的迭代鞋款。

當Nike LeBron 16價格高居不下的時候,前作便是很好的替代品。adidas Crazy BYW 系列也是如此的,適時地推出迭代產品,可以進一步的豐富自己的產品線。該作相較於前作市場價格的下跌也不失為一個好嘗試異形中底的好方法。

外貌協會的選擇

說起替代品,沒有什麼比二者外觀上的相似來的更直接了,文章開頭處大小呂布的例子也是其相似的外觀所產生的影響。為一個熱門鞋款推出不同的版本,已然是各大品牌的家常便飯,對了滿足中端市場的需求,依託主推款進行迭代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例如曾經的Dream Season就好很好的例子,早期的該系列能看出的很多科比正代的影子,Dream Season 2便更像是平民版的Nike Zoom Kobe 5。

再看到現在,Nike Kyrie Flytrap 與 adidas Harden B/E系列中我們都不難看出與前作的聯繫,從價格的角度上來看,二者的定價相較於正代有著這不同程度的降幅,而正代屬性的繼承,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樣其產品定位致使其在二級市場的價格中也能有著更大的優勢,因此,用簡版球鞋作為替代品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Nike Air More Uptempo

Nike Air Much Uptempo

凡事都有兩面性,又被前作成就的就自然會有被蓋住風頭的, Nike Air More Uptempo 與 Nike Air Much Uptempo這對兄弟便是最好的表現,前者的極強辨識度以及熱度,讓後者徹底銷聲匿跡,甚至連最新推出的Nike Air More Money的光芒也被徹底掩蓋。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Radial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Invader Strap

adidas Original 則更加直接,進入全民YEEZY時代之前,adidas Original Tubular 系列絕對是最炙手可熱的替代品。YEEZY 350最具辨識度的便是其橢圓型的豎條大底,Tubular系列是將其詮釋的淋漓盡致,Radial與Runner鞋款便是最成功的典範。Shadow與Invader Strap更多的採取了YEEZY的設計理念,後者與YEEZY 750的相似也是如此。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Nova

adidas Original Tubular Doom

隨著Y-3 Qasa的火爆,Nova與Doom鞋款也獲得了「小Y-3」的稱號,在鞋面的Primeknit襪套設計融入了更多高街的元素,借鑒再進化,擁有自己的設計語言,這才是品牌想要的。真正做到了為人們提供替代品的目的。藉由一個單品,帶動一個新產品線的發展,adidas的這一步棋走得的確很妙。

adidas Original Continental 80

adidas Originals EQT Support ADV

adidas Original YEEZY Powerphase的出現,其實也是因為YEEZY的火爆,Kanye West與品牌賦予了它YEEZY的名字,儘管價格走勢持續低迷,但也讓另一個鞋款 Continental 80帶到的我們的視線當中,作為全民YEEZY時代開啟的信號,儘管是概念上的替換,但無疑也是成功的。adidas Originals EQT Support ADV之於EQT Support 93/17,也採用了相同的手法,為拓寬自己的產品線,用一款引流能更強的借款做「敲門磚」,絕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產品品類的更換也是一個借用設計亮點的好辦法,儘管復刻版本的Nike Hyperdunk 08讓人大失所望,儘管減配,但考慮到其NSW系列的設定,也算是情理之中,adidas 對T-Mac系列的復刻也呈現了相同的態度,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本自然會有所上漲,按照當年的配置還原,勢必會一定程度上影響現有產品的銷量,這可不是品牌想要的。但與其購入一雙不能上腳的老鞋,不如用一雙減配後的鞋款來讓人們為自己的情懷買單。

關於減配的討論更多的是見仁見智的,沒有必要過度的鼓吹情懷,同時也不要輕易的否認鞋款本身。Air Jordan 9 Boots的出現可能會更有說服力,從籃球鞋款過度到戶外鞋款,也給予了球鞋本身更多的可能性,Harden系列則是完成了籃球到生活的完美過度,LS線已經成為了一個標誌,做了更多生活鞋款中的大膽嘗試。

如何從設計角度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可選的替代品?品牌給出的答案就是---Hybrid,今年Air Max各系列可謂是將合體進行到底,幾乎每一代都成了品牌的創意工廠,無論是老鞋款的合體,還是Vapromax科技的融入,所誕生的產品,都給予了消費者更寬廣的挑選範圍,重新定義了「替代品」

材質決高下

說起球鞋的面料,今年大熱的蟬翼鞋面最具代表性,夏季用來搭配各式各樣的襪子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但到了冬天它超薄的鞋面則成了最大的軟肋,品牌也自然有著自己的對策。

話題鞋款Nike React Element 87 的迭代版本 Nike React Element 55做出了示範,與其想盡辦法改變鞋面的保暖性,不如直接將之捨棄,Element 55直接帶來了羊毛版本,在保證延續鞋款熱度的同時為氣溫做出了妥協。Nike Odyssey React Shield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了防水機能處理。

面料的變換Converse可算是玩得出神入化,多個品牌支線給予了人們更多的選擇。幾乎人手一雙的 Chuck 70 自然成為了品牌發揮創意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從新品中找到不少舊有鞋款的影子,前不久發售的MADNESS x Converse系列,使用了翻毛材質打造鞋面,與市售午夜藍版本相差無幾的配色方案,通過材質的變換煥發了第二春。

Converse addict帝王紫也被脫下了高端支線的外衣,發售了普通版本。Urban Utility高端系列GORE-TEX材料的加持,也為Converse的忠粉提供了冬季的替代良品。

Nike在原有鞋款上發布的Ultra版本與 adidas的Clima鞋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通過對基礎鞋款進行改良,從而獲得更強的季節屬性。

Jordan Brand今年主推的Flyknit版本的Air Jordan引來了不小的質疑,但Air Jordan 1 Flyknit的銷量並沒有那麼糟糕,當原有版本的價格成倍上漲時,二級市場低於售價的鞋款就更容易受到人們的追捧。Air Jordan 11 Low IE的出現也給予了設計師更多的想像空間。同理 ASICSTIGER GEL-PTG MT也是如此,相比原先版本TBF 707&712使用袋鼠皮帶來的高額售價,此次的復刻的價格更容易讓人們為信仰充值。

最後再說一下產地對鞋款價格的影響,與產地掛鉤最密切的便是New Balance,而國產996的推出,為一直對美產版本耿耿於懷的朋友送上了禮物,品牌在國內的本土化也越來越普遍。

「替代品」

真的是妥協么?

筆者認為,「替代品」這三個字在球鞋圈中應該用另一種角度來解釋——更替世代的產品。人們總喜歡詬病迭代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如果品牌幾十年如一日按照越來的路線經營,那麼這個品牌也自然會失去競爭力。

可能你會說,我買聯名或者是高端支線的鞋款看重的是其品牌的效應,這一個觀點我完全人們,的確,一款好的聯名產品會進一步提升一個鞋款的附加價值。但替代品的尋找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對大多消費者而言,人們去選擇一個鞋款價格會佔到跟高的比重,來左右消費者的選擇,這種「退而求其次」的方式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不然「小」字輩的鞋款也不會再市場中大受歡迎。

從品牌的角度來看,為自己的人們鞋款發布一個新的替代品,是其常規品牌戰略中的一部分,通過不斷地更迭進一步的延長產品壽命的同時,還會通過滿足消費者的目標需求擴大受眾面積,對品牌來說又是何樂為不為呢?

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更應該學會去明確和辨別什麼才是我們自己想要的?正如量體裁衣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不要盲目的跟風,更不要人云亦云,用自己的角度來看球鞋,才是我們玩鞋的初衷。

你是否曾為了心儀的鞋款向「替代品」進行了妥協?你對「替代品」又有著怎樣的看法?亦或是有沒有什麼高質量的「替代品」給大家推薦,不妨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吧~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ZE傳媒 的精彩文章:

Shoe Palace x Under Armour Curry Bright Pack 榮耀之靴!
Lookbook 這可能是八月份最酷的「老爹鞋」

TAG:SIZE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