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重讀經典 自1980年首次再版,《圍城》總印數已超千萬

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重讀經典 自1980年首次再版,《圍城》總印數已超千萬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書是需要重讀的。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不光梳理那些影響我們的經典作品,我們還要重讀。納博科夫、博爾赫斯和錢鍾書的讀書之道,都強調了重讀。重讀往往能讓人眼明心亮,發現此前發現不了的東西。尤其是,隨著年齡和閱歷增長,對同一部作品的解讀和感悟都不一樣。博爾赫斯說,「比閱讀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讀。每一次我們重讀一本書,這本書就與從前稍有不同,而我們自己也與從前稍有不同。」納博科夫說:「人不能讀一本書,人只能重讀它。一個重複閱讀的人是一個好的讀者,一個優秀的讀者,一個積極的有創造新的讀者。」

2018年是錢鍾書逝世2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特別推出《圍城》有聲音頻版。以此契機,我們重讀《圍城》。

錢鍾書

1938年,錢鍾書和楊絳從西方留學回國。錢鍾書去西南聯大教書,楊絳留在上海。1939年錢鍾書回家探親。 此時楊絳在文壇上因寫劇本獲得不小的名氣。別人在介紹錢鍾書先生的時候,就說這是楊絳的丈夫。那時候錢鍾書在文壇都還沒有冒出來,作品也沒有出版,楊絳的名氣比錢鍾書大。有一天晚上他們看完戲(這部戲就是楊先生寫的劇本),回家後錢鍾書跟楊絳說:「我想寫一部長篇小說!」錢鍾書研讀文學,一直有創作的夢想。或許楊絳的劇作成功,也激起了他創作的念頭。1944年錢鍾書開始寫這部小說,1946年這篇小說寫完,1947年首次正式出版。這就是後來在文壇上大名鼎鼎的名著《圍城》。

關於《圍城》這部小說,楊絳寫過一篇文章《錢鍾書與圍城》,回憶了《圍城》創作前前後後的好多細節。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第一次公開再版。據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介紹,在首次出版到首次再版之間的33年時間裡,「整個現代文學史上《圍城》這部小說幾乎銷聲匿跡了,在歷史的塵埃中掩埋了30多年。」

1980年,《圍城》首次再版。很快在文壇上引起轟動,大家像發現了一個寶藏一樣重新熱議這部小說,緊接著就是後來改編電視劇的走紅。據周絢隆透露,楊先生後來回憶說,電視劇的走紅給他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很大很大的干擾,家裡收到的各種讀者來信幾乎成麻袋地收,錢先生和楊先生屬於老輩的傳統的知識分子,講老理,所有的信都力所能及要給別人回,有些讀者冒失地直接找到他們家去敲門,想跟他們交談,給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是他們也很開心。

周絢隆還透露一個細節,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決定出這個書時,「我們去徵求錢先生意見,錢先生當時態度並不積極。錢先生這個人一貫很低調,他有一個比較本色的理念,就是東西好不好由歷史去評價,自己不願意攙和,他覺得這件事情他已經完成了,所以開始並不積極,後來出版社經過反覆地給他做工作才使得這本書出版。」

為帶領讀者重溫經典,致敬大師。11月17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北京舉行了「走進《圍城》有聲作品發布會」。早在201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圍城》電子書,一經上線,就得到讀者廣泛關注,閱讀量達百萬人次。此次《圍城》有聲版發布,邀請了白鋼、晏積瑄等知名配音演員朗讀,希望通過有聲音頻的呈現,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閱讀需求,進一步擴大這部經典作品在當下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圍城》電視劇劇照

周絢隆介紹說,自1980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重新出版《圍城》至今,《圍城》一直深受讀者喜愛,總印數已超過1000萬冊,常年位居暢銷書排行榜前列。最近幾年每一個版本加起來,年銷量也到了一百萬冊。「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經典的魅力,說明了它的吸引力。我覺得在現代以來的中國文學史上,小說家裡,語言經得起仔細地逐句推敲的,一個是魯迅、一個就是錢鍾書。魯迅的語言和錢鍾書的語言不一樣,但他們都是從中國傳統漢語裡面走出來的,他們有非常好的古漢語的功底,魯迅的語言是凝練乾淨,錢先生的語言是幽默豐富,經得起每句每句仔細地推敲。」

重讀一流的文學作品,故事情節早就熟悉。重要的是,欣賞作者的語言風格和文學特色。在被稱為 「新《儒林外史》」的《圍城》中,學問做得好的錢鍾書,用了很多中典、西典,而且善於用比喻。有人統計出,《圍城》中有600多個精妙的比喻。這種鮮活靈動的語言特點,不僅僅在他的小說裡面,在他的學術文章中,也有體現。比如在《宋詩選注》,《前言》裡面他講唐詩和宋詩的區別,唐詩里描寫的愛情到了宋詩里就消失了,被轉移到了詞裡面,他用了一句話說:「在封建禮教眼開眼閉的監視下,那種公然走私的愛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家重大海上溢油應急處置預案》頒布後首次演練 為何選在舟山海域?
新興「世界工廠」想轉型 越南政府也盼「高精尖」產品落地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