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石寶藏》銅綠山出土的鐵器上有銘文「河

《黃石寶藏》銅綠山出土的鐵器上有銘文「河

原標題:《黃石寶藏》銅綠山出土的鐵器上有銘文「河

西漢四棱鐵鑽

西漢木柄鐵斧

戰國圓柱體採礦鐵鎚

戰國方孔斜扁弧刃鐵鋤

戰國木直柄長方形銎鐵斧

西漢方形扁口鐵鑽

西漢長方形銎鐵斧

西漢鐵鎚

西漢鐵鎚

西漢鐵鎚

西漢凹字形鐵口鋤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 記者 肖婷 通訊員 謝昆)繼青銅器之後,鐵器隨之出現,它標誌著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又一次飛躍發展。在歷史文物中,鐵器佔有一定比重,眾多的出土鐵器,為研究古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也是研究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的重要源泉。

黃石市博物館收藏的鐵器,靜靜地躺在展櫃里,彷彿一部部內涵豐富的史書,等待著世人去讀懂它。


發現:銅綠山陸續出土鐵器開採工具


1973年秋天,在銅綠山的銅礦作業現場的古代採礦井巷中,除了一批銅器被發現外,還發現了一些鐵器。

黃石市博物館陳列保管部主任謝昆介紹,從1974年1月至1985年7月,考古工作者連續對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進行考古發掘,一些鐵斧、鐵鎚、鐵耙、鐵鑽、鐵鋤等鐵器陸續出土和採集。「這些鐵器絕大多數都是用於採掘、裝載、提運的生產工具」。


與人們現在所用的工具相比,這些鐵器的外形並無太大差別。


據資料記載,出土的鐵斧基本上形制一樣,均為長方形直銎,兩側鑄縫稍有些凸出,斜向處伸至刃部,斧柄為木質。它們的用途就類似於「鑿」,即用鐵鎚或木槌打擊鐵斧的木柄柄端來開採銅礦。


而被發現的鐵鎚,呈圓柱狀。中間橫腰有一帶狀凸起,中間穿有長方銎。據記載,最重的鐵鎚重達6公斤。操作時,必須由一人雙手握住鐵鎚,另一人握斧或鑽,配合開鑿礦石。


同樣作為開掘銅礦的工具,這些鐵器與在銅綠山發現的銅器具有相似的外形和用途,但材質的變化,卻代表人類歷史產生了劃時代的進步。


追尋:鐵器是在青銅冶煉基礎上形成的


鐵器的出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


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鐵,是隕石中的鐵,古代埃及人稱之為神物。地球上的天然鐵是少見的,當人們在冶煉青銅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冶煉鐵的技術之後,鐵器時代才來臨。


據相關資料記載,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北部赫梯先民墓葬中出土的銅柄鐵刃匕首,距今4500年。


而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古老冶煉鐵器,是甘肅省臨潭縣磨溝寺窪文化墓葬出土的兩塊鐵條,考古專家認為距今時間為3510年至3310年之間。

曾有研究表明,銅綠山遺址開採於商代晚期,歷經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延續至西漢。


從銅綠山的銅、木、石制採掘工具中可以看出,青銅工具在西周、春秋時期的採掘技術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表現得非常突出,它作為石制工具和鐵制工具之間的環節起了重要作用。


春秋中期,銅綠山在使用青銅採掘工具的同時已經開始使用鐵錛了,這說明社會的變革,使鐵制工具被創造出來,並很快地應用於採礦業。到了戰國時期,鐵制採礦工具完全取代了銅製工具,鐵制採掘工具的進步及普遍使用,結束了銅綠山屈蹲式的回採作業方式,使工匠在開採、回採、運輸礦石時能得以大顯身手。


探究:銅綠山部分鐵器為戰國初期產物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部史書,等待著我們去研究它。」謝昆介紹,在研究過程中,往往能有意外的收穫,這就是研究文物的樂趣。


在黃石市博物館收藏的這批鐵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土於銅綠山礦24號勘探線老窿。「老窿」是古代礦井的俗稱,24線老窿出土的金屬工具全是鐵器,沒有銅鐵器並存現象,經專家鑒定其時代應為戰國時期。


但有意思的是,這些鐵器成份中,銅的含量很低。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批鐵器不是銅綠山本地所產。」謝昆解釋,考古人員曾在銅綠山遺址調查發現,這裡的礦石含銅量很高,銅含量很低的鐵器肯定就不是本地產的。


銅綠山表層就有很好的鐵礦,鐵器卻要取於別處,這進一步說明了當時本地還沒有開採和冶煉鐵礦。采銅礦時把鐵礦作為「廢石」,充填進採空區,也說明這一問題。


戰國中期鐵器已廣泛使用,在楚國,當時的大冶地區地處要塞,交通便利,冶煉技術的傳播應該不會太遲。此處礦井采銅而不採鐵,再結合這些鐵器分析,考古人員推測,這裡鐵器的時代不會晚於戰國中後期。


意義:反映了銅綠山的發展歷程

關於銅綠山鐵制採掘工具的材質,有關專家又有新的發現。


他們研究,發現鐵耙、鐵鏨為一般熟鐵鍛件,而六角形鐵鋤為白口鐵鑄件。為了消除鐵器的脆性,古人將鐵鋤表面進行了脫碳處理,使其不易折斷。


採礦用得最多的鐵工具是鐵斧。「研究發現,鐵斧的一般含碳在1.25%左右,這似乎是鋼了。但通過金相組織觀察,才弄清楚這是經過柔化的韌性鑄鐵。」謝昆介紹,韌性鑄鐵是一種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耐磨性、韌性和抗衝擊力的高強度鑄鐵。


從小型的銅斧到尺度厚重、衝擊力大的大型銅斧,從青銅到一般熟鐵鍛件和鑄鐵件,再到高強度韌性鑄鐵件,銅綠山礦採掘工具的發展歷程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展現了人類歷史的進步。


而採礦井巷掘進速度的快慢就在於鑿岩破壁的速度,這與採掘工具衝擊力的大小、材質的好壞有著密切的聯繫。「看看這些工具的變化,就不難理解銅綠山古銅礦能不斷演變,並最終形成宏大規模。」


還有一點也引起了有關專家的注意。在銅綠山採集的漢代鐵斧、鐵鋤上,有三件銘文為「河山」、「江」。據《漢書》和《史記》記載,漢代產鐵多的郡設「鐵官」多人和作坊多處,實行統一編號、系統管理,「河山」為河南郡鑄鐵作坊群之一,「江」為安徽廬江郡鑄鐵作坊。

這些工具都調往湖北銅綠山開採銅礦,說明當時銅綠山不再是西周、春秋時期的那種奴隸制和封建領主制的地區屬性生產方式,而是由國家統一管理,開礦工具由國家調配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全國屬性生產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楚晚報 的精彩文章:

TAG:東楚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