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發生在諸葛亮病逝後,相關人物分別為夏侯霸、司馬懿和姜維。原文如下: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卻說夏侯霸引軍至五丈原看時,不見一人,急回報司馬懿曰:「蜀兵已盡退矣。」懿跌足曰:「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夏侯霸曰:「都督不可輕追。當令偏將先往。」懿曰:「此番須吾自行。」遂引兵同二子一齊殺奔五丈原來;吶喊搖旗,殺入蜀寨時,果無一人。懿顧二子曰:「汝急催兵趕來,吾先引軍前進。」於是司馬師、司馬昭在後催軍;懿自引軍當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乃奮力追趕。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只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曰:「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只見中軍數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車上端坐孔明:綸巾羽扇,鶴氅皂絛。懿大驚曰:「孔明尚在!吾輕入重地,墮其計矣!」急勒回馬便走。背後姜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了我丞相之計也!」魏兵魂飛魄散,棄甲丟盔,拋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北伐大軍在姜維、楊儀等人的率領下向漢中撤退。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下令全軍進行追擊。誰知諸葛亮在臨終前對此早有安排,他命姜維製作木像,裝扮成自己的模樣,在司馬懿率部追擊時使用。果然,當諸葛亮的木像出現後,司馬懿驚慌失措,認為諸葛亮尚在人家,連忙下令全軍撤退。蜀漢大軍一路掩殺,曹軍傷亡慘重。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司馬懿中計後的神態,叫做「大驚失色」,意為意為十分慌張,嚇得臉色都變了。這也是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儘管《三國演義》中的這個情節非常精彩,但仍有不少讀者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會如此狼狽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也很簡單,的確是真的的。這個故事最早出處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所撰的《漢晉春秋》一書,其原文是這樣的: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南北朝時期,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將《漢晉春秋》的這段內容進入了註解當中。到了唐代,房玄齡等人奉命編纂《晉書》,又將這個故事加入到《晉書?宣帝紀》中。由此可見,這個故事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

面對突髮狀態,司馬懿做出了正確的抉擇,為何遭到百姓的嘲笑


最後再來解釋一下第二個疑問:為何司馬懿會如此狼狽呢?其實理由非常簡單。自司馬懿與諸葛亮交鋒開始,他採用的便是穩打穩紮、避免與諸葛亮進行戰略決戰的戰術,目的是為了拖垮糧草供應困難的北伐大軍。因此,當司馬懿判斷北伐大軍撤軍很可能是因為諸葛亮病逝而下令追擊時,目的是為了趁北伐大軍軍心不穩賺點便宜,沒想到姜維和楊儀等人已經事先已經有所防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強攻,將會出現司馬懿不願意看到的決戰局面。故此,司馬懿果斷下令收兵,不再追擊。但這種做法看起來實在有點窩囊,難怪當地的老百姓會想出「死諸葛走生仲達」這樣的諺語來嘲笑司馬懿。但如果從戰略的層面來看,司馬懿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

參考書籍:《三國志》、《漢晉春秋》、《晉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反對諸葛亮北伐,勸說劉禪投降,還算死了司馬昭
得知關羽離去,曹操說了八個字,盡顯胸懷和氣度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