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薄:長白山上知世郎,一首喪歌葬隋楊

王薄:長白山上知世郎,一首喪歌葬隋楊

第一章 王薄:長白山上「知世郎」,一首喪歌葬隋楊(一)

《詩國大唐三百年》,唐朝三百年間,上至帝王將相,下至三教九流,無不愛詩寫詩,發生了許許多多詼諧、有趣、有內涵的故事,我們就聊聊那些年的人和事。

下面,我們安排第一個出場的人物:王薄。

王薄出生在山東鄒平的一個農民家庭,小時候到底鼻涕巴糊的,或是聰穎過人,史書上都沒有記載,但長大後相對大多數平民子弟來說,還是非常大膽聰明的,如果不是生逢亂世,也許一輩子就過這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王薄雕像

可是,天不遂人願,自從隋文帝楊堅死了,楊廣登基做了皇帝,便開始玩命地折騰起來,又是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又是江南塞北四處考察工作,搞得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公元611年二月,楊廣同志從揚州考察兼遊玩歸來,在前往北京的途中,突然又發了一道聖旨,要全國軍隊雲集北京,征討高麗。

這下子可了不得了,老百姓本來被折騰得欲生欲死,征討高麗又要出糧出力了,首當其衝受到波及的就是山東地區,也就是王薄的家鄉。

至於為什麼呢?山東與北京距離最近啊,自然受到皇帝的格外「寵愛」。

楊廣同志這一份沉甸甸的「厚愛」,讓老百姓吃盡了苦頭,生不如死。當時東萊,也就是如今山東掖縣地區,領受了造船三百艘的重任,由幽州總管元弘嗣任總負責人,此人是歷史上有名的酷吏,審訊囚犯,喜歡用醋灌入囚犯鼻中,或者摧殘下體,那叫一個殘暴。為了討好天子,他命令民工日夜加班加點工作,由於整天泡在水中,民工自腰部以下全部生蛆了。死亡人數百分之四十,簡直活不下去了。

大家別以為僅僅造船的民工夠慘,負責運送軍需物資的幾十民工同樣如此,史書如此描述,「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而偏偏這時山東地區反生了洪災,物價飛漲,一場席捲天下的反抗風暴來臨了。

長白山起義遺址

公元611年三月,王薄在山東章丘第一個跳了起來,自稱「知世郎」,意思就是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這個牛逼吹大了。他高揮手臂,聚集數百民眾,轟轟烈烈拉起反抗隋朝暴政的造反大旗,並親自創作了一首革命歌曲《無向遼東浪死歌》,歌名翻譯現代漢語就是《別去遼東白白送死歌》。

這也是安排他率先登場的原因。歌曲內容如下:「長白山頭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長矟侵天半,輪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劍向前盪。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說實話啊,這首歌詞文采不咋的,但想想畢竟是流行歌曲,給誰聽的,是給一群大字不識的無產階級勞苦大眾聽的,通俗易懂,直抒胸臆,這不是正好嘛!

彷彿一夜之間,王薄這個泥腿子出身的小人物,徹底火了,身價倍增,頭像貼滿山東地區各個城池,一伙人是朝廷勢力想把這個小子幹掉,另一夥勞苦大眾紛紛來投奔偶像。

為了鞏固自己在革命歌曲界的大哥地位,他以《無向遼東浪死歌》位主打歌的基礎上,又接連創作了一系列歌曲,廣為傳唱。

又莫向遼東去,迢迢去路長。老親倚閭望,少婦守空房。有田不得耕,有事誰相將。一去不知何日返,日上龍堆憶故鄉。

又莫向遼東去,從來行路難。長河渡無舟,高山接雲端。清霜衣苦薄,大雪骨欲剜。日落寒山行不息,蔭冰卧雨摧心肝。

又莫向遼東去,夷兵似虎豺。長劍碎我身,利鏃穿我腮。性命只須臾,節俠誰悲哀。功成大將受上賞,我獨何為死蒿萊!

註:本文系作者原創《詩國大唐三百年》,歡迎關注訂閱。下集預告:王薄的後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葫蘆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隋煬帝楊廣生前最後的一首詩: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
王薄:轟轟烈烈反暴政,私人小怨丟了命

TAG:葫蘆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