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直門外胡僧道旁圓寂,造鐵塔存其不腐肉身,如今這僧塔還在么?

東直門外胡僧道旁圓寂,造鐵塔存其不腐肉身,如今這僧塔還在么?

春哥探秘史

【春哥註:最近一段時間在北京逗留小住,因此也了解一些風物掌故,非常有趣的物事,也算探秘史的一部分,春哥這裡的探秘,不一定是什麼驚天秘密,而是許多平常不知道的人、物、事,分享給大家,也可以互相留言討論,歡迎大家的建議批評。】

春哥在北京遊歷,常常會被一些歷史掌故所震撼, 其實在北京曾經有許多佛寺和佛塔;隨著最近幾十年城市的發展和建設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當然一些確實本身已經破敗不堪,成為危房,一些是因為主幹道或者重要交通設施經過而拆除,有些地方還留存著零星的地名或標誌性的建築,如正陽門(前門)等,有些已經片瓦皆無,東直門外的「鐵塔寺」鐵塔就是一個例子。

東直門在清朝時期是通往避暑山莊和懷柔及遵化等地區的主要道路,但比起通往通州的朝陽門,和通往南方的廣安門,人流量要少很多,畢竟去的地方不熱鬧,屬於荒郊野外了。所以出城後的道路並不寬,東直門外的人流多是內城建築所需的磚瓦木材等建築材料是從東直門運送進城的。東外關廂和其他關廂地區一樣商業都很發達,商鋪房屋密集,多是飯店旅館,多接待的進出城的百姓及販運建材的商人,當時這裡的生活氣息很重。

在這些並不突出的商業和市井建築中,東直門外的鐵塔寺顯得就非常有特色了。

鐵塔寺,民國也稱鐵塔院,因為其不是一個完整的寺廟,只是一個塔院。雖然塔院不算大,但鐵塔寺以鐵塔、塔下的八角殿宇及殿內供奉的肉身佛而聞名;北京地區歷代以來寺廟建塔雖多,但東直門外特塔卻獨一無二的。因為關於鐵塔寺的資料比較少,並且鐵塔在70年代就被拆毀,現在已經毫無舊時的痕迹了,所以人們對它的了解非常有限,讓它顯得非常特殊和神秘。

鐵塔院在東直門外大街南側,下關東頭的土坡西側,塔院坐北朝南,早年資料缺失,只能從清末民國年間有限的記載和照片來分辨它的面目。塔院建在土坡西側的一個高地上,僅有一個院落,四周磚牆,院門開在西南側,院子中後方有塔一座。院內有槐樹2棵,沒有任何其他附屬的建築。這個塔結構特殊,與其說是塔,不如說是一座八角型的佛殿,頂部有小型鐵塔一座,遠處看就是一個鐵頂蓋。從建築角度看,即可以看作下部的殿是塔的基座,上部是完整的塔;也可以看作,下部是塔身的一部分,而上面的鐵塔頂部塔剎。鐵塔由兩部分組成,底部是磚石結構的一個八角平頂殿宇,高5米左右,各稜角直上直下,前後有卷拱門,民國時期後門用磚封死。東西有卷拱窗。東西南北各面門窗上各有石匾額一個鑲嵌於塔上。其中正南石匾為「護國東鎮永明寶塔」;其他匾額沒有記載,內容未知。

塔頂四面有女牆,每面女牆下各有兩個出水口,正中有一鐵鑄覆缽塔,高2米左右。塔前有磚砌小路,從塔門偏西南院門方向。登幾級台階入塔門,塔內正中有一個磚砌佛龕,佛龕民國年間裝上了玻璃。佛龕里供奉了一個「肉身佛」。肉身佛通常是高僧坐化後掩埋缸中,數年後取出,若屍身未腐爛,被認為修行有法;身外包泥,塑成生像,供人參拜;北京的肉身佛不多,有記載的只有東直門外鐵塔寺和八大處寶珠洞。看民國年間照片中,肉身佛位於磚砌佛龕之中,年齡似乎三十多歲,高顴隆鼻,口唇微張。佛龕前面加了玻璃;並且穿戴著信徒供奉了五佛冠和袈裟,飄帶上有「中華民國十一年XXXX」等字樣。看塔和塑像維護都很精細,估計當時鐵塔寺香火還很旺盛。

東外鐵塔的造型少見已知唯有湖北襄樊廣德寺多寶佛塔相近,不同的是廣德寺塔頂部位除了正中供奉一個覆缽塔外四周還分布著四座密檐塔,五座磚塔和底座呈密宗金剛寶座形制,而東直門外鐵塔頂部只有一座鐵塔,但其他結構幾乎和廣德寺塔一樣,體積略小於廣德寺塔。從造型看東直門外鐵塔是對廣德寺塔的一種簡化了的模擬,懷疑東外鐵塔最初也是希望做成金剛寶座塔,但未知原因,沒有完成,只在頂部建了一座覆缽塔。懷疑在宗教淵源上這兩座塔有密切的關聯。

東外鐵塔寺並沒有特別多的記載,雖有些民間傳說,但從歷史研究的角度來看傳說民間色彩太強,不能作為歷史依據;只能用已知細節來推斷鐵塔寺的來歷;因北京一帶最早的金剛寶座塔五塔寺建成於明成化九年(1473年),而湖北襄樊的廣德寺塔建於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從建築的關聯性可以判斷這個塔應該建於廣德寺之後就是明代弘治年間之後。

鐵塔是覆缽塔形制,北京大範圍開始使用覆缽塔從明代中後期開始的。所以判斷鐵塔建成於明代中後期;民國的寺廟調查來鐵塔屬於是私建,而非敕建,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規模和等級受建造者財力和影響力的限制,沒能完全按照廣德寺塔的造型,只能相對簡化;而為了彌補頂部不能建成五塔的缺憾,並彰顯不同,把塔頂正中的覆缽塔改為整體鐵鑄,來代替五塔。從民國對肉身佛的描述看,非常可能是一個外籍的僧人,因為明代有很多來自西域的印度籍或西藏籍僧人到北京傳法。

明代中期一個西域的僧人,四處雲遊學法,曾學習於襄樊廣德寺,後來來到北京,被官宦推崇,在某名寺修行;但不久因病去世,被葬於該寺所屬的東直門外下關塔院,待重葬時,發現屍身不腐,認為是修行有成,於是徒弟和信眾捐資建塔,將其屍身製成肉身佛供奉於塔內。隨著時間的推逝,塔院其他的塔都以無存;只留下這座鐵塔。而塔院當年所屬的寺廟也已煙消雲散,以至於無從考證其名字了。

後人信眾雖不知其來歷,但看其造型特殊仍常有人來祭拜,香火旺盛。到民國年間鐵塔寺名氣不小,還有定期的廟會。建國後鐵塔依然流存;但東直門外大街卻幾經變遷,歷史上的東外大街(現東外小街)的附屬衚衕,東外南街,因是正東西向,所以開通擴建,形成了現在的寬闊的東外大街直農展館,而原有的歷史上的東外大街(現東外小街)的附屬衚衕,東外北街,像東北擴展,形成了直通左家莊的東外斜街。因東直門一代道路改造太多,所以原來的鐵塔位置不好確定,懷疑是東湖別墅東北外交公寓西南一帶,但也僅僅是個假設而已,具體邀請有關部門勘測才能確定,但話又說回來,北京消失的文化古迹那麼多,要真一個一個考證,那也費老勁了,還不如寫點傳說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場持續十八天的決戰失利之後,紅都瑞金已經無險可守,何去何從
1968年在青海發現了帶鐵管的山洞,真的是外星人神秘登陸場么

TAG:春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