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金剛經》的至高境界——無降而降,無住而住!

《金剛經》的至高境界——無降而降,無住而住!

《金剛經》上講要「降服我心」,又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如何「降服」?又如何做到「無住」呢?其實很簡單,就是無降而降,無住而住!

《金剛經》講的要旨,無非就是這兩件事。要降服什麼心呢?就是我們的分別心,因為分別心,才產生我執和諸多妄想,才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隨之又產生種種見思、塵沙等無量無邊的煩惱,所以要想解除煩惱,就要降服其心。

又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應住什麼呢?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外界一切環境事物都不應該住在我們的心上,對待一切外事環境都不應該起心動念,其實就是讓我們放下我執,放下分別心。那生的又是什麼心呢?就是我們自性的清凈之心。

這就是告訴我們,首先得「無住」,得把這些妄心去掉,妄盡真顯,那個真如自性的心才能真正顯現出來。這好比我們現在常講的「空杯心態」,你必須先把杯子裡面舊的水倒乾淨了,才能再裝進去新鮮乾淨的水,否則的話,你新鮮乾淨的水就倒不進去。我們的心也一樣,如果你心裡整天裝的都是妄想我執、邪知邪見,都是見思煩惱,那你的清凈本心就永遠顯現不出來,永遠看不到那個真如自性。

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既然我們不能起心動念,不能有分別心,那又怎麼降服這個妄心呢?又怎麼讓妄心不住呢?只要我們有降服妄心的念頭,就是起心動念,就是分別心、妄心,就無法「無住生心」了;如果我們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心,又怎麼能降服我的那個妄心呢?這不就有點矛盾了嗎?到底我們該從何下手呢?

所以《金剛經》上又講了:「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是說上面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我們不用刻意去降服其心,也不用刻意去無住生心,雖然六根接觸六塵,但只要我們不著相就可以了。不是說修行就必須跑到深山老林,人跡罕至的地方,沒有人打擾,那樣才能修清凈心,不是這樣的。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就是讓我們在生活中歷事練心,練的是什麼心?就是練我們這個不執著、不著相的功夫,無論順境逆境,我們都不放在心上,就跟看電影看電視劇一樣,哈哈一笑,完了,什麼事都沒有,心裡不留一絲痕迹。所以這個「諸相非相」,就是說雖然有諸相,但是我們不著相,如如不動,這樣就可以「即見如來」,就可以見到我們的真如自性,見到我們的真心了。

我們看世尊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每天就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行街過巷,洗足敷座,講經說法,每天如是,年年如是,行所無事,真的是平等一如,這就不就是「降伏其心」、「心無所住」的榜樣嗎?

所以說,要想降伏其心,要想無住而生其心,不用很複雜,只要見相而不取相,這就可以了,這也是《金剛經》上講的至高修行境界——無降而降,無住而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雜談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偈頌」?
佛弟子是如何過中秋節的?

TAG:國學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