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科研到臨床:推進我國精準醫學建設

從科研到臨床:推進我國精準醫學建設

目前,我國腫瘤治療已逐漸步入精準醫學時代,診療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醫學研究也得到了重要發展,但在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方面仍有許多不足,因此,從治療效果上看,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間還存在一定差距。在近日舉辦的腫瘤轉化醫學國際學術大會上,來自中、美、德、韓、日等國的800餘名腫瘤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當前國內外轉化醫學研究成果、腫瘤的基礎與臨床、人工智慧在腫瘤研究領域的應用、腫瘤免疫治療、生物大數據時代的腫瘤精準治療等方面內容,共同探討癌症防治的最新動態。

據天津市腫瘤醫院院長王平介紹,轉化醫學是近10年來醫學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其目的是打破基礎研究和臨床診療、技術創新、藥物研發之間的屏障,縮短理論實驗到臨床指導的過程,使患者能夠儘早享受到最新科研成果,最終真正實現精準醫學。

王平說,要實現腫瘤精準醫療,需要依靠海量腫瘤臨床數據平台的搭建。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腫瘤高發國家,無論是癌症病例數,還是疾病的多樣性,對於發展精準醫療大數據科研平台都具有優勢。2016年,天津市腫瘤醫院率先建立了全國首個「腫瘤精準醫學大數據中心」,開始以此推進我國「精準醫學」建設,搭建覆蓋我國常見惡性腫瘤的臨床及組學大數據平台,在臨床大數據與生物樣本數據的整合和共享機制下,為腫瘤精準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源與技術支撐。

目前,「腫瘤精準醫學大數據中心」依託於覆蓋20種常見惡性腫瘤、累計收集組織樣本超過5.5萬例、血液標本超過8萬例的高質量腫瘤生物樣本庫,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現已初見規模。在臨床數據方面,打破了過去醫學影像、檢驗診斷、治療方案等信息獨立存儲、難以共享的「孤島」現象,將病歷信息根據時間軸進行全盤匯總整合,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彙集220萬例患者數據的臨床醫學數據中心;在基因組學方面,初步完成500餘例肺癌、腎癌、肝癌病例的組織標本的全外顯子組測序,通過進行已知癌症相關基因靶點的測序篩查,促進精準醫學研究成果轉化到臨床,提高個體化治療水平。未來該中心還將建立包含生物樣本庫、組學數據、臨床數據、隨訪數據、知識庫、文獻庫在內的「腫瘤精準醫療科研網路」,形成國際一流的精準醫學研究平台和保障體系,儘早將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為我國制定腫瘤精準醫療的臨床標準和應用指南提供依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景區降價不要等到「鈴響才交卷」
刪除「超生則開除」不宜再拖了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