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風味人間》能成人間至味

為什麼《風味人間》能成人間至味

為什麼《風味人間》能成人間至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長江日報評論員 華智超

這兩天,一檔美食紀錄片饞哭網友,引得億萬觀眾深夜「舔屏」。它就是《風味人間》。該片開播3小時播放量便超過1億,其評分更是達到豆瓣罕見超高分9.4。

《風味人間》的導演,是導演過《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的陳曉卿,他被觀眾稱為「中國最懂吃的導演」。《風味人間》之所以能既叫好又叫座,離不開創作團隊的用心。正如一位網友所說,憑著這份匠心,就要給五顆星。

看得出來,《風味人間》在畫面拍攝上下了不少功夫,如同電影般的畫質和構圖,隨便一幀都能拿來做屏保。有觀眾留言,這是用拍《地球脈動》的標準去拍美食記錄片。攝製組首次嘗試用超微觀攝影、顯微拍攝、動畫再現、互動式攝影控制系統等全新的影像語言,多角度、多感官地展現每一道食物最誘人的瞬間。食材在鏡頭下被無限放大,以肉眼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的「分子級」畫面向觀眾展示食材內在的化學變化。比如螃蟹蘸醋汁,觀眾能看到當酸性物質接近蟹肉時,蟹肉的肉質纖維會瞬間展開,帶領觀眾看到風味形成背後的奧秘。

現在許多影視作品的創作一味求「快」,恨不能今天開拍明天就能上映。但是陳曉卿卻追求「慢工出細活」。單集時長不超過一個小時、總共八集的《風味人間》,陳曉卿花了4年時間來打磨。攝製組歷時超過兩年,跨越六大洲二十多個地區,從法國到西班牙、從越南到摩洛哥、從秘魯到衣索比亞,走訪了20多個國家。劇組成員透露,《風味人間》每集籌備與拍攝都是齊頭並進、同步進行的,這也就意味著,每一集的創作時間都超過一年。用一年時間去打磨一個小時的作品,這種「沉得下來」的創作精神,在今天顯得尤為珍貴。

作為一位深度美食愛好者,陳曉卿做出的美食紀錄片,不僅好看誘人,還處處散發著氤氳在美食里的人文氣息。從食物出發,《風味人間》將中國美食的「千變萬化」展現得淋淋盡致,凝結著國人對自然及美食的認知哲學。以美食為媒,《風味人間》尋找「中西方的不謀而合」,把人文、歷史、文明隱藏在美食的流變與傳播之中。一如陳曉卿所說,《風味人間》的目標是,挖掘美食的根與生命,讓世界認識那些離不開的風土、人情和味道。

質量,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當對美食的研究達到極致時,美食與科技、人文的次元壁就會被打破,種族和地域也不再是隔閡,這種匠心就能打動所有人。

【編輯:朱艷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