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代表巴黎走向現代的三個地標,你知道是什麼嗎?那就來看看這本書

代表巴黎走向現代的三個地標,你知道是什麼嗎?那就來看看這本書

原標題:代表巴黎走向現代的三個地標,你知道是什麼嗎?那就來看看這本書


我們來說這本《巴黎:現代城市的發明》,看看代表巴黎走向現代的三個地標是什麼。


在中世紀的時候,巴黎飽受戰火蹂躪。1415年到1436年,巴黎一度被英國人佔領,波旁王朝第一位國王亨利四世兩次出兵巴黎都失敗了,最後,他依靠外交手段把首都給要了回來。1594年,法國王室重新回到巴黎。這個時候,巴黎雖然仍是歐洲最大的城市,卻已傷痕纍纍,完全喪失城市功能。巴黎需要重建,重建工程非常浩大,從亨利四世到路易十四,在三代統治者的努力下才基本完成。今天巴黎的不少地標,都是那時候完成建造的。


我們第一個要介紹的地標是新橋。新橋是塞納河上年代最久、最有名的橋樑,它既是巴黎的象徵,更是巴黎走向現代的起點。新橋出現前,塞納河把城市分成了左右兩岸,想去對岸,要麼花錢雇船,要麼繞遠路過橋。亨利三世的時候,這座橋就奠基動工了,可是戰爭讓造橋工程擱置了十多年,戰爭結束後,亨利四世剛回到巴黎就宣布繼續造橋。亨利四世對橋樑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一座更加寬闊、能過載重馬車的大橋。中世紀的橋樑普遍比較窄,除了建造技術的限制,也因為那時候橋樑兩側會修造一些房屋和商鋪。亨利四世想去掉這些房屋,又不想花國家的錢,於是決定讓「富人和酒鬼」為新橋買單,規定從運進巴黎的每桶葡萄酒中抽取一定比例稅金,專項用於建造新橋。



新橋竣工後,寬闊得能同時走四輛馬車,橋上還設置了步行道,行人可以在橋上散步。步行道旁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觀景台,人們還可以站著看看風景。橋上安裝了一座四面大鐘,顯示月份、日期和小時,每隔十五分鐘敲響一次。可以隨身攜帶的懷錶幾十年後才會出現,所以當時很多巴黎人就靠這座時鐘來知道幾點了。緊接著,在新橋周圍又造起了大道和廣場,這裡很快變成了一個公共娛樂空間。人們在橋下洗澡、曬日光浴,在橋上散步,小販們提著籃子,在橋上叫賣。到巴黎旅遊的外國人一看,這裡熱熱鬧鬧,大橋又很漂亮,覺得耳目一新。有歐洲旅行家在遊記里說,站在新橋觀景台眺望,看到的是堪稱全世界最美、最壯觀的景色。


新橋悄悄地改變了巴黎人的社會生活。不同階級的人在這裡相遇,牧羊人趕著羊群,就可能撞到正在散步的貴族婦女。人們在新橋上傳播貴族私生活和政治謠言,橋上能買到報紙,報紙上有趣的八卦消息被人貼在橋上,有人大聲朗讀,不識字也可以知道上面寫了什麼。新橋還改變了巴黎人的政治生態。巴黎最高法院某位成員被逮捕的消息在新橋傳開,人們便聚集在新橋表示反對,這起事件後來就被稱為「投石黨運動」。新橋成了騷亂的溫床:在新橋貼出消息,一夜之間就能招來大批人群。法國要是發生什麼重大事件,新橋上就有人專門編一首新歌。在巴黎專業劇場出現之前,新橋也是巴黎戲劇中心。劇團在橋上搭建臨時舞台,貴族們坐著馬車來看戲,馬車就直接停在前排位置。



有了人群,商業也慢慢發展起來,賣什麼的都有,衣服、飾品、鮮花、書籍。新橋甚至成了巴黎最時髦的地方,貴族們置辦了新行頭,一定要穿到新橋上來炫耀炫耀。在那個時代,好衣服本身就特別貴,所以,新橋上出現一種新型罪犯:偷斗篷賊。斗篷既昂貴也容易偷,人群擁擠時一扯就能得手,當事人甚至不會發現。時間長了,幾乎形成一種地下產業鏈,有人把二手服裝店開到新橋旁邊,現場收購。這一切都昭示了現代城市生活的誕生。即使是犯罪和對犯罪的防治,也構成了現代化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催生了現代城市管理系統。


亨利四世規劃的第二項工程是建造皇家廣場,也就是現在的孚日廣場。剛開始的時候,亨利四世想造的其實是絲綢作坊和配套的工人住房。因為當時絲綢很貴,從義大利進口要花特別多錢。亨利四世召集商界領袖討論如何振興絲綢業,最後決定由六位最富有的商人和官員出錢,興建一個絲綢產業基地。絲綢廠建好了,但法國絲綢產業並沒有因此興盛。1605年3月,也就是絲綢廠投產一年以後,國王忽然在一封給財政部長的信中,把絲綢廠和周圍空地稱作「廣場」。這塊地方能不能當廣場?這個問題國王和大臣們商量了一年多時間。商量的過程中,法語的「廣場」這個單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原先這個詞指的就是一片露天空地,後來這個詞就代表那種「開闊、被建築物圍繞、方便人們聚集、促進地區商業,以及為城市增添光彩」的公共空地了。



這種新廣場到底什麼樣呢?就是皇家廣場的樣子。這個正方形的廣場十分寬闊,邊長140米。廣場四邊,各建造了九座新式塔樓,底層開商鋪,有一條拱廊供行人躲避風雨,樓上是住宅。1605年,亨利四世頒發法令,宣布把廣場作為公共慶典日的集會場地。在當時,像這麼大的地塊只有皇室才有資格用,而皇家廣場,根據國王的這條法令,已準備對所有居民開放。


1612年,法國王室為慶祝和西班牙王室的聯姻,在皇家廣場舉行慶典,新廣場正式向巴黎市民開放。這場後來被稱為「西班牙聯姻」的訂婚大典,甚至具備了某種現代事件的特徵。從前的皇家慶典,要在結束後很久,才會有紀念出版物面世,而這一次,記錄報道和紀念版畫的出版,甚至在慶典日之前就開始籌備,這讓它變得像一場真正的現代媒體事件。一位宮廷製圖師住在廣場東側塔樓頂層,他創作了一幅巨大的版畫,如實記錄了慶典場面。根據製圖師的估算,慶典時聚集在皇家廣場的觀眾人數大約有七萬。雖然皇家廣場的設計容量是六萬人,但製圖師親眼看見連拱廊和房頂上都擠滿了觀眾。


這次慶典是由亨利四世的遺孀主持的,亨利四世本人已在兩年前遇刺身亡。1610年5月,亨利四世的馬車被堵在狹窄街道上,刺客趁機上前用刀刺殺了他。因此,皇室認為舉行這場慶典確實十分必要,而最終效果也是相當圓滿。它象徵著巴黎已經完全從內戰和國王遇刺這些災難中恢復過來,正在變成一座更加偉大的城市。


亨利四世在世時,曾規划過未來皇家廣場的各種功能,其中一項是它可以讓巴黎居民在這裡散步。這個設想最終實現了,皇家廣場果然成了巴黎人散步消閑的主要地點。在那時候,普通家庭住宅里很少有客廳之類的社交空間,皇家廣場事實上成了一個巨大的室外客廳,巴黎人可以隨時在這聚會。在接下來將近半個世紀里,圍繞皇家廣場,貴族和平民之間發生了一場使用權爭奪戰。貴族們想獨佔廣場使用權,就把廣場四周出售的房屋全部買了下來,試圖封閉皇家廣場,於是,散步的巴黎人就來到旁邊新建的花園和大道玩。廣場附近的住宅和商業建築都快速發展起來,被稱為瑪萊區,不久,它被官方正式劃定為行政區域。後來,瑪萊區漸漸成了巴黎最早的高級住宅中心和文學戲劇活動中心。作家們住在這裡,書寫這裡,他們的作品也在這裡上演。



亨利四世規劃的第三項工程是聖路易島。他買了塞納河上的兩座小島,委託工程師馬里耶做這個項目。亨利四世遇刺後,馬里耶繼續推進,他在河中打樁,用石頭築堤,把兩座小島合為一體,又在兩側建造大橋把島和河岸連接起來。隨後,馬里耶又在島上規劃建造了網格式街道,這些街道特別寬闊,是後來巴黎那些城市大道的雛型。馬里耶相繼引入各種便利設施和商店,甚至包括公共噴泉、澡堂和運動場。


馬里耶當初是怎麼拿下這個項目的呢?原來,他跟亨利四世保證,王室不需要為工程出一分錢。可如今路易十三是國家的主人,聖路易島工程慢慢成了規模之後,國王的親信拉格朗日就動腦筋想搶這個工程。他湊起了一個投資團隊,大部分人都是銀行家。新聯盟雖然把工程項目搶到了手,但他們也不敢把馬里耶完全踢出局,造島工程仍按照馬里耶的規划進行。1633年,投資者迎來第一筆大交易,島上130個地塊中,位置最好、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塊賣掉了。聖路易島地塊最初的買家都是金融界的有錢人,他們發了戰爭財,把利潤投到島上,建造了一大批整齊統一的建築群。這批從不為預算髮愁的客戶,給了建築師勒沃極大的發揮空間。他拋棄了傳統的多功能房間思路,為房屋設計了全新空間,每一個空間都有特定用途,聖路易島上出現了巴黎乃至全歐洲最早的餐廳和浴室。也正是在聖路易島上,巴黎建築的材料開始從以木材為主轉向以石塊和砂漿為主,石材成了代表巴黎風格的建築材料。



我們說這三個地方為什麼重要,是因為新橋是巴黎走向現代的起點,皇家廣場是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廣場,聖路易島則意味著現代城市建築的誕生。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文化百科 的精彩文章:

沒有達芬奇對人體解剖學的熱情,《維特魯威人》怎麼能橫空出世
讀《鞋狗》這本耐克創始人自傳,菲爾·奈特面對困境,就是埋頭干

TAG:六百八文化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