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我們的四十年》是部中國電視編年史,更是一代人追憶的青春歲月

《我們的四十年》是部中國電視編年史,更是一代人追憶的青春歲月

納蘭驚夢/文

目前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由金世佳、柴碧雲、李茂、徐小颯主演的年代劇《我們的四十年》,大概可以算的上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電視發展史。跟隨著一台小小電視機的變遷,引出的北京衚衕里三代的人生百態故事,更是喚起了許多共同經歷者的情感共鳴。

在《我們的四十年》里,雖然沒有用明晰的年代來區隔大院里發生的故事,卻可以通過許多細節來挖掘。譬如在肖家剛擁有街坊鄰里第一台電視機,大家圍坐在電視機前看的最多的便是《紅燈記》、《沙家浜》。在文革期間,八大樣板戲是少數能夠供普通觀眾觀賞的節目。

而在第三集黑子為了模仿麥克·哈里斯獨特的泳姿,差點在後海里淹死。這個黑子模仿的對象,則是出自美國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這也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引進國內的美劇。1980年初,這部由中央電視台譯制的美劇出現在每周四晚的電視屏幕上,整整影響了一代觀眾。

譬如嘴上抹蜜的馮都誇長大後意外再次相遇的女主西城「真像真由美」,則是出自1979年引進中國的日本電影《追捕》。在這部電影里,不僅高倉健成為了掀起了一陣立領風衣的風潮,真由美也成為了許多少女們模仿的對象。

而另外一位與馮都有著剪不斷理還亂情感關係的女生伊春,自誇覺得自己像《廬山戀》里的張瑜。這部出品於1980年的電影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第一部有吻戲的電影,後來也被評為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秀愛情電影。

其他類似大陸拍攝的第一部電視劇連續劇《敵營十八年》,1983年第一次春晚這些時代標誌的記憶符號,在《我們的四十年》里都有一一的體現。這些劇情細節的呈現,可謂充分展現了中國電視事業風雨四十年發展歷程中那些值得珍藏的記憶,它們與以及女排首次奪冠、改革開放深圳設立特區,海峽兩岸湧現尋親潮等,共同構築了這部劇打動人心的基礎。

除了這些輕而易舉就撩動觀眾情緒的細節以外,《我們的四十年》里幾位主人公鮮明的角色個性,以及在時代浪潮中對於自我價值的探求,對於人生理想的追求,共同勾勒除了一副精彩紛呈的眾生相。尤其是馮都、肖戰、西城、伊春幾個年輕人的身上,更是有著別樣的時代精神。

爺爺是老紅軍,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的肖戰是衚衕里備受羨慕的孩子,在父母嚴格要求下的他也堅定的信奉著知識改變命運。方方面面都非常優秀的他異常要強,卻有著一個處處較勁的好兄弟馮都——一面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友情,一面是互不買帳的心高氣傲,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推動著兩人在競爭中不斷成長。

從小就抱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信念的馮都也是個從小就不服氣的北京小爺,儘管沒有肖戰那樣顯赫的出身,父親馮勝利也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市民,但在馮都的身上卻絲毫沒有小市民的市儈。文能將電視劇劇情倒背如流,並且重新加工成文字給肖戰爸爸的雜誌社裡寫專欄;武能自己動手攢出衚衕里第二台電視機,還能動手攢天線賣錢貼補家用,馮都是真正能夠威脅肖戰「衚衕里最優秀孩子」地位的人。而他身上最質樸的地方,則是那份始終信任他人的善良。一而再、再而三不求回報的幫助西城,也最終讓兩人擦出了情感的火花。

而只能用一個「剛」字來形容的女主西城,更是《我們的四十年》里一道無法忽視的亮色——她坎坷的身世,酷勁十足的打扮,以及為求生存不顧一切的狠勁,都成為了這個獨一無二的角色。那句「面對深淵最好的方式就是跳下去」,是她對於自己世界觀的最好總結。在她的身上,沒有自怨自艾,沒有哭哭啼啼,愛憎分明的她為人處事從不拖泥帶水,這個堅強到讓人心疼的角色,俘獲的不僅僅只是馮都與肖戰兩個年輕人的心。

無論是堪比中國電視發展編年史的細節,還是在歷史浪潮中的鮮活人物,《我們的四十年》用眾生相展現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風雨歷程與滄桑變化。這部用與眾不同的視角,與細緻入微的刻畫重現歷史變革的電視劇,正是它最為與眾不同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納蘭驚夢 的精彩文章:

捂住耳朵尋找內心真實聲音,白舉綱音樂巡演給都市現代人「降噪」
被調侃「蒙面唱將猜什麼猜」,《蒙面唱將》聽歌比猜人更值得用心

TAG:納蘭驚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