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一部陝西史,半部西戎史呢?

為什麼說一部陝西史,半部西戎史呢?

這話有一定的道理,我從以下來說明這句我認為有道理的地方。

"戎"是中國西北古代各族的通稱。亦稱"西戎",通稱為「羌」,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原始先祖。《風俗通義》也說:「羌本西戎,主牧羊。」"戎"是已開化農耕文明人員對於未開化游牧民族的統稱。實則同根同源。猶如一母生兩子,長子農耕,弟弟牧羊。哥哥看不起弟弟,鄙視其居無定所,蔑稱其「戎」。

「西戎」一詞來源於周人,周人認為自己居中~國,即關中平原。周人為區別不屬於華夏族的其他地方民族,發明了西戎、北狄、東夷、南蠻概念。隨著以周人為代表的華夏族勢力的拓展,逐步的融合了所謂的東夷、南蠻、北狄,如河北中山國被華夏族的趙國吞併,燕國在華夏族聯軍的幫助下向北拓地千里(不清楚的朋友自行了解)。之所以說「所謂」,因為四夷開始都不是華夏,不是漢族。就因為時間久了,很多人忘記了自己祖先,而且就被登記為漢族了。

歷史剩下較為強大的西北方游牧民族,也就是我們說的西戎,也是西北方游牧民族的總稱。陝西的周人完成了對北狄、東夷、南蠻的融合。因為漢族歷史上,記載華夏對四周的征服就是把文明傳給對方,是促進民族融合。而北方民族要打中原,就是野蠻的侵略。

就陝西而言,各地區也是存在不同文化的。

一、西安關中。

西安關中平原,不屬於西北黃土高原。

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屬於中原河南,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划出,劃入雍州邊緣。

西安人百分百能聽懂河南方言,但聽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屬於中原。

二、漢中。

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漢中是漢水發源地,屬於長江流域;西安關中屬於渭河黃河流域。

劉邦封漢王,轄地就在巴蜀(包括漢中)。

漢中古屬益州;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三、寶雞。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四、渭南銅川講河南話,不講陝西話。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至於西安關中的歷史,的確是半部西戎史。

眾所周知,西晉是西安十三朝之一,因為末代晉愍帝,導致五胡亂華。

而在西安十三朝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五朝,均為胡人朝。

在西安十三朝中,胡人朝代的比例破天荒地高達40%左右,將近一半。

眾所周知,秦皇、劉邦、李淵父子,故鄉均與陝西無關。

唯一的陝西人朝代,隋朝又是怎麼樣呢?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說明文化上認同自己為胡人,那麼就更應該是胡人政權。

隋文帝楊堅,是北周將軍,屬於篡位朝代,得國不正,也不符合漢人傳統文化。

因此隋朝才會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時間中,人心盡失而亡國。

同時,還有其他朝代:

周朝,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唐朝,西安(長安)關中地區被吐蕃攻破,「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西安(長安)唐朝年間行政區劃就屬於吐蕃。並由吐蕃扶持唐廣武王李承宏在西安(長安)稱帝。

西安(長安)關中地區唐朝年間就被吐蕃攻破,成為唐朝年間最大的笑話,「天子九逃,國都六失」。

因為不能「長治久安」,唐以後宋代「長安」名即被取消,改名「京兆府」(路)。

唐朝從未攻佔拉薩,而吐蕃攻佔了西安(長安)關中地區。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鍾翰在國家七五重點科研項目《中國民族史》中記述:「滅商以後,稱河南為戎殷或戎衣。」洛陽就是戎殷集中營和大本營,被西周禮樂刑法改造的對象!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戎」作為族稱,專指河南洛陽。

今天的洛陽街頭,還高高聳立著陝西人周公的塑像,被洛陽人民頂禮膜拜,對周公把自己從蠻夷改造為文明人的無上功德感激涕零,視周公為再生祖宗!

春秋戰國,洛陽再度充斥戎狄

基因是無法改變的,西周立國近三百年後,中國進入了禮壞樂崩的時代,而此時的河南,再度充斥戎狄。僅僅雒邑(洛陽)境內,就有9個戎狄民族生存!而這些民族最後都成為了土生土長的洛陽人。

不僅人種,文化也偏移華夏儀軌,孔子對當時的情況一言以蔽之——「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

《史記·樂書》亦載:「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

而初版於1911年,中國社會史第一部專著《中國風俗史》簡要透徹的剖析了當時的河南風氣:「淫亂無恥,以(河南)鄭、衛為最,陳次之……考之詩,國風衛俗之淫亂,至於男女相約,俟於城隅。婚姻動懷,遠其父母。鄭俗之淫亂,至於遵大路而攬人袂,相輕薄而謂為子都,狂且狡童章,子不思我,豈無他人。東門章,豈不爾思,子不我即。其穢褻已全神如繪。」

東漢,洛陽戎狄蠻夷大盛

東漢初,匈奴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投靠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廢除了西漢嚴禁邊民內遷的法令,將數十萬匈奴安排於東漢境內。南匈奴恢復元氣後,忘恩負義不斷反叛,多次入寇掠殺,還與鮮卑多次聯兵深入內地襲掠,為禍一方。到了曹魏時期,南匈奴更是作為爭霸的一支軍閥直接參与戰爭,不斷向內地遷徙,而河南是主要遷居地。

《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第七十七》載:「伊、洛間有楊拒、泉皋之戎,潁首以西有蠻氏之戎。陸渾戎自瓜州遷於伊川,在河南山北者號曰陰戎。陸渾、伊、洛、陰戎事晉,而蠻氏從楚。」

兩晉南北朝,洛陽是五胡亂華的始源地和重災區

西晉時期,司馬王朝腐朽無能,最終導致五胡亂華,給華夏帶來了長達三百年的大亂世!做為國都所在的洛陽很自然的成為五胡入侵的重災區,皇帝被胡人俘虜,扒掉衣服赤身綁在牛車上在洛陽遊街示眾,妃後遭胡人輪姦後轉賣,十萬河南人被當做糧食燒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載:「河南,匈奴種也」。

《南齊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芮芮虜、河南、氐、羌》載:「芮芮、河南,同出胡種。稱王僣帝,擅強專統。氐、羌孽余,散出河、隴。來賓往叛,放命承宗。」

到了南北朝後期,鮮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權也遷都到了洛陽,繼續書寫河南和洛陽的融合史。

宋代,洛陽是金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宋代,同樣因為國都位於河南,河南重複西晉的老路,成為胡族入侵的重災區。「靖康之恥」中,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餘人被俘,二帝被折磨至死,整個後宮都當了金人的軍妓,皇帝猶如此,普通河南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呻吟語》引《燕人麈》載:「天會時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婦女分入大家,不顧名節,猶有生理;分給謀克以下,十人九娼,名節既喪,身命亦亡。鄰居鐵工,以八金買倡婦,實為親王女孫、相國侄婦、進士夫人。」

金滅亡北宋後,大舉向河南移民,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貞祐二年(1214年)。《金史·卷一百七·列傳第四十五》:「(金國)河北軍戶遷徙河南者幾百萬口」。金宣宗向包括洛陽在內的河南播遷數百萬人口,女真人上至達官顯宦,下至黔首黎民,蜂擁至河南。金朝滅亡後,這些居住在河南的女真人經過百多年的雜處、通婚,大部分融入了河南。這在今天河南人的構成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河南省政府官網明確表述:「河南是全國散居地區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分,其中回族居全國第三位。」

不僅如此,全國僅有四個回民城區,河南獨佔其三!這是河南多姿多彩的民族融合歷史客觀而真實的反映。

最讓人感佩的是,洛陽人自吹自擂、自封各種名號的的應天門西闕正前方25米,就有一座佔地面積一畝的清真寺,完全符合洛陽自封的「聖城」身份!

一部洛陽史,半部戎狄史,洛陽堪稱民族融合第一城,是民族和諧大發展、共同進步的典範

民族融合乃大勢所趨,河南和洛陽完備齊全的少數民族構成,眾多的少數民族城區、社區、村落,大量居統治階級的古代少數民族墓葬,是河南自古不斷發生民族大融合的最佳史證。近些年來,河南各地少數民族兄弟紛紛掀起祭祀先祖、認祖歸宗的熱潮,不斷有原本為漢族的河南人少數民族身份最終得以恢復的事件發生,比如: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2007年2月9日報道:「萬餘成吉思汗直系後裔現河南」。

周口晚報2012年5月7日報道:「流落中原的完顏部落」。

人民網2012年10月19日報道:「河南五千姓校村民被認定為成吉思汗後裔」。

搜狐網2017年12月30日報道:「5名開封猶太人女性後裔移民以色列!李靜:作為猶太人很光榮!」

河南洛陽關林也迎頭趕上,積極迎合歷史大趨勢,採用滿洲長袍馬褂大蓋帽祭祀關羽,彰顯洛陽做為民族大融合「聖城」的光榮使命和優越地位。

無論一些人不願意麵對真實的歷史,但我們要相信科學,科學是不會說假話的。

從上邊的研究,就可以看到,各地漢族之間有多麼大的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滿洲旗人民風和民俗——有序
日本不僅是對北方四島,對庫頁島也一直念念不忘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