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士誠固築平江城

張士誠固築平江城

原標題:張士誠固築平江城



蘇州城,控吳越而立東南,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蘇州歷史上,戰亂雖然不多,但在漫長歲月中,它仍有過多次被拆毀又再重建的經歷。其中很重要的一次,便是元代末年張士誠踞守蘇州時,對平江城的重建、加固與修築。他修築的平江城,曾號稱「天下第一堅城」。

□ 吳波/文


說到張士誠,大家都熟悉,他是元末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曾在蘇州踞守整整十一年,也算得上是蘇州歷史上一位極有影響力的人物。


張士誠,小名「九四」,元英宗元年出生(1321),泰州白駒場亭人。他出生後,父母又為他生下三個弟弟,分別取名士德、士義、士信。張士誠早年以販賣私鹽為業。從以上情況,可以歸納出張士誠人生性格的四個特點:


1、從他們兄弟四人的姓名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接受過儒家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一點在1964年蘇州博物館發掘張士誠母親曹太夫人墓所發現的資料中可以得到證實。

2、比較大膽機敏,是個不怕死的人。在封建時代,鹽是國家嚴格控制的物品,都由國家直接或由壟斷集團控制經營。由於壟斷,必然產生腐敗,形成行業的退化,所以鹽價一直居高不下。鹽是海水曬製成的,沿海的居民都會幹。除了勞力,曬鹽幾乎沒有其他成本。因此私鹽的價格很低,往往不到官鹽的三分之一,私鹽販賣有巨大的利潤空間。由於鹽是封建時代國家經濟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國家對鹽的買賣一直是嚴加控制的,對販賣私鹽的處罰極其嚴苛。隋唐時代,販賣私鹽超過一百斤就要處以死刑,當然元朝也不例外。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只要有暴利,殺頭的事都有人干,張士誠就提著腦袋干著私鹽的買賣,這說明他的膽大與機敏。


3、他應該比較有錢,這是他所從事的行業決定的。同時,又因為他「輕財好施」,所以結交很多過命的朋友。


4、他販私鹽,經常受官員兵卒的凌辱,所以對元朝的統治者懷有刻骨仇恨。


元朝末年,由於朝廷政治腐敗,黃河泛濫成災,物價飛漲,民不聊生,一時間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大有無法抑制之勢。起義者主要有徐壽輝、劉福通、陳友諒、朱元璋、方國珍、張明鑒等數十支力量。


至正十三年(1353),張士誠也不堪元朝統治者的凌辱,同他的三位弟弟、李伯升、潘元明和呂珍等十八人燒官府、殺貪官,聚苦役鹽丁萬餘人,揭竿起義,成為一支新的起義力量。

張士誠起義後不久,就連續攻佔了泰州、高郵、興化、通州等蘇北大片土地。接著他在高郵建都,自稱「誠王」,國號「大周」,並以「天佑」為年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西漢劉邦時,有人勸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很有道理的。張士誠佔了一小片土地就稱王稱霸,立刻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他在王位上坐了沒多久,就引來了元朝名臣脫脫率領百萬大軍的圍剿。當時「出師之盛,未有過之」(《元史》)。許多人見此形勢,都勸張士誠放棄高郵趕快出逃,保住性命要緊。張士誠考慮到出城逃亡是死,倒不如堅守,死也死得悲壯,還能獲得一世英名,表現出了一個私鹽販子大無畏的勇氣和決心。


元軍圍攻高郵三個月,什麼先進的武器都用上了,包括火炮,但是高郵城就是久攻不下。在城頭上還經常能看到張士誠和他弟弟的身影。他們身先士卒的精神,激勵著所有起義將士,堅持拚死抵抗。


張士誠正在高郵死撐,朝廷卻出了狀況,也真是「天佑」張士誠。


脫脫大權在握,統兵百萬在外,皇帝惶惶不可終日,擔心將軍反叛。高郵城久攻不下,朝中便有人進了讒言,說脫脫的不是。元順帝就像宋高宗召岳飛一樣,發出令牌限令脫脫即刻進京,致使脫脫以前所盡的一切努力全部付諸東流。

張士誠經過這一次大戰的考驗,名聲大振,同時也增強了他抗擊元朝的信心。至正十六年(1356)初,他從通州港出發,攻克常熟、江陰。準備再接再厲乘勝一舉奪取平江(蘇州)。二月,他在齊門外與元軍激戰,打敗了鎮守平江的大將脫寅,達魯花赤哈散沙自殺,平江太守貢師泰棄城逃走。張士誠從而佔了平江城。進城後,他改平江為隆平府,自稱「周王」(後改稱「吳王」),以承天寺(今東中市承天寺)為王府,並任李行素為丞相,弟弟張士德為平章,李伯升知軍事,再一次組織了自己的朝廷。在平江的事情處理得差不多時,四月,張士誠又派兵進取湖州、松江、杭州等地,佔領了浙江省的絕大部分土地。


江浙歷來是朝廷的財賦重地,是全國最為富庶的地方。所以這時的張士誠,在所有起義軍中,所佔地盤不是最大但卻是最富有的。


張士誠從建都平江,到城破被俘,盤踞蘇州整整十一年(1356-1367)。他在蘇州還是做了許多好事的。


首先,他減免了江浙一帶的賦稅,獎勵農桑,將這一帶的貧苦農民從元朝統治者苛重的賦稅中解救出來,改善了民生。他開河疏港,興修水利。解決了自南宋末年以來江南一直存在的水患問題,從而促進了農桑經濟,同時也帶動了手工業、紡織業和漕運業的發展。此外,他還注意海外貿易,在太倉港設立「鎮海萬戶」,管理海外運輸與貿易……由於他實施了一系列寬鬆的經濟政策,江浙百姓大受其惠,造就了不少像沈萬三一樣的商業巨富。蘇州有句民謠:「生不謝寶慶楊(元朝統帥),死不怨泰州張(士誠)」,也許就是因為他實施了這些惠民措施,蘇州人才會如此感激他。

在文化方面,張士誠開設弘文館,培養選拔人才。他優賢禮士,不拘一格錄用各類堪用的人才。他與顧瑛、高啟、王彝等著名文人都是好朋友。有些元代地方官吏如饒介、蘇穎昌等,都樂為其用,並被委以「江浙廉訪司」「淮南行省參政」等要職。對有能力、人品可以的元朝官吏,只要願意,張士誠照樣重用。至正間,朝廷派參知政事周伯琦前去平江招安,張士誠知其有才,竭力挽留,拜為資政大夫,江南諸路行御史台御史。部下卞元亨向他舉薦自己的老朋友——寫《水滸傳》的施耐庵。當時施耐庵住在蘇州閶門外的施家橋,張士誠親自登門相邀,請他出山。只是《水滸傳》正在創作的關鍵時刻,施耐庵不肯半途而廢,未去就任。張士誠也不勉強,才使名著得以完成。名士陳基向他建議要重視和保護地方文化,他立即採納。他不僅讓陳基任通奉大夫、學士院學士,還讓陳基組織一幫人預修《元史》。至正二十二年(1362)張士誠還讓丞相張士信撥出專款,補刻西湖書院殘缺的經史書版……為保護文化,他還真做了不少實事。


張士誠在治國理念上,堅持傳統的儒家文化。倡導忠孝節義,重視禮義廉恥。起義軍對於「義」字,一向十分重視,比如水泊梁山,晁蓋起兵時就設立了「聚義廳」。大家都是因為「義」而聚到一起,舉起義旗。對於「孝」字,也可以理解,張士誠本身就是一位孝子。從張士誠母曹太夫人墓的發掘資料可以看出,他不僅在母親生前極盡孝道,母親死後還謹尊母命,將他父親從泰州丁溪九龍口原本的墓中遷來蘇州,與其母親合塋,予以高規格的厚葬。1964年清理該墓時,不僅發現了許多珍貴的金、銀、玉器、珠寶等,曹太夫人的屍體還保存得相當完好,說明喪葬時他確實是十分用心的。這「忠」字亦同樣,是起義軍十分重視的。不是忠於行將就木的元朝,而是忠於起義軍的領袖。在1974年發現的《鄭國公墓志銘》(鄭國公潘懋,其子潘元紹是張士誠女婿,當時負責駐守杭州城)中可以看出,鄭國夫人戴寧諄諄教導其子:「若等由布衣起畎,遭遇非常,至有今日。吾聞之,大丈夫所自許者,忠與義耳,爾等儘力事主,毋曠乃職貽吾尤……」這應該是張士誠一貫所提倡的,他自己也是帶頭的踐行者。正因為有了這些共同的行為準則和思想理念,張士誠的起義軍才能在高郵抵擋住脫脫百萬大軍的圍攻,才能在朱元璋攻取平江時堅守城池八個月。


在軍事方面,張士誠不僅厲兵秣馬、訓練士卒、貯積糧草,還修築加固平江古城及其他城池。元代初年,由於城牆曾阻擋蒙古騎兵的長驅直入,元世祖忽必烈曾下令拆除全國所有城池的城牆,蘇州自然也在其中。這一事件《蘇州府志》等均有記載:「元既定江南,凡城池悉命夷堙,故民雜居堞之上。雖設五門,盪無關防。」但到元末,各地反元起義不斷爆發,為防禦起義軍的進攻,元順帝於至正十一年(1351),又「詔天下繕完城郭」。蘇州也在平江路廉訪使李帖木兒的督領下重修蘇州城,而使蘇州「城之築,開濠,倍加深廣;重辟胥門,凡為門有六……」


張士誠攻佔平江之後,覺得蘇州的城防仍不符合防守的要求,下令再行修築、加固平江城,並在諸城門外加築瓮城。所謂瓮城,也稱月城或曲城,即在城門外或城門內側建造半圓或方形的保護城門的小城,它與主城連成一體而形成類似於「瓮」的樣子。加築瓮城不僅可以防止主城門直接遭到攻城槌等武器的攻擊,當瓮城被攻城方突破,主城還可為第二道防線。守城方還可以關閉城門,在主城樓上,以箭矢、滾木、石塊或槍炮射殺進入瓮城的敵方,以達到「瓮中捉鱉」的效果。關於張士誠建瓮城,同治《蘇州府志》有記載,所謂「至張士誠入據,增置月城」即是。近年來,蘇州博物館對蘇州城牆和城門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十分重視。特別通過對平門城牆、平四路古城牆遺址、齊門水城門、閶門北碼頭、閶門瓮城遺址和葑門等地的發掘和調查,對張士誠踞平江修築城牆的事實予以了證實。實際上閶門出土的《新建瓮城記銘碑》,更直接地記述了張士誠修築城牆,增築瓮城的情況。碑云:「隆平府閶門,元設二關。天佑三年(1356),本處御總兵官武毅將軍萬戶任士元,申稟中書平章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一同啟奉王令,復造南北二關,重加備御。出足以振千里之威風,入則以布萬民之德澤。三軍整肅、一郡安居。保障城池而永固,開興社稷以攸寧。」


張士誠修築城牆,增建瓮城時對工程要求十分嚴格。城基均以方整的青石條塊砌築,牆體以城磚三橫一丁方式疊砌,磚與磚之間以糯米、石灰澆漿粘接,比後世的水泥更為結實。在城磚來不及燒造時,即拆附近之小城以應急需。在城牆的兩壁之內,填以夯實的渣土。在城牆頂部,還築有箭樓、門閘、雉堞等防禦設施,建造存放箭鏃、刀槍劍戟的武器倉庫,等等。張士誠不僅在陸城門加築瓮城,在水城門外也有修建。有的在主城與瓮城之間還設有暗道。在城外虎丘等地又建造小城,以與平江城形成犄角護衛之勢。把整個平江城修造得固若金湯,號稱「天下第一堅城」,絕無破城之虞。但是城池修建得再堅固,數年後仍未能阻擋朱元璋大軍的進攻。城破,與張士誠全軍為朱元璋所滅,成了不爭的事實。




原載於2018年11月4日《姑蘇晚報》A1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姑蘇晚報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蘇州的大運河,原來有這麼多秘密
蘇大校園驚現小狐狸覓食,成為校園新晉網紅「蘇妲己」

TAG:姑蘇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