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腰痛?請別只想到腎

腰痛?請別只想到腎

「腰為腎之府」,通常面對腰痛,我們更多的會想到腎,但是僅僅只和腎有關嗎?本文介紹了脾所引發的腰痛,而其病機關鍵到底如何?答案就在本文中,也希望大家多多分享治療腰痛的經驗。

腰痛?請別只想到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腰痛治脾

作者/劉強


腰為腎之府,腰痛之治多以治腎,或以補陽,或以滋陰。殊不知因脾虛濕盛而致腰痛者有之,如《金匱要略》之腎著病也。《石室秘錄》曰:「如人患腰痛者,人以為腎之病也,不知非腎乃脾濕之故。」

因脾氣虛中陽不振,以致水濕不運,浸於腰府,濕邪困著而陽氣不化,故病家自覺腰痛重墜,如帶五千錢。更有女子帶下而腰痛者,仍屬脾虛濕盛之故。臨證若不詳辨,以補腎為治多不效。因其病不在腎,而在腎之外府附著寒濕而成,所以在治療中並不在於直接溫腎散寒,主要是以暖脾土以達到去寒水之目的。

故尤在涇曰:「故其治法不在溫腎散寒,而在燠土以勝水」,使之腰臍之濕去,則腰痛自除。《金匱要略》有「甘姜苓術湯」以暖脾而利濕,而方中白朮最能利腰臍,腰臍利則水濕之氣不留於腎宮。

憶1976年天津遭受地震災害後,廣大居民由於居住不便,或久卧潮濕,一時患腰腿重痛者甚多,余多以暖脾利濕之「甘姜苓術湯」而取效。如曾治一吳姓患者,男,45歲。震後久居潮濕,加之平素脾胃虛弱,以致寒濕內侵、困擾脾陽,使之脾失健運,濕邪內聚失於溫化,導致寒濕下注困著腰府,而出現腰痛重墜及下肢疼痛。

醫不詳辨,認作腎虛,服補腎強腰之葯惘效,西醫診為「坐骨神經痛」,服藥亦未緩解。後邀余為診。此時雖值夏日,患者仍著棉衣,且行動不便,十分痛苦。

詢之雖腰痛重墜並有脘腹脹悶,大便稀軟,日三更衣,其舌胖淡有齒痕,且苔白水滑。余曰:此乃脾虛濕盛之故,並非腎虛,乃《金匱》之腎著病也,故補腎而不效。宜「燠土以勝水」,方用甘姜苓術湯加味,藥用甘草10克、雲茯苓30克、白朮30克、乾薑30克、麻黃3克、白芥子20克。

方用麻黃,以宣通陽氣,使得升清降濁通調水道;白芥子以除濕濁壅滯。患者服藥3劑後,自覺腹脹已除,腰痛重墜感已大減,身體靈便,行動自如;又連服5劑,諸證皆除。後以附子理中丸善其後,至今未再發病。

又如,沈某,女,27歲。平素帶下甚多,近兩月來腰腹重墜、疼痛,小腹腰骶且冷。查其舌淡苔白、脈沉。余認為乃由脾虛濕盛,濕邪下注,浸於腰府帶脈之間。其腰府為寒濕困著,帶脈失約,故而腰痛重墜、帶下如注。

治以暖脾土散寒濕,方用甘姜苓術湯加味,藥用甘草10克、茯苓30克、白朮30克、乾薑15克、薏苡仁30克、蓮子肉30克、柴胡6克、麻黃3克。

患者服藥3劑,帶下止,腰腹墜痛皆除,而告愈。

綜上所述,腰痛之治,不可單責之於腎,臨證應須詳辨。

——END——

⊙版權聲明:本文摘自《中醫函授通訊》1988年04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