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為什麼老羅的「無限屏」不是未來?

為什麼老羅的「無限屏」不是未來?

01

開篇

上海的最後一天,在來到ADINNET,順便和一眾設計師聊了一下。

其中一位同學問道,交互設計的未來是怎樣的?

很明顯,這是一個職業問題,但是我想簡單地告訴你交互設計的未來是怎樣,還不如教會你如何分析交互設計的未來。

這幾年比較火的全新交互方式有哪些?

它們是否會火?

我們從過去10年的新科技說起吧。

2007年,iPhone第一代發布,雖然發明觸屏的不是蘋果,但是這一代手機對整個手機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5年後,2012年,革命性的google glass出爐。

2014年,第一代apple watch發布。

VR技術什麼時候出現的我也無法考證,但是2016年就是我們說的VR爆發的元年。

再到今年錘科的無限屏和聲控TNT等等。

看了這些年的發展,哪些交互方式成了主流,哪些成為小眾,哪些消失了?

很明顯,除了觸屏手機之外,沒有一個成為主流,apple watch雖然是賣得還可以,但是對比手機來說,算是一個不成功的產品。

VR除了在商場30塊錢玩一次之外,幾乎消失了大家的視線了,雖然我也買過2個VR眼鏡,但是已經吃塵了。

而錘科的無限屏和TNT,從一開始被人說是個笑話,到如今被證實是個笑話。

02

交互設計的邏輯與本質

在認識交互設計之前,我覺得大家先得認識人類。

人類尋找食物的方法,從一開始的滿上跑的山頭打獵,下海抓魚,爬樹摘果子。

一萬年前開始了農業革命後,人類縮小了作業範圍,僅僅在一片農田上耕種就可以吃個飽。

大概二百年前,工業革命開始,連幾畝地的挑水耕作都不需要了,只需要在一個車間里吭哧吭哧的操作那些機器工作,就可以換來糧食。

再到21世紀的今天,我們城市裡大部分職業都只需要在電腦前動動滑鼠鍵盤,就可以換來糧食,例如我們設計師就是一個典型。

看到什麼規律了嗎?

我們在變得越來越懶了,同時在變得高效了。

我們付出的體力越來越少了,需要做的動作越來越少了,但是效率卻越來越高了,舉個例子,我們在電腦上製作一張宣傳畫,比在牆壁上直接畫要快捷得多了,半小時製作完成,拿去列印,也就幾小時的功夫就可以完成一個大型的牆體廣告,但是如果你手工去畫,估計十天八天的,而且還無法快速複製到別的地方,而我們只需要調整一下電子檔問題,馬上就可以複製一份到別的投放渠道。

很湊巧,我學的就是工業設計專業,需要學一門叫人機工程學的課程,這個課程是幹嘛的呢?就是學習人體和器械之間的科學關係。

關於交互設計,給大家2個無比正確的發展方向:

第一,低耗能。

第二,高效率。

看個有意思的例子,

人類跑步比豹子慢,這個大家都已經知道了,但是人類跑步的能量利用率也遠遠低於豹子。

意思就是,同樣消耗1000卡路里,人類可能只能跑10公里,而豹子可以跑20公里,意味著人類奔跑的姿勢和方法,遠遠沒有豹子科學。

但是,如果人類騎上了自行車,能量的消耗就大大降低了,同樣是1000卡路里的能量,你有可能就可以騎行50公里甚至80公里了。這就說明了單車的能量使用率大大科學於人類跑步和獵豹奔跑。

當然了,後來發明的汽車,飛機,火車等等,都是為了更低的人體能量消耗而有完成了更加大型的活動。

因為汽車,我們只需要擺動一下方向盤,踩一下油門剎車,吃飽一頓飯,可以開500公里的路程。單車就絕對不行,所以汽車的更先進的工具。

上面說的是低能耗

我們接下來說一下高效率

能1秒完成的事情,我們堅決就不用3秒。能用遙控器控制關燈關電視,我們就堅決不會跑到燈面前和電視面前按一下關機按鈕,因為那個太浪費時間了,起身,走過去,按,起碼需要5-10秒,而拿起遙控器一按,只需要2秒。所以前者效率太低了。

高效率裡面,我們需要區分場景,一種是高頻使用,一種是低頻使用。

高頻使用一般都是生產環境,例如我們每天需要點擊鍵盤上萬次,所以鍵盤的材質必須非常好,不可以是按下去讓手很痛的,痛一萬次每天,估計手指就廢了。

低頻使用,例如每天回家需要開鎖一次,所以開鎖可以是旋轉2-3圈的安全鎖,比較複雜一些這種交互,但是一天一次,是無所謂的,複雜點也不會有抵觸心理。

勞資要開始講高大上的內容了!!

看圖!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人體結構,不同的部位活動所消耗的能量分布。

消耗最大的當然是大腿擺動和手臂擺動。最小的當然是末端的肢體,例如小手指的最後一節彎曲。

原始人為了口糧,需要玩命,所以四肢身體全部都要上陣。

工人不需要玩命,手上需要有勁就行。

而到我們,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手指關節中解決,幾乎不費力氣。

好了~

開始回說上面的產品成敗的緣故了。

先看iPhone!

或者其它智能手機!

指關節完成了全部任務的操作,並且釋放了雙手一起使用,這個是非常高效率和低能耗的交互方式。所以成立了。

google glass

用眼球來執行交互,這個聽起來是非常高新的技術,手都不需要動就可以完成不少的交互,非常低能耗,雙手也可以釋放出來,看起來完美。

但是它的致命缺點太大,看智能屏的時候,只可以通過翻白眼的方式來看,對眼球的肌肉造成巨大的挑戰,偶爾翻一下是可以,你試試反一天白眼試試?在仇家面前你都做不到翻一天的白眼好么?

所以這種交互方式敗在高頻使用上。

apple watch

指關節操作,科學。

但是設備在手腕上,廢棄了另一隻手的使用,所以很傻X。所以它是低效率的。

那麼為什麼還可以賣得還可以?一來是因為它是蘋果,二來它多數用來看時間,很少操作,更多的是被動操作,例如記錄你的跑步情況,是不需要你來操作什麼的。

整個來看,這個交互方式是不可取的。

說下VR

看完我上面的理論,VR的出現,基本上都不需要我再提醒你就明白是個二B的設備,戴著這麼重的設備,本身就不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基本要求,所以它的使用時間一般都可以10分鐘,哪怕30分鐘你都受不了。

這個就是為什麼它只存在商場,30塊錢玩一次,而不是人人都買一台回家了。

根本沒人長時間用VR。

那麼,誰在VR上賺到錢了?最牛逼的VR設備生產商HTC賺錢了嗎?很不幸,沒賺到什麼錢,唯一賺到錢的就是那些打著VR旗號去融資的公司了,賺到了融資的錢,用戶的錢當然賺不到了,因為根本沒任何一個像樣的產品出現過。

說一下老羅弄出來的全新交互方式,無限屏。

這個東西剛剛發布的時候,現場一篇掌聲,然後朋友圈好幾個人發,設計群裡面也有人討論,我第二天才看的發布會,看完感嘆,老羅真是個天才,營銷方面。但是在設計方面,真是個蠢蛋。

基本上就是這樣的一個玩意。

它的邏輯就是,把全部的頁面和圖片在後台陣列起來,然後通過轉動手機的物理角度和距離,獲得自己想要的畫面。

這個就是使用場景了。

把本來可以手指關節完成的交互動作,硬生生變成了肘關節甚至是肩關節去完成,好好提高了體能的消耗。所以第二天就被嘲笑:走開,你擋住我使用無限屏了。 這個嘲笑的背後就是因為這個交互方式倒退了。

再說一下TNT的語音+觸屏輸入的交互方式。

語音輸入是否有錯?

沒有錯。

觸屏輸入是否有錯?

也沒有錯。

那麼為什麼TNT的交互就大錯特錯了呢?

錯在它是一台生產工具,它這種語音+觸屏輸入方式大大降低了生產效率,因為生產工具要高效的同事,帶來的必然條件就是:高頻使用。

亞馬遜的智能音箱都賣瘋了,使用語音輸入獲得反饋,為什麼沒人罵這個東西輸入效率低下,因為它只是個娛樂輔佐工具,不需要高頻使用,你不會對著天貓精靈喊一個晚上。

手機的觸屏是高效的,為什麼?

因為小,只需要指關節就完成了全部工作,你再看下TNT,這麼大個屏幕,如果需要使用1小時,你想一下你的手臂有多累?

你試想一下,對著這個玩意喊8小時的語音輸入?喉嚨還說得出話不?

用tnt高效不高效不知道,但是肯定身體健康,畢竟每天都要不停地喝水啊。「放大,填充紅色,旋轉,轉啊!轉!你們別吵,干擾我做設計了!」

一個在高頻長時間使用的工具,放棄高效的滑鼠鍵盤輸入,而用更高能量消耗的語音和長距離觸屏,這個就是反人類的交互方式。除非這個世界還沒發明滑鼠鍵盤。不然設計出這玩意來就是應該被嘲笑為無知。

蘋果早就做了siri,為什麼不用它來完成工作任務?是他做不到聲控動作嗎?還是因為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傻逼?

關於高頻使用的一個優秀交互設計案例。

iPhone把相機和電筒放在解鎖之前,因為這2個工具被使用的頻里太高了,而且時間要求得比較著急,如果每次還需要先解鎖,太麻煩,所以就優先安排在這裡。(左圖)

而下來菜單里,都是次高頻的功能,例如打開wifi,例如計算器,例如調節亮度等等,這些也比較常用,放在次級,更複雜的功能就進入系統才可以改變和使用了(右圖)

再說一個錘科的一個莫名其妙的交互設計。

子彈簡訊的通訊列表右側的快速語音按鈕。

從交互邏輯上,這個舉動是提高發送語音的效率,但是效率這個東西不是獨立存在的,必須建立在一些條件之上,例如,準確率。

這麼多小按鈕安排在右邊,真的不會出現不小心按錯人嗎?手指的占面對於右邊密密麻麻的按鈕,是有必要擔心點錯的。

不過這個不是重要,更重要的是,這裡真的需要如此高效嗎?什麼身份的人在什麼場景下需要如此高頻向不同的人發送語音?

從產品邏輯去看,一個功能提到頁面的第一層,它的使用頻率應該是非常高並且需要長時間使用的,但是從實際出發,這個需求並不存在,任何身份的人都不會出現發送頻率需求大於準確率需求的,如果有,那就是幻想出現的人,或者他叫:語音俠! 他為了保護世界和平,需要不停的想世界上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發送消息。

我認為,他們這個交互設計是錯誤的。

03

關於未來的交互

人類的發展趨勢是使用最少的時間和體能消耗,完成同一個任務。

所以才會從跑步變成單車,變成汽車,變成飛機高鐵等等更高效率的工具。

那麼我們沿著這個方向去想,如何可以更少消耗能量?

他,用意念控制所有東西。

但是這個是電影啊,有可能嗎?

不需要問是否有可能了,因為已經實現了好一些時間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用意念控制小球的實驗。

意念控制機械臂。

這些已經完全是真實存在的了。

在這些完全可以商用和普及之前,觸屏手機依然是最理想的交互方式,而工作方面,滑鼠鍵盤依然是最優秀的生產工具和交互方式,畢竟滑鼠移動那麼一小點,就可以完成屏幕很大的距離移動,鍵盤就更加不用說了,小小方寸可以完成那麼多不同方式的交互事件。

打字機誕生於1808年

滑鼠誕生於1968年

好了,

目前最好的交付方式大家都已經知道是什麼了,如果以後要出現全新的交互方式,不要被忽悠了,先按照科學邏輯去審視它,就可以判斷這個是否存在顛覆還是純痴人說夢了。

學完這個,

你又可以到處去裝逼了!

這樣的乾貨,

你真的不給朋友分享一下嗎?

越努力,越幸運。

這裡是龐門正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龐門正道 的精彩文章:

國慶7天假勝地指南
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看大神打開C4D花式玩復讀機!

TAG:龐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