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前幡然悔悟將國寶捐出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前幡然悔悟將國寶捐出

比孫殿英還牛的盜寶將軍,生前作惡多端,死前幡然悔悟將國寶捐出

中國近代有一段歷史是被軍閥割據的時期,這些軍閥分布在自己的地盤上,成為了當地的土皇帝,我今天要說的這個軍閥是西北的軍閥馬鴻逵,他在寧夏省任主席竟然長達十七年,成為了稱霸寧夏的「皇帝」。

大家應該都知道孫殿英,是一個名聲很大的盜墓將軍,那這個馬鴻逵也是一個喜歡盜墓的人,還曾經坐下了震驚全國的大案。馬鴻逵的家族就是世代從軍,他一出生的人生軌跡就被固定了,從小就被家裡寄予了全部的希望,馬鴻逵十二歲的時候就當了知縣,後來又去了陸軍學校,畢業後跟在袁世凱身邊幹了幾年。馬鴻逵先後投靠過馮玉祥和蔣介石,一直都是在軍中擔任總司令,更是有著將軍的頭銜。

馬鴻逵在統治寧夏期間他從各個方面制定了很多的措施,他尊重父親的遺願,在寧夏興辦學堂,注重發展當地的教育,更是要讓軍隊中的士兵都認字。但是其實馬鴻逵表面上要大力發展寧夏,其實暗中是為了讓自己的統治更加穩固,他到處安插自己的親信,因為寧夏本身就離中原很遠,加上交通落後,蔣介石也並沒有嚴格的管理馬鴻逵,寧夏所有的軍事政務和官員任命都由馬鴻逵做主,馬鴻逵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讓自己完全控制住了自己的地盤。

馬鴻逵這個人本身還是個投機的牆頭草,他起初看到蔣介石的勢力更大,就離開了馮玉祥去擁戴蔣介石,後來在別人的勸說下,他又生出了反蔣的念頭,但是又覺得蔣介石實力還是最大的,就去向蔣介石告密,出賣了那些打算反蔣的勢力,就這樣馬鴻逵利用別人獲得了蔣介石的信任。

馬鴻逵之前因為軍隊中缺少糧餉,也無法從百姓那裡獲得更多的油水,就去干出了震驚眾人的一件事盜墓。他聽說自己駐軍對面的山上是古代帝王封禪之地,上面可能埋著值錢的東西,就找了個借口上去挖山了。

本來他們就是一群沒有什麼文化的軍閥,根本不懂古代的風水之說,只好帶了一個團的士兵上去硬挖,挖了差不多八天,連山都快推平了,什麼都沒發現,只是發現了一個大石板,馬鴻逵覺得沒希望了就準備離開,他的副官還是堅持要移開石板,結果石板下面露出了一個匣子,馬鴻逵發現這個匣子外面用金做的,裡面還有玉片,上面還有字跡,馬鴻逵讓副官去找專家鑒定。結果這兩卷用玉做的冊子是當年李隆基封禪時埋在山上的,這可是一個價值很高的文物,便不再示人。

國民黨失敗後,馬鴻逵逃到了台灣,後來又和家人們去了美國,馬鴻逵自知自己一生做了很多的錯事,但是自己始終是個中國人,他希望自己死後可以埋在中國,便把這兩卷寶物捐給了台灣,死後也就葬在了台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朱說史 的精彩文章:

他是晚清名將,與曾國藩齊名受三任皇帝信任,最終卻被一小兵擊殺
孝庄皇后一生最討厭的兩個女人,這兩人在清史上都是名聲赫赫

TAG:小朱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