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第一集讓你驚嘆,第二集把你氣哭

第一集讓你驚嘆,第二集把你氣哭

原標題:第一集讓你驚嘆,第二集把你氣哭


有這麼一個紀錄片,看完第一集,會高興,會欣喜。


古老的神話在這裡變成現實,你會驚嘆中國勞動人民的團結與智慧,勇氣與擔當。


可是看完第二集,恰如當頭澆上一盆冷水。


你會一臉懵逼的想,我剛才看了個什麼玩意兒。標題寫的,和實際講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究竟是個什麼片子,兩集內做出了如此巨大的差異呢?夏BB今天來說道說道。


《最美公路》


紀錄片一開頭就說,中國故事由中國的道路書寫。也就是說,主創對節目的定位,是講述中國公路背後的故事




片子把要講述的公路分為掛壁、跨海、遁地、飛天等六個部分,每一集一個部分。



夏BB先來說一說優秀的第一集,第一集講的是掛壁



掛壁,「依附在懸崖峭壁上」

掛壁公路,就是依懸崖而建,順峻岭而修的險要公路。


郭亮村,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古老公路,坐落在海拔一千七百米的絕壁上。


絕壁有多「絕」呢?我們來看一下。



前面是壁立千仞,後面是大山萬頃。村子就像一個孤島,幾乎沒有出路。


村民們平時出行,靠的是在懸崖上開鑿出的一條狹窄的懸空天梯。人行其上,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險要的地理環境,給村民們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


歸結起來,稱之為四大難


第一大難,買賣東西難。無論是從外面買東西進來,還是把裡面的東西賣出去,只要貨物稍微大一些,就通行不便。

第二大難,看病難。患了重病的村民需要去城裡救治,只能把他放到擔架上,抬著下天梯。


有許多人在去醫院的中途就堅持不住,去世了。


婚戀嫁娶更是村子裡的頭號難題。山下面幾乎沒有人願意嫁到出行如此不方便的山上來。


村子裡的人只能內部消化,近親結婚。發展到後來,村子裡八十多戶人家都是親戚。



第四大難,小孩上學難。天氣溫暖的時候還好,可一到冬天,大雪封山,路面結冰,小孩子們還是要照常下山上學。


有一次,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在天梯的最後一塊,失足滑到山溝。


這一悲劇讓郭亮村的老書記申明信下定決心:一定要給村民們鑿一條路出來。


村裡的十三個人成立了一個施工隊,專門負責開山。這十三個人後來被人奉為十三勇士。


常見的鐵鎚,藤織的安全帽,土製的炸藥成為了鑿路的工具。




設備簡陋得不像是去開山,更像是去自家的菜園裡挖紅薯。


節目組的兩個人在山裡試著用鎚子來鑿了一下山。體驗過後,他們的感受是,憑這些東西開山,基本上不可能。


於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氣,在此刻體現無遺。


十三勇士們先畫好既定的路線,在懸崖上每隔十米放置炸藥,爆破之後,進入炸藥口,然後往兩邊開鑿,連通這些炸藥口。



爆破極為危險,郭亮村的土專家王懷堂,在一次排險的過程中不幸犧牲。


全身的骨頭骨折,頭也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抬回來的時候,像一灘肉泥。


可是這個慘痛的事故並沒有嚇倒他們。憑著極強的毅力與耐力,十三勇士一錘一錘的與山石做抗爭。


為了子孫後代,為了村莊的未來,他們義無反顧,默默錘擊


錘了多少錘,現在已無從知曉。只知道前面說的那種平平無奇的鎚子,錘壞了四千多個。



什麼概念呢?大家可以去五金店去感受一下那種鎚子,摸一摸它的質感,想一想自己多久可以把它錘壞。夏BB想假如是自己,一年也錘不壞一把。


終於,在十三勇士多年的努力下,一條長一千二百米,寬六米,高五米的掛壁公路修成了。



中國古代的神話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裡,愚公要憑雙手把擋在門前的山移開。


在上個世紀,郭亮村的「愚公」們,真正的用雙手在堅硬的岩石里開闢出了一條路,把神話變成了現實,使郭亮村的日子越過越好。

要是這個片子這麼拍下去,那夏BB今天一定是在這裡對它大加讚揚。但是當我打開第二集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了。


第二集講的是跨海


跨海大橋是這一集的主角。



膠州灣跨海大橋,位於山東省青島市。當地政府為了解決從青島市區到黃島區距離過長的問題,決定修建一座跨海大橋,橫跨膠州灣。



造橋遇到的最大阻礙,是大自然的威力


夏季肆虐的颱風,冬日冰封的海洋,都對大橋有著嚴重的影響。



那麼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片9子告訴我們,施工團隊到另外一座已經建好的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上取經學習



學習了些什麼呢?不知道,片子暫時沒有告訴我們,因為它一轉,就轉到另外一個問題——怎麼讓大橋的建成不影響錢塘潮——上面去了。



片子對問題的解決描述也很簡單:工程人員模擬了海灣的水流,對橋樑模型進行反覆測試,最終將大橋設計成巨大的S型。





一句話,就將大橋遇到頭號問題輕鬆解決,隨便到像去打了個醬油。


但到此時,我還天真的以為,重頭戲是要放到膠州灣那邊去講:颱風和冰凍是怎麼解決的呢?

夏BB仍滿懷期待。


可是萬萬想不到,這個片子來了個神奇的敘事


一句「杭州灣大橋珠玉在前,也給了膠州灣大橋的建造以無限信心」,就又把膠州灣大橋給建成了。





讓我們來捋一捋這個邏輯。


A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個困難是怎麼解決的呢?求助於做成過這件事情的B。那麼B又是怎麼解決的呢?B都已經做成了,你就不要問了好不好!


好強的邏輯。當年宋小寶有一個小品大概也是這麼回事。


宋小寶到飯店點了一碗炒麵發現太幹了,就換了一碗湯麵。結賬的時候:先生湯麵沒出錢。湯麵出什麼錢,我拿炒麵換的。那炒麵也沒出錢吶?炒麵我又沒吃,我出什麼錢。

而且還有一點,杭州灣大橋在南方,基本上一年四季不結冰。


那膠州灣大橋這個抵抗冰凍的經驗又是哪顆「珠玉」傳授的經驗呢?片子沒說,我們自然也無從知曉。


就這麼不明不白的,經過一萬名工人師傅四年的修建,耗費45萬噸鋼材,230萬立方米混凝土後,片子告訴我們,膠州灣大橋圓滿建設成功。


講橋樑的保養與維護,數據採集分析什麼的沒講多少,倒是看著維護人員操作了一把無人機,並強調了無人機的高科技性。


末了還發出感嘆:採用先進的智能設備,對大橋來說是一個主導的方向。




這讓夏BB產生了嚴重的恍惚,一度懷疑這片子講的不是大橋,而是智能設備,比如說無人機。


在將這兩個大橋草率的介紹完之後,這個神奇的紀錄片一路狂奔,在不知所云文不對題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片子里的兩位探路人先是去了一所小學


其中一位探路人,著名舞蹈演員朱潔靜老師,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睜著大眼睛,「專心致志」的聽老師講橋樑的課並和小學生一起製作橋樑模型。



然後他們又去了一家啤酒店


我們親愛的兩位探路人先感嘆了一番啤酒種類的豐富,然後外國釀酒師朋友細心的給他們講解每瓶之間的不同。畫外音再巧妙的一帶,青島與啤酒就順理成章的喧賓奪主出了場。


手工釀酒、青島老城區強麥啤酒廠、塑料袋裝青島啤酒、雙苦啤酒等等與橋樑毫無關聯的名詞就一個個粉墨登場。



之後他們又到了一位熱愛中華文化的外國友人戴嶺家裡。



一本《道德經——青島翻譯——戴嶺》被著重介紹,三個人在一起寫毛筆字,互相吹捧。


更絕的是,兩位探路人坐在地上,看外國友人彈著吉他唱:我不是中國通,我是一個山東通。



在走完這三個地方後,朱潔靜老師開始講她的舞劇朱?。藝術創造手法,朱?的現狀,通通介紹了個遍,並由此引申到環境保護方面。




最後兩個與環境有關的湖面大橋終於被微微提起,轉瞬之後,朱潔靜老師開始翩翩起舞,第二集結束了。


夏BB從恍惚中醒來,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現在這個局面。


一個最美公路,大部分時間講的是啤酒、道德經、朱?。


細想之下,夏BB覺得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贊助上的妥協。片子里出現的那些具有商業屬性的元素,可能都提供了不菲的贊助費。為了利益,片子主創做了讓步。


二是拍攝的失誤。比如介紹橋樑的維護卻成了智能設備專場,學校里讓探路人戴上紅領巾裝嫩等等。


重心不明,拍攝手法老套,挖掘不深入等等問題層出不窮。


但是夏BB覺得最重要的,可能還是主創對這個紀錄片的定位問題。


第一集裡面突出了一個迎難而上、嚮往未來的主題。


無論是上面介紹的郭亮路,還是沒有介紹的抗戰時期修建的滇緬公路,都是一群人為了希望而不畏艱險用血與肉鑄成的。




事件本身就有其雄厚的力量,不用太過刻意的渲染,就能彰顯其思想。雖然探路人也偶爾有一些刻意升華的尬聊,但篇幅較少,影響不大。


但是到了第二集,主創野心變大。想把橋樑與舞蹈,啤酒文化等等做一個結合,並凸顯出人與自然的主題。


可是結合得非常失敗。片子並沒有從橋樑上著手,在邏輯混亂的把主體介紹完之後,立馬轉向了文化藝術層面。


探路人在小學裡回想初心,在略帶宣稱性質的啤酒店介紹市民與啤酒文化,與外國友人探討道德經與中華文化,最後由朱?引申到環境保護與自然。


可是這些東西都非常獨立,並沒有與跨海大橋產生什麼有機聯繫。


能放不能收形容它應該非常貼切,在引入一個新的事物之後,便頭也不回地講下去,全然忘了它自己本來應該是幹什麼的。


待到最後實在收不住了,就來上一個牽強的總結,矇混過關。


比如一大段啤酒文化的介紹之後,片子就這麼來收尾:原材料的新鮮至關重要,受益於膠州灣跨海大橋的貫通,如今的江河(人名)能以更便捷的方式將原料從港口運往市區的工廠。






這哭笑不得的聯繫,再加上低劣的拍攝手法,使片子的觀賞性進一步打了折扣。一個好的題材,似乎就這樣被浪費掉了。


希望以後的創作者們,能夠立足於主體,有機地發散,流暢詳盡地將真實的東西呈現出來。


那些在學校里戴紅領巾聽課的擺拍,拍出來自己看看就好,不必要放出來貽笑大方。


wangxiaowo929@163.com


最後的棒棒| 珠峰清道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影小十君 的精彩文章:

果然拍成劇看才夠刺激(嚇人)
每分鐘都是知識點,但比看八卦還爽

TAG:哈影小十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