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OpenStack重組,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OpenStack重組,敢問未來路在何方?

最近兩年,OpenStack與Kubernetes之間似乎有說不完的故事,同屬雲計算時代佼佼者,兩者發展之路讓人深思,可謂風聲雨聲雲聲,聲聲入耳,IaaS層PaaS層SaaS層,層層相融。

就在幾年前,OpenStack是當時最炙手可熱的開源項目,擁有欣欣向榮的創業生態系統。因為試圖同時推動太多個體項目,並且企業在接納方面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這個為企業提供在其私有數據中心運行相當於AWS工具的項目遇到了麻煩。這意味著許多創業公司在抓住並能夠跟進這個策略之前或是深陷泥潭,或是被收購。從那時起,管理OpenStack項目的非營利性基金會開始縮減其大帳篷模式,並回歸專註於其核心服務。

OpenStack在行業喧囂的頂峰時期大約是2014年末。那個時期,連小型的創業公司都在用他們充裕的風險投資在項目會議上舉辦奢華派對。但到了2016年,由於許多主要的支持公司如惠普科技(HP Enterprise),思科和IBM開始出售他們的OpenStack資產或者減少他們對該項目的參與,同時在生態系統中的一些初創公司也開始宣布退出,OpenStack深陷在了幻滅的低谷中。 然而,一些有趣的事情隨之發生。 OpenStack項目繼續前行,修復了許多問題,並接著適應了這個大肆談論容器和邊緣計算的變革中的世界。

時至今日,它是做為運行私有雲的事實標準的一個趨於穩定的系統。 很少再炒作,但現在卻有了很多的實際用例。 僅僅幾年前,那時候還是有很多炒作,你卻很難找到任何在生產中運行重要OpenStack部署的大公司。 早些時候在OpenStack上投注並且在一年前看起來很凄涼的人們現在在他們的前進步伐上又有了一些反彈。 最近,我聽到很多供應商,包括像Suse這樣的供應商,告訴我他們現在從OpenStack賺的錢比炒作期間的任何時候都多。 實際上,根據該基金會的最新統計數據,OpenStack用戶現在可以使用該系統管理超過1000萬核的計算中心。

「現在有像臆測與現實之間對抗」OpenStack基金會首席運營官Mark Collier告訴我。 「在人們的印象中,我們已經經過了對這項特別技術的炒作周期高峰期。 所以有一個有趣的悖論是,隨著炒作的減少,實際採用率往往會上升」。

有時候,趨於穩定的系統總是會顯得無聊,因此對於OpenStack基金會決定重新定位其社區的一些精力來解決新問題這件事也就不足為奇了,所有這些努力都伴隨著一個中心,就是專註在開源基礎設施架構問題上,但並不要求這些努力直接綁定到實際的OpenStack項目上。 這是多年前就開始的一項舉動,現在開始採取具體形式的行動了。

本周在柏林舉行的OpenStack峰會上,OpenStack基金會宣布,這將是這個一年兩次的會議最後一次使用這個名稱。 展望未來,它將是開源基礎設施架構峰會。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肯定是一個重大的驚喜 - 儘管基金會已經為此奠定了基礎有一陣子了。 不過,不要指望基金會本身改名。 就像Linux基金會一樣,即便現在開始幫助管理大量其他的基金會卻保留其自身的名稱,OpenStack基金會也不會花費大量資金和精力來做品牌重塑。

然而,處於改變當中的是基金會正在做的事情的本質。 在本周早些時候舉行的董事會會議上正式確定了關於基金會在核心OpenStack項目之外吸納及培養新項目的流程。 現在有一套流程可以添加被稱作「試點項目」的項目並培養至少18個月。 伴隨這些,基金會也明確表示,它對於這些項目的關注將集中在持續集成和持續交付(CI/CD),容器基礎設施架構,邊緣計算,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以及機器學習。 目前有四個在這些領域內的試點項目:Airship,Kata Containers,StarlingX和Zuul

這些項目都不是全新的(而且它們都處於不同的開發階段),不過這是OpenStack基金會展開翅膀的開始。 這裡所描述的想法不是要管理幾十個項目(或者通過在當前基金會框架內建立新的基金會來增加自身的收入)。 「我們並不會嘗試擁有幾十個項目」, OpenStack 營銷和社區服務副總裁Lauren Sell解釋說。 「對於運營或管理基礎設施架構的人來說,這實際上是一個更緊湊,更集中的範圍」。這些都沒有額外的官僚主義 - 至少目前是這樣。 「我們沒有為每個項目設立新的董事會或基金會」,Collier補充說。 「我們也沒有試圖容納大量的項目。 我們有一種特定形式的開放式協作,我們認為它確實可以與OpenStack協同工作。 然後有一些人開始加入我們一起前進:我們希望能夠運用同樣的模式」。

基金會的成員們是第一個承認仍有細節需要解決的人,並且(解決這些細節)需要花一段時間。

但與此同時,做為實際運用中的成熟技術,OpenStack並不會走遠或是消失,它將依然是基金會努力的核心。 「本周我們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開放式基礎設施架構是從OpenStack開始的,所以開放式基礎設施架構並沒有與OpenStack分開。 OpenStack是整個概念的承載基礎」 Mark Collier 說。 「核心OpenStack社區真正在考慮如何部署OpenStack,並且它總是與其他技術一起部署,並且其中一些現在可以更容易地與之協作和集成,因為它們應用於同一場景中」。 Lauren Sell 回應了這一點。 「我們不會離開OpenStack」,她告訴我。 「這不是與OpenStack分開。我們所做的一切實際上是為了讓OpenStack更好。

儘管如此,Canonical創始人Mark Shuttleworth,對基金會目前的發展方向略有不同看法。他似乎很擔心將關注重點放在多個項目上會把注意力從核心OpenStack項目中移走。 「OpenStack在任務不明確時遭受了損失,」他說。 「我希望,擴大他們基金會想要涉及的範圍,不會讓人們對OpenStack感到困惑。」他認為,今天,OpenStack處於一個很好的位置,因為它提供了一系列特定的承諾。 「我真的希望看到基金會聘用OpenStack的主要貢獻者,以便OpenStack的核心具有長期的穩定性,而不是每六個月進行一次人氣競賽,」他補充道。

毫無疑問,今天許多公司重新將OpenStack作為其核心關注點。例如,Mirantis是該項目最早和最知名(並且資金充足)的支持者之一。一年前,該公司看起來似乎將重點轉嚮應用交付並遠離基礎設施架構。今天,它仍在構建這一方面的業務領域,但正如聯合創始人Adrian Ionel和Boris Renski告訴我的那樣,隨著新客戶的加入,Adobe和Apple等現有客戶擴展他們的業務部署,其在OpenStack方面的業務正在不斷增長。 Renski說, 「有些事發生了變化」。他將這一變化歸功於基金會對邊緣計算的關注。 「我認為,隨著邊緣(計算)變得更加重要而且更加真實,產品化OpenStack變得更有可能」。

有趣的是,現今對OpenStack的許多興趣集中在中國。另一方面,OpenStack的美國市場仍在增長,只是步伐要慢得多。Mark Collier將中國的成功歸因於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有龐大的基礎設施架構需求,並且已經擁抱了開源。他說:「如果你有了這兩項前提,你將會瘋狂地運作OpenStack。」

儘管OpenStack感覺已經回到了正軌,但是這一擴大基金會領域的舉措,也使它與Linux基金會(尤其是其旗下的CNCF基金會)進行了競爭。在本次活動中,讓一些專家感到驚訝的是,作為一個提供開源存儲服務Ceph,做為許多主要OpenStack部署以及容器平台部署的核心,在本周早些時候在Linux基金會下成立了自己的基金會。

不過,Sell和Collier並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聲明,(Ceph基金會)在我們這裡舉辦了一場非常成功的活動,並在柏林宣布了這一消息,」Sell說。 「我認為這表明基金會之間的一些邊界和項目所存在的領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重要。」

Collier補充說:「我認為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讓來自Ceph社區的人們在這裡感覺受到歡迎。」 「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是讓人們互相合作,讓科技協同工作。至於每一個實際的軟體項目最終放置在哪個基金會的形式,不是那麼重要。他還指出,舉個例子,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用戶,關心一個項目是存在於Apache基金會還是Linux基金會。更重要是圍繞這個項目的社區。但Mark Collier確實承認,管理項目的基金會是非常重要的,並且這個重要到,OpenStack基金會正在改變以適應在其贊助下適合的項目。

不過,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縱看OpenStack在過去幾年中的旅程是很有意思的。當我第一次真正開始關注OpenStack的時候,它正處於炒作周期的頂端。很多分支派別很有趣,但是那時候OpenStack還並沒有證明自己,然後,這種通過引入大量項目的方法,混淆了項目宗旨,同時,隨著企業採用實質化以冰川時代的步伐一樣呈現,創業生態系統開始陷入困境。有些公司,比如Mirantis,已籌集了足夠的資金來堅持下去,而現在這些公司也終於獲得了回報。 但是沒有消失的是建立該項目上的社區,以及許多大型企業支持者。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有更多私人數據中心的使用案例出現了。 電信公司,銀行和其他公司都押注這上面,且根本沒有任何產品可以替代OpenStack。

今天,坦白來說OpenStack本身很乏味, 沒有顯著變化的新特徵。沒有人在OpenStack生態系統中投入大量資金,但企業界對此感覺沒有問題,因為這些公司並不是僅僅因為OpenStack是一個很酷的新事物而把他們的業務押在OpenStack上。與此同時,OpenStack基金會也在重塑自身,以滿足社區的需求。 隨著新項目的出現,炒熱的周期也許會重新開始。

溫馨提示:

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架構師技術聯盟 的精彩文章:

深入理解快照技術,你只需要這一篇文章
阿里Apache Dubbo佈道師談Service Mesh技術

TAG:架構師技術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