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代孔廟從祀發生了什麼變化?與明代政治有何關聯?

明代孔廟從祀發生了什麼變化?與明代政治有何關聯?

作者:趙培文,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文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魯哀公將孔子生前所居住的三間屋設為廟,並在其中擺放孔子生前所用器物,以此來紀念孔子,由此第一間文廟誕生,至漢朝時期由於儒家學說上升至官方思想,祭孔行為開始擴展到天子,而全國各地亦開始興建文廟。文廟與祭孔開始伴隨著中國封建王朝一路發展,但有意思的是文廟在明成祖之前其祭祀對象並不只針對孔子,還有周公,即周公旦。

周公(網路圖)

周公旦,其為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宗法制、分封制、嫡長子繼承製無一不是在周公的主持下所完善,並先後輔佐武王、成王。由於周公在輔政期間的勤政愛民,因此後世之人對其推崇備至,最終周公也被供入文廟,且在唐朝以前拜周公為先聖,坐文廟以南,孔子為先師,坐文廟以東。但為何在明成祖繼位後,文廟開始不祀周公?這就涉及到靖難之役,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炆繼帝位,年號建文,執位後的建文帝鑒於藩王勢力過大,著手削藩,最終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之役爆發,1402年朱棣兵不血刃拿下京師南京。但朱棣在靖難之役中打的旗號是清君側,之所以起兵是為了清除建文帝身邊的奸黨,因此在登基時,要求方孝孺擬即位詔書時,一向堅守儒家禮制的方孝孺不從,並對朱棣的「大逆不道」行為大哭,朱棣安慰道:「我只過是想效仿周公輔佐成王了罷了」,方孝孺質問朱棣:「成王安在?」,朱棣說建文帝已經被燒死了,方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乎?」,朱棣以「成王子」尚年幼所以不可為君,方孝孺又說:「何不立成王之弟」,以建文帝的的弟弟為帝,朱棣經此一問啞口無言,大怒「此朕家事」!並威脅治其罪,方孝孺怒斥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道:「即死,獨不顧九族乎?」方孝孺說就算夷我十族也不會為你寫詔書,最終方孝孺被夷滅十族,盡殺八百七十三人。

靖難之役

朱棣得位名不正言不順,因此始終對其過完之事諱莫如深,尤其是方孝孺拒寫詔書遭其夷十族,而「周公輔成王」更是對其奪位的諷刺,各地的仕子在文廟祭祀時,面對周公像是否會想到朱棣的造反之舉?因此朱棣在繼位後不久便將周公從文廟中移除,將其供奉到文華殿東室。

朱棣

參考資料:

1. 《明史·方孝孺傳》

2. 《明熹宗實錄》

3.李谷悅. 方孝孺殉難事迹的敘事演化與「誅十族」說考[J]. 史學月刊,2014(05):37-47+62.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胡一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代妃嬪分為幾個等級?
清末名妓賽金花為何被稱為護國娘娘?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