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028壇經道白:為法忘軀者才堪擔當大任

028壇經道白:為法忘軀者才堪擔當大任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惠能大師寫了這一首無相偈之後,就繼續回後院干他的活去了。看,惠能大師事了拂衣去,不留功與名,多洒脫啊。成都文殊院和武漢歸元寺都有一副對聯,也是說這種境界的,「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於覺,覺生於自在,生生還是無生。」

按說,一般人偶得佳句,發表出來,如果不被認可甚至被指責很差,還不氣個半死啊,非得跟人家擰巴幾句不可。惠能大師是在客店聞聽金剛經後心中開悟的人,不是那種會寫幾句詩幾首歌詞就上電視批評教育全國女青年的高尚文藝犯。他表達完自己的見地,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別人了,是好是歹都是你們各自的內心映照,與惠能大師無關了。

五祖弘忍大師見過惠能的偈子後,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明心見性,這才是自己要等的接班人,這才是即將橫空出世的禪宗六祖,他的心終於妥妥地放下了,不用再為扶不上牆的神秀瞎費勁了。

第二天,五祖弘忍大師又悄悄地去後院槽廠了,他看見惠能腰裡綁著一塊石頭,正在那裡踏碓舂米。這種利用槓桿原理舂米的工具,前面有一個石臼,凹槽里放入稻穀,槓桿前端有一個圓圓的石杵頭,落下去就會砸到石臼里的稻穀。另一端有個腳踏的地方,踏下去,鬆開腳,石杵頭就落在石臼里,惠能就是用這種方式來舂米的,反覆舂搗,稻殼就脫落了,米就磨成了。這個工作過程,就叫踏碓舂米。

踏碓久了人就沒有力氣了,於是惠能在自己腰裡綁了一塊大石頭,靠石頭的重力帶著身體往下墜,從而周而復始地踏碓舂米。

單從這一點來看,惠能為了讓道場一千多人吃上飯,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干,不是劈柴,就是腰石舂米,他這種拚命幹活的忘我精神,讓五祖大師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

五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大禪師啊,他說話很直接的。跟你不客氣的時候那是很不客氣的,比如初次見面五祖就說惠能是來自蠻荒嶺南的獦獠,這種稱謂極其惡毒。

面對棒喝,惠能完全接得住,一點都不煩惱。因為惠能的忍辱功夫相當了得,包括他在槽廠可以常年累月廢寢忘食地腰石舂米,這種負重精神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這一回,五祖真的被惠能感動了,忍不住脫口而出:「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上求佛道的人,可以為了修行佛法而捨身忘命,忘記身體、忘記疼痛、忘記苦難、忘記勞累、忘記享受,大家參禪修道應該都像你這樣就好了。

在五祖弘忍大師看來,惠能就是修行人的楷模、標杆和榜樣,所以他才說「當如是乎!」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這一句對話非常妙。

禪師之間的對話,一語雙關,充滿禪機。

表面上,五祖弘忍大師問惠能你這個米磨熟了沒有,稻殼都脫去了沒有,深層的意思是問你的心性成熟了沒有,你的學佛參禪的機緣成熟了沒有。

這個機緣成熟不成熟,只有自己心裡知道,就像我們吃飯一樣,飽沒飽只有自己知道。有人吃一碗飯就飽了,有人吃三碗還沒飽,人和人不同,所以自己吃飯自己飽,吃的飽不飽也要問自己。

「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惠能回答說,米已經熟很久了,還需要過過篩子。

這個回答,第一層是表意,就是一般理解的米已經舂好了,還需要用篩子篩一篩。第二層是深意,是說我的心性已經成熟了,不過還需要五祖大師您老人家給把把關,印可一下。

「猶欠篩在」,這是充滿禪機的雙關語,就是要請五祖以心印心。

可見,禪師之間看似閑聊,其實哪裡是簡單拉家常啊,都是話裡有話,彼此可以聽得出弦外之音。再說,在這個人人盯住六祖大位的非常時期,五祖哪裡有閑心到後院聊天呢,他來找惠能,那是有大事要約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覺居士 的精彩文章:

012壇經道白:話不投機就要趕緊離開
018壇經道白:慾望是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

TAG:明覺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