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核心素養來了,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老師落伍了!

核心素養來了,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老師落伍了!

如今教師如果不知道核心素養那可真是落後了,但僅僅知道,不知如何操作也不行。今天我們這裡便幫各位老師總結了。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不教之教」的方法便對實現核心素養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核心素養來了,不知道如何教學的老師落伍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如果作一簡單的梳理,「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我以為是葉聖陶教學觀的核心,我不準確地將它概括為「不教之教」。這一核心思想揭示了教學的本質,而且建構了完整的教學概念。今天,我們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推動教學改革,尋找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實現的方式,「不教之教」仍是教學的準繩。

1

什麼是教與不教

關於教與不教的論述,是葉聖陶1961年9月8日在呼和浩特與語文教師談「怎樣教語文課」時首次提出來的。葉聖陶說:「學生能夠理解和領會的東西,教師完全可以不講。學生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師給以指點和引導,適當地多動腦筋。」他總結說:「講的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講。」他認為這是教學的最大成功。

1978年8月21日,在題為「大力研究語文教學、儘快改進語文教學」的講座中,葉聖陶說:「說到如何看待『講』,我有個朦朧的想法。教師教任何功課(不限於語文),『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葉聖陶很謙虛,說這是個「朦朧」的想法,其實很清醒、很清晰、很鮮明。

從「講」與「不講」到「教」與「不教」,不 只是「換個說法」,而是科學的遷移和拓展,是深化和提煉。這「換個說法」,又從語文學科遷移、拓展到所有學科,成了教學的共同原則和普遍規律。

2

教是為了不教,大智慧的教——不教之教

對於教學,葉聖陶有個完整的概念,要以學生為主,但不能排斥,更不能否定教。他非常明確地指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我覺得這樣表達比較明白。是不是不教了,學生就學成了呢?非也。」他緊接著補充說:「教學當然需要教,問題是需要『久旱逢甘雨』式的教,需要使自己『蓬蓬勃勃地滋長』的教。」這就需要教師有大智慧、好方法,這對教師是個高挑戰。

對於這一難題,葉聖陶抓住了三個關鍵問題。

一是何為教?

何為「不教之教」?他說,教師之為教,「其義在指導」,「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打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也」。指導和相機誘導才是善教。而這樣的指導、誘導用意在於「發動學習的端緒」,即用情感啟動良好的開端。在方法選擇上,「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和指點代替多講」。同時,他又指出,「給指點,卻隨時準備少指點……最後做到不指點。這好比牽著孩子的手教他走路,卻隨時準備放手」。

二是何時教?

當學生「想不通了,說不清楚,這就是碰了壁了……」即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教師適時地教,伸出援助之手,助一臂之力。這就是不憤不啟吧。

三是教什麼?

這是因內容而異、因課而異、因人而異的,但一定是前文所述的「了解不透領會不深」的地方,因而這樣的教,是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

3

如何讓「不教之教在課堂實現?

其一,要明晰並堅定幾個完整的概念。

一是「課改」與「改課」的概念。

課改即課程改革,改課即課堂教學改革。我重申這樣的觀點:課改必須改課,改課一定要在課改語境下進行。課程與教學雖有大小之分,但絕無重要與不重要之分,也絕無主次之別。課堂教學在課改的鏈條上具有實質意義,應當將之作為課改的一個重點,決不能把興奮點都放到校本課程的開發上去。

二是「教」與「學」的概念。

教學是一個由「教」與「學」共同組成的過程。只有教,沒有學,不是真正的教學;同樣,只有學,沒有教,也不是真正的教學——教學應是有教的學。要防止、克服教學走極端,「無師課堂」是不應提倡的。三是「教」「學」「評」一體化。教學還應包括「教學評價」。以往我們對評價重視不夠,評價與教、學有所疏離,教學過程並不完整,如何教、學、評一體化是今後改革的一個重點。

其二,牢固樹立教學育人的核心思想。

葉聖陶強調的「各種功課的總目標」「要立精神」「要滋養學生」,闡述了一個指導思想:學科育人、教學育人,這不只是一種核心理念,還應是重要的原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研製,就是要引領教學改革,並讓核心素養發展真正落實在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在學理上雖然需要進一步明晰,但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它一直在影響著學生髮展。

我們需要讓它從潛在狀態轉化為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師從隨意走向自覺,這就需要深入研究,進一步提煉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部正在組織專家和教師研究,作為一線教師也不是無所作為的,應當依據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基於學科特質,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剖析,提煉學科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讓教學的準星永遠對準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其三,堅定地以學會學習為教學的核心。

「不教之教」的前提與重點就是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創造性學習、享受學習,核心是學會學習。這一核心的抵達尚有不小的距離,還沒有真正實現。除了理念亟須轉變外,我以為應當教學結構、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學習情境四者聯動。

教學結構需要改變,但結構改變不能解決一切問題,還需要設計學習活動,讓結構落實在學生活動中;教學活動的本質應是學習活動,學習活動編織起學習過程,學習活動需要精心設計;學習活動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習方式要與學習活動相配,學習活動、學習方式的一致性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習是在情境中展開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態,設計並優化學習情境,讓真正學習、深度學習在情境中發生。

其四,著力研究教師的「不教之教」。

學生學會學習是在教師指導、幫助下展開的,教學核心的抵達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不教之教」,不僅使教學過程完整起來,也推動教學走向高境界。究竟如何實行「不教之教」,葉聖陶已提供了思路,但是教學具有複雜性、不確定性、生成性,具體實施時需要教師的智慧,既需要學科素養,還需要學科教學素養。

特級教師、骨幹教師,以及青年教師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創造,已有許多可貴的經驗,摸索、總結了一些樣態,我們應從這些案例入手,剖析、概括、提煉。案例不是坐在輪椅上的學問,而是田野上開出的智慧花朵,這智慧之花的名字就叫「不教之教」。文/成尚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