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位遠征軍營長,為抗日勞累而死,犧牲73年後終於魂歸故里

一位遠征軍營長,為抗日勞累而死,犧牲73年後終於魂歸故里

原標題:一位遠征軍營長,為抗日勞累而死,犧牲73年後終於魂歸故里


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無數英雄兒女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不倒的長城,他們很多人犧牲在了前行的路上,很多人因此默默無聞,但他們的事迹卻令人難以忘記。


王春泉營長


王春泉是一名遠征軍營長,祖籍河南太康,生於1916年(民國五年)。1938年,王營長畢業於黃埔軍校第14期一總隊步兵科,授予少尉軍銜。1943年,王春泉調任遠征軍新編39師115團3營少校營長。


王營長有勇有謀,關愛士卒,每有戰鬥必衝鋒在前。從1943年開始,王營長便率領所部跟隨大軍轉戰滇西邊境,與日寇在怒江邊上展開激戰。王營長先後4次率部上陣殺敵,殺得日寇膽戰心驚,2次還立大功。


王營長被譽為軍中猛將,他所率領的第3營為驅逐日寇,保家衛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多次得到了師長、團長的高度讚揚。


遠征軍


夏季的雲南天氣多變,時而酷熱難耐,時而又暴雨連天,終日不見晴朗。1944年夏天,王營長奉命到楚雄接新兵。此時前線吃緊,兵員不濟,王營長翻山越嶺趕到楚雄後沒有停留,又帶著新兵星夜趕回施甸。


連日來的奔波和多變的氣候,使得王營長回到團部後便勞累成疾,雖然當地村民尋來草藥醫治,但奈何無力回天。


王營長墓地所在的地方(山下是村子)


1944年11月24日上午8點整,王營長溘然長逝。王營長勞累而死,為國犧牲,師長集合全體官兵為他舉行了隆重葬禮,隨後將他安葬一位李姓村民家的地里,並為他豎立了一塊石碑。


數十年雨打風吹,數十年波譎雲詭。守墓的李家老人一代代逝去,王營長的墓地也變得面目全非,英雄墓碑埋入厚厚的泥土中,再也找不到蹤影。英雄雖然已經逝去,但他的故事卻一直在村中代代流傳。



挖掘營長墓

73年後,偏僻落後的山村迎來了發展的契機,高速公路修進了熱水塘村。轟鳴的挖掘機刨開深厚的地層,村民們看著被撕裂的大地,想起了被埋入地里的英雄墓,於是村民們攔住了機器,紛紛要求暫緩施工,只為尋找英雄之墓。


施工方被村民們的要求感動,為他們爭取了3天時間。



石碑出土

村民們一點點翻動土層,一遍遍尋找當年的蛛絲馬跡。終於在第3天時間將截止時找到了營長的墓地,記載著王營長生平的墓碑也被發掘出土。


這塊埋在土裡73多年的墓碑,清晰地記錄了王營長一生的事迹。王營長犧牲時,年僅28歲,留下妻子朱氏和一個9歲的兒子。至於營長犧牲之後的情況,墓碑上並沒有記載。



記載王營長生平的墓碑


英雄的親人何在?英雄遺骨流落在外數十年,應該讓他魂歸故里。村民們的呼籲得到了志願者的支持,在志願者和眾多民間慈善團體的幫助下,志願者遠赴河南太康尋找英雄親人。


經過數日的辛苦找尋之後,王營長的妹妹張王氏終於被找到。此時,王營長的妹妹已經86歲,當得知哥哥的墓地被找到時,不禁失聲痛哭:「73年了!整整73年,我最終還是等來了消息!」



王營長的妹妹泣不成聲


原來上世紀80年代時,王營長的兩個弟弟曾到施甸尋找過哥哥的墓地,然而卻一無所獲。如今兩個弟弟早已經去世,僅有小妹還健在。隨後,小妹說出了王營長妻子和後人的下落。然而,她的一番話卻又讓在場的眾人再次落淚。


王營長臨死前曾將妻兒託付給了他的衛兵,衛兵跟隨王營長多年,為人忠厚實在,多次救過營長之命。王營長告訴衛兵,讓他護送妻兒回鄉,回去之後與朱氏成家,照顧她一輩子。衛兵遵照營長遺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朱氏。



王營長的帽徽


如今,衛兵與朱氏都已經作古,而王營長留下的唯一血脈——那個9歲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因為無錢治病早已經離開了人世,至今想起來王家人仍然痛心不已。


由此,王營長的一生事迹已經完整。



碧血千秋


2017年7月7日,王春泉的妹妹帶著兒子到滇西祭拜了大哥王春泉,並將其遺骨接回,英雄終於魂歸故里,葉落歸根。


參考文獻:《遠征軍營長墓發掘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稗史候說 的精彩文章:

農民家藏9道聖旨,專家借去弄丟2件,農民告上法庭,最終獲賠9萬
一日軍少將,號稱無畏勇士,處決時嚇得屎尿橫流,最後被3槍打死

TAG:稗史候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