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一秒鐘內可以發生多少事情?

一秒鐘內可以發生多少事情?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於一場大爆炸

這很容易使我們聯想到這樣一幅簡單的畫面:在空間中的某一點,發生了一場劇烈的爆炸

但事實是?這裡並沒有發生任何傳統意義上的爆炸,而是指空間的膨脹。此外,宇宙也並非是從一個點開始的,而是在各處同時發生的!

本文圖片來源:Pany/新原理研究所

第一個用科學解釋宇宙起源的科學家之一是一位天主教神父——喬治·勒梅特(對勒梅特不熟悉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閱讀《著名的哈勃定律要被更名了?》)。在1933年時,勒梅特在一次題為」起源的假設「的演講中,提出了宇宙有一個開始,他個人更喜歡用「宇宙蛋」和「太古原子」來比喻宇宙的起源,但從沒有流傳開來。1949年,大爆炸理論的最大競爭理論——恆穩態宇宙模型的創始人弗雷德·霍伊爾在做客BBC時提出了」大爆炸「這個詞,從此便流傳開來。

物理學家並不知道大爆炸後的第一瞬間發生了什麼,那段極短的時期被稱為普朗克時期。所有已知的物理理論在那段期間都失效了,我們需要一個量子引力理論

在普朗克時期,宇宙只有一種基本力——超級力。但當該時期結束時,超級力分裂成了引力大統一力。緊接著大統一力進一步分裂成強核電弱力。(關於大統一理論可進一步閱讀:《讓三種基本力統一吧!》)

物理學家認為或許是這個事件引發了所謂的」暴脹「——一段極短但以指數式膨脹的時期。如果暴脹的確發生了, 那麼它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宇宙看起來為何如此的光滑和平坦。

當暴脹結束時,宇宙開始變得豐富起來了。如果把此時的宇宙比喻成一口鍋,那麼在鍋里的就是熱騰騰的「粒子」和「反粒子」湯。在這些粒子中,有一些是我們今天依然可以看到的、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比如電子夸克),一些載力粒子(比如光子膠子W玻色子),以及希格斯玻色子。還有一些則是已經不存在,或者是極難被探測到的粒子,比如引力子(假想中傳遞引力的粒子)。這段時期被稱為夸克時期

當夸克時期接近結束時,電弱力分裂成了弱核力電磁力。自那之後,自然界中的四種基本力正是我們現在所體驗到的。

什麼是「載力粒子」?

試想一下這樣兩個問題:兩塊磁鐵是如何「感覺」到對方的存在而適時的產生吸引或排斥?太陽又是如何吸引著地球?

顯然,是「磁力」和「引力」在發生作用。但是,讓我們多思考一下,它們為何在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也能夠相互「交流」告訴對方該如何運動?這些力究竟是什麼?事實上,所謂的力是通過載力粒子的交換而產生的,這已經得到了實驗數據的支持。電磁力是通過光子傳遞的,強核力是通過膠子傳遞的,弱核力的載力粒子是W和Z玻色子,那麼引力是由「引力子」傳遞的嗎?

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和冷卻,宇宙在夸克時期結束時進入了強子時期強子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夸克組成的複合粒子。「上」夸克和「下」夸克會結合膠子形成質子中子,將它們束縛在一起的力便是強核力。起初,我們一直認為質子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組成的,但隨著我們逐漸深入的了解,發現質子的內部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質子依舊充滿了謎題,比如它的半徑、質量和衰變問題都是許多物理學家所希望解開的(詳見:《物質的質量來自哪裡?》)。此外,強子還包含了介子,它們是由一個夸克和一個反夸克組成的,但它們很快就會衰變或湮滅。

接下來,宇宙中發生了一件關乎我們存亡的事件。在那場宇宙級的「湮滅大戰」中,構成我們今天看到所有東西的物質戰勝了反物質。這很令人困惑,因為根據當今最成功的理論的預測,在宇宙大爆炸之後,應該有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被創造出來,這就意味著正反物質的相遇會導致湮滅的發生,從而毀滅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的形成。為什麼物質會多過於反物質?這是當今物理學的一大謎團(詳見:《這個宇宙,本不該存在?》)。

到這裡,或許你會認為宇宙誕生已經了許久,但記住剛才提到的所有都僅僅只發生在宇宙誕生後的.....

1秒內

在這一秒內,還有許多的細節等待著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現在,讓我們繼續我們的故事,直到宇宙變得透明的那一刻。

在宇宙誕生大約100秒後,質子和中子之間的碰撞開始形成氦-4原子核(包含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以及少量的其他原子核,比如氦-3(包含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3個質子和4個中子)、(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這段時期被稱為太初核合成

在接下來幾十萬年里,宇宙持續膨脹和冷卻,但還無法產生原子。如果電子短暫地接觸到質子或氦原子核,它們很快就會被光子無情地拆散。光子和電子之間的不斷散射意味著光子幾乎無法沿著直線傳播。如果我們能夠看到當時的宇宙,那麼它看起來就像是被一團厚重的霧所籠罩。

直到宇宙的溫度降低到了約2700攝氏度,這時質子和原子核開始捕捉電子,形成第一批的原子

電子與原子結合,意味著它們不再散射光子。光子終於自由了,它們開始遨遊在宇宙之中,一切都開始變得透明。在宇宙誕生後的大約38萬年,宇宙中充滿了光子輻射,這些輻射至今仍可以被探測到,那就是所謂的微波背景輻射(CMB)。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我們可以探測到的最古老的光,它看起來只是一幅充滿了不同顏色(溫度)的點,但事實上這幅圖蘊含著許多關於宇宙的信息:宇宙的年齡、宇宙的成分、彎曲的空間、宇宙的膨脹速度.....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發現以來,它就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

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看到所謂的B模偏振,這對宇宙暴脹理論非常重要。

在「New Principia」的第一期「時間」專欄,物理學家Bram Boroson教授帶領著我們一同探索隱藏在宇宙微波背景背後的秘密。感興趣的讀者,可掃以下二維碼進一步閱讀哦:

New Principia」是我們推出的一個全新中英文內容品牌,第一期的主題是「時間」,我們有幸邀請到了著名科普作家、天體物理學家 Ethan Siegel 擔任這一期主編,並同時邀請了12位傑出作者,帶領大家去探索發生在宇宙138億年歷史中最精彩的故事。

在這趟旅途中,你不僅會遇到關於時間、生命以及宇宙的探討,也將了解到你、我以及地球的終極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理 的精彩文章:

動物是如何從單細胞,變幻出30多種不同的形態?
頂級期刊上的部分社會科學論文無法復現,是危機還是機遇?

TAG: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