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對不起,爸爸沒本事。」 一句話看哭無數人,太心酸

「對不起,爸爸沒本事。」 一句話看哭無數人,太心酸



洞見

(DJ00123987)

——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爐叔


來源:圍爐夜讀

(ID: weiluyedu_)


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楊槍槍朗讀音頻



前兩天,我看了熱搜上的一個電視劇片段。


開頭,父親提出讓兒子結婚的想法,結果兒子卻說,結婚可以,但結婚後要和全家人斷絕關係。



父親聽了後,愣了一會,然後憤怒地罵他。



他再次問兒子,為什麼要這麼做。說到最後,幾近哭出聲來。



辛辛苦苦培養多年的孩子,到頭來卻說要和自己斷絕關係。



面對父親的質問,兒子反問道:



兒子認為,能有今天的成就,他都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父親根本沒有幫什麼忙。


聽到兒子的話,父親彷彿被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啞火。



兒子說,身為醫生,醫院裡很多人實力都比他差,可他們卻能靠著父母平步青雲。


父親聽了,彷彿慚愧地低下了頭。



他哭著說,自己明明比他們有才華,也更努力,卻得不到公平的對待。


這個時候,父親的眼神開始閃爍,背過頭來不敢看兒子。



兒子說:我在他們眼裡,永遠就是一個賣面老闆的兒子。所以我只能忍。


聽完兒子的這些話,父親終於忍不住,捂住嘴巴不出聲,不想讓兒子看到自己狼狽的樣子。



兒子接著說:


「我知道爸您關心我們,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一句:餓不餓?吃飯了嗎?累不累?睡覺了嗎?


但我真的希望,當我們在外面遇到那些不公平的時候,您可以拉我一把。」



或許因為內疚、又或是傷心,聽完這段話的父親趴在欄杆上,忍不住地哭泣。



父母跟孩子之間最大的誤會,大概就是如此。


對兒子來說,他想要的不是噓寒問暖,而是希望父親仍能像以前一樣,當一顆大樹,成為自己的依靠。


對父親而言,兒子已經長大,能力也超過了自己。他想要為兒子遮風擋雨、護他周全,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看著兒子前行的背影,為他打氣。


當爭吵結束後,平靜了心緒的父親,自責地對兒子說:是爸爸沒有能力,讓你們受委屈了。



他彎身鞠躬,然後道歉:

我對不起你們。



道完歉以後,父親杵在那裡,低聲哭泣,雙手擦拭眼淚。


年過半百,白髮叢生的他,委屈地像個孩子。


兒子眼眶通紅,相顧無言。



千言萬語,最後只能化為一聲:

對不起,爸爸沒本事。


為人父母,誰不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呢?


把孩子撫養成人就要花很多精力,更何況培養孩子成材。


很多時候,父母已經拿出了他們能給的全部,孩子卻還嫌自己得到的太少。


這是無數父母的無奈之處。




01


曾看過一個感人的泰國廣告,它用三分鐘講述了三個家庭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中,父親是一名曾經坐過牢的人。


因為有過犯罪前科,所以沒有單位敢錄用他。找不到工作的他,只能做個摩托司機。



他頂著風吹日晒,每天開摩托賺錢,用微薄的薪水養活三個孩子。


他常常害怕,擔心自己的孩子嫌棄他工作低賤。



他害怕孩子們不能和自己一起忍受這種苦日子。



更怕自己虧待了孩子,讓他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第二個故事裡,母親是一名殘疾人,因天生走路姿勢畸形,她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



在她心裡,一直都為自己是殘疾人而感到愧疚,因為她害怕丟了孩子的臉。



而且,殘疾人的薪水不高。


她覺得孩子過得辛苦,都是因為自己。



第三個故事裡,母親是一名普通的縫紉工。


她幫人縫扣子,一顆扣子能賺1.5泰銖,大約是人民幣3毛錢。


有幾次,女兒上學需要生活費,她拿不出。最後還是找人借錢才湊夠女兒的生活費。



女兒聰明,考上了好學校,但女兒沒辦法去就讀,因為她湊不出學費。


對她這樣的家庭而言,讀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最後,這位母親

說:「如果女兒能生在別的家庭,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做過父母的人都知道,他們往往不會擔心自己過得好不好,卻會擔心苦了孩子。


父母對子女的愛一直都是毫無保留的。


他們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去給孩子創造了最好的生活,只怕自己給得太少。


自己苦點累點沒關係,他們最怕的,是拖累了孩子的人生。




02


前段時間,我和幾個朋友在外吃飯。



結賬時,老闆讓我稍等一下,他有點事情要先處理。


原來剛剛有一桌客人吃完離開,開車走的時候竟然落了個人。


我看到一個八十幾歲的老太太不知所措地站在一邊,神情很是焦急。


老闆很快聯繫上那家人:你家老太太落這了,快回來接人!


那一家人開出去那麼遠,居然還沒發現少了個人。


那一刻,我真是替眼前的老人難過。


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她卻在這個家裡活成了一個隱形人。


不難想像,這一家人能做出這種事情,平日在家裡老人的處境也不會好到哪去。


《朗讀者》里有一

句話:


「年少的時候,父母選擇用適合的愛引導我們;年長之後,我們卻選擇用疏遠的愛回饋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愛總是超過孩子對父母的愛,很少有孩子能像父母當年撫養孩子一樣照顧年邁的父母。


我想,也許是因為長大以後,孩子也成為了父母,他們的目光總在追逐自己孩子的方向,卻忘了回過頭去望一望,那束永遠跟隨著、凝視著他們背影的深情目光。





03


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里有一句歌詞:



「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多少父母,為了兒女付出了一輩子,卻很少要求回報。


我想說的是:


不要總去和人比較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是用心去感受父母為你付出了什麼。


也許他們手裡只握著那麼十分,卻無怨無悔地把這十分全都交付到你的身上。


這樣的愛,並不比別人父母給的來得廉價和低級。


如果你怨父母沒有能力助你在海上乘風破浪,至少應該感激他們造了你這條船,送你出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喜歡就為洞見點個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洞見 的精彩文章:

從楊超越到晴雯,美貌對窮女孩來說其實很危險
51歲周慧敏面如少女:原來不老的人生,靠的是這2個字

TAG:洞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