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本文由:童書媽媽三川玲


老王是6歲女兒蓓蓓眼裡心中的好爸爸,蓓蓓在老王眼中竟然有諸多小毛病——愛購物、愛吃糖、愛磨蹭,老王把自己幫助孩子的過程寫成文章。

我們基本可以保證:如果你照搬老王的實際操作辦法是肯定沒有用的,因為你家的孩子不是蓓蓓,你也不是老王。

老王最值得借鑒的是爸爸對孩子的愛與用心陪伴、正面引導,並給孩子更多的信任與自我調整的空間。

老王,是杭州讀書會的開心果,曾為阿里巴巴培訓專家,現在是6歲女兒蓓蓓的好爸爸,還是一位分享教育觀念的講師。

老王,把帶娃當成了愛好,和女兒生活的每一分鐘,他都樂在其中。他們倆會吵架、會搶好吃的,也會一起擺攤賣東西。

他說女兒是他的夥伴,女兒也把爸爸放在了「親密關係排行榜」的第二名,僅次於自己的小閨蜜,領先於媽媽,這讓老王很驕傲。

他不讓女兒上興趣班補習班,不認為上大學是未來的唯一出路,但他重視女兒生活能力,他的教育方式滲透在了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而且初見成效。具體怎麼做的,且聽老王自己講來!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家有「小小購物狂」

爸爸有辦法!


女人愛購物,簡直是天生的!我女兒快六歲,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購物天賦」,每次去商場都要買玩具,而且理由層出不窮。

不想讓她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而且玩具太多也分散注意力。所以我和她談了一個協議:每年聖誕、新年、兒童節和她的生日,爸媽會買禮物,但其他時間想買玩具,她得用自己的錢。

她的錢從哪兒來?從四歲開始,我每天給她一塊錢,怎麼花她自己說了算。在經過最初的兩次「破產」後,她現在「摳門」極了!

她的零花錢和表現無關,我希望她能有錢、有計劃地滿足自己的小小心愿。但是,幹家務和表現好絕對不給錢,幹家務源於她對家的熱愛,表現好源於她對自己的要求,是自愛的表現。這些都不能成為交易的籌碼。

不過,她還有別的方式賺錢,幼兒園組織過一次跳蚤市場,我們受到啟發,在淘寶買了個棉花糖機(由我投資),周末在小區賣棉花糖賺錢,1元1個。

她的生意還不錯(其實有些虧本,我暗中補貼)。她信心大漲,有一天跟我說:「咱們家的房子太小了,我想攢錢買個大房子!」好姑娘,有志氣!

買房的念頭,也源於她對盒馬鮮生這家店的熱愛,可惜家不在店3公里內,人家不給送貨,所以女兒堅定地要買「盒區房」!

她現在逛玩具店時,已經不再瘋狂購物,而是糾結:既想買玩具,又想攢錢買房,不知道怎麼選……

上周她看上一個娃娃,想出了新招問我能不能「一人出一半」。這是要坑爹呀!我說:「你要買樂高,我可以出一半錢,因為我也喜歡玩,但娃娃我不喜歡,我不出!」

她大概受到了啟發,「融資失敗」後去找新投資,對媽媽說:「爸爸是男的,不喜歡玩娃娃,你是女的,你應該喜歡玩娃娃,咱倆一人出一半吧?」本輪「融資」成功!媽媽說:「這咱倆買,一人玩一天。」小姑娘又陷入了惆悵,憂鬱地問我:「萬一媽媽玩壞了怎麼辦?」

我勸她花十元錢在我這裡買份保險,如果媽媽玩壞了,我賠她個新的。後來我「密謀」讓她媽媽故意弄壞了那個玩具,經歷了一次理賠,她終於模糊地知道「保險」是什麼了。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10元玩具保單及父女二人簽名。


她現在還只有6歲,還算不清楚自己的錢有多少,但是她大概能知道收入、成本、利潤、儲蓄、投資、保險是怎麼回事。所謂財商,不就是能為自己的財產做主,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怎麼得到。

家有「小小糖果迷」

爸爸有辦法


蓓蓓在4歲以前見到糖就拔不動腿。

講道理,不管用,左耳進右耳出;嚴管嚴控,親子關係明顯對立起來;堅壁清野,家裡找不到一顆糖,但是一旦去親戚朋友家做客,她那個吃相實在太難看了!連吃帶拿。

該怎麼辦呢?我反思:這些辦法本質上都是一種掌控,是居高臨下的控制,沒有尊重女兒的意願。


於是,我和她坐下來商量:「你是不是特別喜歡吃糖啊?小朋友都喜歡吃糖,我小時候也超喜歡吃糖。吃糖是件特別開心的事,我支持你吃糖,不過吃糖多了,會蛀牙,會吃不下飯就長不高,其實,這些你都知道的對不對?」她點點頭。我接著說:「那咱們一起商量個辦法,怎麼能讓你吃糖吃得開心,又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她說:「一天吃一顆。」我說:「就按你說的來!」


萬事大吉了嗎?並沒有。她表面上能做到每天只吃一顆糖,但是還會偶爾偷吃。我要不要喝止她呢?

我沒有這麼做。因為我反省自己也做不到令行禁止,而且,她肯定知道偷吃不是一個好的行為,一定是經過了內心的掙扎的。

如果我抓住她的手腕,掰開她的嘴巴,該多傷她的面子、多傷她的自尊?也許,她從此會給自己貼上一個標籤:我是一個管不住自己、說話不算數的人,那還能指望她以後有自驅力嗎?

出於尊重,我就睜一眼閉一眼,有時候實在太明顯了,我就沖她做個鬼臉,她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雖然我不抓她偷吃,但是只要她沒有偷吃,我就會表揚她:「你知道嗎,你今天只吃了一顆糖,你是個自我管理特別棒的人哦!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你做到了!」

就這樣,她偷吃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有一次我帶她去朋友家玩,桌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糖,她反覆挑選後只吃了一顆,我沖她豎起大拇指,她很得瑟地說:「我可是一個很會自我管理的人!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蓓蓓的糖果抽屜裝滿了糖果,由自己管理。


現在那個「每天吃一顆糖」的規則早已經作廢了,我對她在吃糖方面沒有任何限制,但她現在能非常好地控制自己,有時候一周都不吃一顆糖,有時候遇見沒吃過又特別好吃的糖,她會多吃兩顆。

在她吃糖這件事上,我現在很輕鬆,根本不操心。

有一天吃早飯,她對我說:「昨天我們在幼兒園聽健康講座,老師說吃油條對身體不好,你都這麼胖了還吃油條!你得學會自我管理!」那一瞬間,我覺得她簡直變成了一個小管家婆。

自我管理,就是能為自己的行為做主,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同樣的方法,我用在了她玩手機遊戲上,我給她買了手機,商量好每天只玩半小時,現在她大部分時間都不需要我提醒。

玩手機、吃糖果,都是鍛煉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的好機會,從小學會自我管理的孩子,長大了放縱自己,泡吧、喝酒、吸毒,這種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家有「小小磨蹭王」

爸爸有辦法

熊孩子讓父母頭疼的指數排行榜里,「磨蹭」絕對可以排在前三位。

蓓蓓也是如此,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每件事都做成了「萬里長征」,我和媽媽時刻處在爆炸邊緣。

其實誰不想賴床?大人不也不情願起床嗎?我轉變思路,變「生拉硬拽法」為「用遊戲叫早」。

我用兩個手指模擬一個小人在她身上走路,專挑癢的地方走,還會「不小心」滑下去掉進肚臍眼裡:「哎喲,我的媽呀!我掉進山洞啦!」不用一分鐘,我女兒就開始從輕笑到大笑,意識立刻就清醒了,而且情緒很好。

洗臉、刷牙時,水龍頭的水流「嘩嘩嘩」,大人不覺得有什麼神奇,但是對於小孩,這很神秘,也很好玩:「水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為什麼水龍頭開大了是白色的,開小了就是透明的?」

她停下牙刷探索,這時,如果大人催促,就會無情地破壞了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慾。所以這個階段,我放開了讓她磨蹭。

既然早上要有「磨蹭」的時間,又不能遲到,就只有早起,但還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就必須要早睡,怎麼能讓孩子早睡呢?

蓓蓓屬於精力旺盛型的,「充電五分鐘,折騰五小時」,那我就給她來個「重度使用,自動關機」。每天幼兒園放學後,我都帶著她放開了玩。

從我家到幼兒園有條5公里的步道,無車無塵,我和蓓蓓每天走路回家,對於一個學齡前孩子,這個距離不算短。

娃愛吃糖還磨蹭,我家爸爸有妙招!


▲每天5公里,遛娃很輕鬆。


這一路上,我們觀察聰明的螞蟻,觀察愚蠢的千足蟲,用手機APP識別各種花花草草,晴天就念「勝日尋芳泗水濱」,下雨就念「斜風細雨不須歸」……

每天5公里,實現了4個結果:


第一,累透了,女兒回家吃飯如狼似虎,晚上睡覺沾枕頭就著;第二,練透了,女兒的體能和柔韌性都得到鍛煉,從來不生病;第三,學透了,激發了女兒好奇心和探索欲;第四,愛透了,一路的聊天、嬉戲、追鬧,我們父女倆的親子關係無比親密。


生活習慣,就是讓自己的感受做主,順其自然,健康快樂。

我家有個愛吟詩的「小詩仙」

中國家長總認為孩子必須得會背幾首唐詩,不然過年怎麼見親戚呀。

可是,逼著背,反覆練,然後威逼利誘孩子在人面前表演,表演得好發糖糖……這樣只能培養出「人肉復讀機」,孩子提起唐詩就噁心,感受不到美好,又怎麼能愛上唐詩呢?

她這一生就可能錯過唐詩這麼美好的事物,多可惜呀!

我在每天開車送蓓蓓去幼兒園的路上,會大聲背誦詩,而且一副極為「得瑟」的樣子,她就會覺得很好奇,也照著學,只用了兩天早上路上的15分鐘時間。我沒有教她一句,她已經能夠把一首詩完整流暢地背下來了,而且背誦的時候也搖頭晃腦、美滋滋的。日積月累,會背的詩越來越多,最重要的,她喜歡!

她背得好不好?一般!一到這時候,我心中好為人師的慾望開始蠢蠢欲動了。但只要一教,她就不做聲了。當我管住自己的嘴,只管嘚瑟自己的,她就也跟著開始了。


有一個下雨天,她在車上背「勝日尋芳泗水濱……」我說:「這首詩不應景呀,應該背清明時節雨紛紛呀!」她說:「都下了好多天雨了,我想天晴出去玩!」


原來她是在用詩句表達思想,已經打破了「背詩」的境界!

其實咱們每個人都挺好為人師的,但是見識有限、水平一般,在外面沒人愛聽我們的指導,一回到家,欣喜地發現家裡有個小文盲,於是開啟導師模式:「床前明月光的下句是什麼?」「蘋果的英文怎麼說?」……咱們這些父母呀,真是沒有老師的命,還得了老師的病!

孩子的自發學習,是向環境學、向成人學,而父母應該做的,是把這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帶到孩子面前,然後閉嘴。

結 語


學習成長,就是能為自己的成長做主,體驗探索的樂趣,而不是為了成績。考名校、上大學,在十幾年前,或許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道路,現在已經不是了,未來更不一定,那時候大學可能不存在了,大家都在可汗學院一樣的網路學校自學呢!

所以,我不在乎孩子的成績,而是看重她的能力——學習的能力、生活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這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世界再怎麼變,我相信我的女兒都能面對!

尊重孩子,讓孩子自主,還孩子自由,絕不僅僅是為了快樂。自由,才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那個被要求分享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班主任3句戳心忠告,驚醒不努力的孩子!講得太好了!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