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座有家國情懷的茶山——老倉福德古茶山

一座有家國情懷的茶山——老倉福德古茶山

老倉福德古茶山是古代濮人最早栽培、馴化茶葉的茶山之一,有3000多年的歷史。唐代樊綽在(公元862年)其《蠻書》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姜、椒、桂和烹而飲之」。當地彝族為蒙舍蠻支系,至今依然保留此飲茶之方。古茶山距離古銀生府距離40—60公里,是途徑南詔國的必經之地,成為古代銀生茶的主要茶山之一。

老倉福德古茶山位於景東縣北部,與大理州南澗縣相鄰。主要分布在無量山東坡,轄安定鎮迤倉、中倉、外倉、民福、河底和文龍鎮邦邁、義昌等村,是典型的彝族聚集區。

海拔1600米—2100米之間,年平均溫度11.6℃—14.6℃,年降水量1280毫米—1390毫米,土壤為紅壤和黃棕壤,沙性較重,非常適宜優質茶葉生長。共有生態茶園面積2萬餘畝,其中有古茶麵積近7000畝。古茶園呈塊狀分布,稀疏種植,多在村寨邊以茶糧間作為主。茶樹品種有7-8個之多,勐庫種、大理種、過渡型、野生型等,相互雜交產生諸多新變種,這也是無量山、哀牢山古茶品種的特徵。樹齡大多為數百年、上千年。

老倉福德古茶山,在歷史上曾幾度輝煌。民國年間,愛國人士羅俊卿「因鑒於國家之貧弱,外貨之輸入」而「竭力提倡奮發興起,多創實業,振興實業以塞漏危而救國家」,遂開發老倉福德茶山並創製「老倉茶」。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老倉茶經雲南省勤業會審查評定為優等獎,時任省長唐繼堯簽署並頒發優等獎章以示鼓勵。

建國後,老倉福德古茶山的茶產業得到長足發展,茶葉面積發展到2萬多畝。在計劃經濟年代建有集體企業文龍茶廠、安定茶廠。其中安定茶廠成為當時雲南省四大國營茶廠下關茶廠和普洱茶廠的原料基地。

現有古茶山面積463公頃,呈塊狀分布,茶園大多在村寨邊。代表植株有文龍鄉邦邁村的山茶,安定鄉迤倉村的勐庫茶。老倉福德茶區種植密度低,管理粗放,產量相對不高,但這反而使老倉福德茶保留了很高的品質。近10年來新建起了2個普洱茶加工廠,發展了十個以老倉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幾十個茶葉加工微型初制所。老倉福德古茶山上生產的茶葉每年銷售給大益、下關等知名茶企3000多噸,成為普洱茶優質原料基地。

茶質特色:

茶氣充盈,湯質飽滿,回甘持久,有無量山北部茶的山韻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滇藏號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的優勢
生茶熟茶 新手該如何選擇?

TAG:滇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