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道長跨越千里去秦嶺水下攝影,只為他心儀的細鱗鮭

道長跨越千里去秦嶺水下攝影,只為他心儀的細鱗鮭

秦嶺細鱗鮭

,一個陌生的名字,基本信息能在網上找到,但因為不能飼養且影像資料非常少,所以圖片很少,大部分人應該也並不太清楚它們的樣子。


前不久,魚類攝影愛好者

貧血道長

(後簡稱「道長」)

跨越上千公里,專程去到秦嶺山脈,只為拍攝這種存在於人們印象中的、已經非常少見的中國原生魚。



兩年前,微信公眾號

兩江帶你看原生

發布的文章

《探訪秦嶺細鱗鮭原生地》

給貧血道長很多啟發,也更堅定了道長要拍到秦嶺細鱗鮭的決心。


坐飛機、坐大巴車、中巴車、小巴車,最後才到達目的地,光是行程就花了兩天時間。


秦嶺的秋色↓




到達當地後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吃過鍋盔喝完玉米面粥,就立即出發前往目的地。


尋找工作是沿著河溝逆流而上,根據以往拍攝馬口魚的經驗,碰到高低差形成的積水潭便停下來趴水裡一探究竟。


秦嶺細鱗鮭的環境↓







本以為天冷,魚兒們可能會停留在比較深的潭裡面,沒想到在一處淺灘,幾條魚的身影在礫石邊若隱若現,修長的身姿,身體兩側的黑色圓斑,背鰭後的副鰭,這,不就是細鱗鮭嘛!





秦嶺是中國地理學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在秦嶺的綿綿群山峽谷之中,發育了若干大大小小的河流,秦嶺細鱗鮭便生活其中。秦嶺細鱗鮭系鮭形目、鮭科、細鱗鮭屬魚類。


受氣候環境變化,人類活動等諸多因素影響,現存的秦嶺細鱗鮭棲息地逐漸萎縮,呈「點狀」分布於秦嶺山脈南北部分支流水系。




水溫條件是秦嶺細鱗鮭生存的首要條件,秦嶺細鱗鮭棲息環境多優選河流上游地帶,水溫低。水域內水冬天不結冰,夏天水溫不超過18℃,成為秦嶺細鱗鮭的選擇棲息水域的主要條件。





當水溫上升,秦嶺細鱗鮭溯河上游,5、6月是它們的繁殖季節,秦嶺細鱗鮭開啟向上洄遊的旅程,它們躍過一道道水簾,到上游地帶產卵繁殖,而途中的每一道深潭都是其蓄勢待發的驛站。成熟的親魚在水色清澈、沙礫河底窩穴處產卵。卵沉性排入窩穴內再覆以沙和小石。卵化期約2~3個月,產卵水溫低於10℃。





秦嶺細鱗鮭為肉食性魚類,幼魚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成魚主食水生昆蟲、蝦類、林蛙和其它種小魚,也捕食落入水面的陸生昆蟲。秦嶺細鱗鮭全天都有捕食,但以黃昏和日出前較為頻繁。





秦嶺細鱗鮭在急流中通常頭朝來水方向保持相對靜止,只有食物經過身邊的時候才迅速的遊動攝食,而後再回到原來區域繼續保持原態,等待送上門的食物。每條魚的活動半徑不大,頗有點守株待兔的味道。大落差的溪谷和水流瀑布,能夠保證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秦嶺細鱗鮭保持相對的靜止不動,並不需要大範圍的遊動覓食,這樣既節省體力,又滿足攝食需求,這也是長期在激流中生存的魚類適應自然進化出的生存本領。





秦嶺細鱗鮭雖然是肉食性魚類,食物主要以水生昆蟲和小型魚類為主,但在「觀魚台」附近的深潭中,成群的秦嶺細鱗鮭卻主動游上水面攝食遊客投喂的麵包片(

禁止投喂野生動物

),這說明秦嶺細鱗鮭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雜食特性的。





本次拍攝是比較成功的,第一天道人就發現魚了,但沿河而上的過程中發現,淺灘中的細鱗鮭並不多,深潭中的水太冰,光線也不好,沒發現魚群的影子。當然,這可能也和沒有系統性的探尋細鱗鮭的分布有關,三天的拍攝對象都是在一個淺灘的四條魚,魚也挺配合。


下面再看看一些精彩的圖片:
















貧血道長拍攝的視頻,大家看看在自然棲息地的細鱗鮭的狀況:







視頻鏈接清晰程度不夠,另外,道長拍攝的1080P視頻在這裡,喜歡原生魚的朋友可自行下載。


視頻文件:

https://pan.baidu.com/s/1BkYeAtxeDtXWfMaI-0SNpQ,

密碼:

os5a








借用《探訪秦嶺細鱗鮭原生地》里的話,我覺得說得特別好:



一周多的秦嶺之行,個人對生態保護也有了些新的認識。極端或者絕對的環保主義只是一種理想狀態,可持續的環保應該是人們向自然索取和回饋自然之間的一種健康的平衡狀態。生態保護也需正視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問題。正如中國許多自然保護區一樣,生活在秦嶺大山深處的人們要生存,要發展經濟,要發展旅遊,要修路架橋,要與外面的世界互聯互通,這必然會對許多養在深閨無人識的原始自然生態造成破壞和影響。這是必須客觀看待的問題,即便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反之,人類在索取的同時也應循規律,明尺度,知回饋。




生態保護和修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智慧和勇氣,需要科學規劃,合理調度,也需要取捨有道,量力而行。每一位決策者和參與者都懷揣一顆尊重和敬畏自然的心,身體力行,生態保護便有希望,自然保護區也就不再屬於幾塊牌子,幾根樁子劃定的範圍,而是無形無界的,時刻在人們心中。





道長說,秦嶺的水很冷,刺骨的冷,拍攝只能等到太陽光照到水裡才能下水拍,每天能拍攝的時間也就4個小時,而且魚也沒有想像中的多……除了拍攝時的困難,還有他花費的數天時間,來回的車旅費,耗費的精力等,這一起算下來,我覺得貧血道長這種行為值得我們為他點贊,這位道長是一個真正喜愛原生魚的道長啊!




長按↓↓二維碼關注本平台





圖:貧血道長


文:貧血道長、《探訪秦嶺細鱗鮭原生地》


編:賣腎吃火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水族 的精彩文章:

Tony Wu,拍鯨的人
我們終於住進了自然里

TAG:壹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