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本乎天地 各從其類:編排神聖經典的道教類書

本乎天地 各從其類:編排神聖經典的道教類書

道教經書及其所書寫的義理因為其內容來源於天地自然之啟示,或出自道祖之手筆,故在道教信仰中具有至上的神聖性。

1

何為類書?

類書,是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有關的資料,把它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編次排比於從屬類目之下,以供人們檢閱的工具書。

近似現代的百科全書,具有資料彙編的性質。它分類彙輯歷史文獻上的各種資料。

與現代百科全書不同的是,類書專門輯錄原材料,而百科全書大不是原原本本的抄錄原文。

通過類書,可以了解古代知識的全貌,發掘古代文獻的淵藪。

《潛確居類書》,明代陳仁錫編著的類書。(資料圖)

明焦竑《國史經籍志》說:「瀏覽貴乎博,患其不精;強記貴乎要,患其不備;古昔所專,必憑簡策,綜貫群典,約為成書,此類家所由起也;自魏《皇覽》而下,莫不代集儒碩,開局編摩。

這也許就是古人編纂類書的原因。誠然,古人在沒有現代化檢索、閱讀工具幫助的情況下,面對日益增多的各類知識,記憶力、閱讀力的嚴重滯後就成為人與知識之間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將具有共同特點的一類知識或者幾類知識匯聚在一起並按照某種方法進行排列組合時,一種便於閱讀、記憶、查閱的資料彙編的類書,將變得十分必要。

2

道教類書是對道教神聖經書的編纂

壒嗣思義,道教類書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傳統道教之典籍和資料的抄寫和分類整理。

《易》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道教經書及其所書寫的義理因為其內容來源於天地自然之啟示,或出自道祖之手筆,故在道教信仰中具有至上的神聖性。

道教義理皆本於自然。(資料圖)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道教類書主要有:北周武帝時期通道觀編纂的《無上秘要》、大約成書於南北朝末的《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約出於隋唐之際的《玄門大義》。

初唐時期的《大道通玄要》、《道教義樞》《諸經要略妙義》、唐玄宗御制序,史崇玄等奉敕較編的《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王玄河的《三洞珠囊》、《上清道類事相》

中唐時期為三洞道士朱法滿編纂的道教科儀戒律類鈔《要修科儀戒律抄》、大約五代宋之際的《仙苑編珠》、北宋時期張君房的《雲笈七籤》。

這些道教類書中保存有其許多現已經失佚的道書和經文。下面就主要的幾部大型類書作簡單介紹:

3

《無上秘要》:現存最早的道教類書

北周武帝時,以通道觀為中心,彙集有南北各派道書,聚集道士學士一百二十名,形成了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研究機構,周武帝乃主持編纂《無上秘要》

周武帝設立通道觀,選著名道士和尚一百二十人入觀學《老子》、《莊子》、《易經》,稱為通道觀學士。(資料圖)

在南北朝道教史上,陸修靜總括「三洞」是南方道教經書的第一次融合;《正一經》創立七部體制是南方流傳的各道派道書的第二次融合;《無上秘要》的成書則是南北方各道派經典的第三次融合。

而且《無上秘要》還在彙集各派道書的基礎上,自成一完整嚴密的經教思想體系,按其體系機構摘錄各派道經,起到了化整為零的作用。被法國漢學家道教學者譽為「六世紀的道教大全」。

4

《道教義樞》:集道教義學之大成

《道教義樞》乃是初唐道教教義的重要著作,為初唐青溪道士孟安排等編集。

孟安排在該書序言中稱,《道教義樞》是以《玄門大義》為底本,「芟夷繁冗,廣引眾經,以事類之」,藉以「顯至道之教方,標大義之樞要,勒成十卷,凡三十七條。」

不同於《無上秘要》等書「述而不作」的體例,這部類書思想理論性較強,集此前的道教教義之大成,總結了重玄學的經教思想體系。

《道教義樞》在涉及道教義學之處,較多地引用道教重玄派思想,顯示了與重玄派的密切關係。

5

《雲笈七籤》:號稱為「小道藏」

繼北周武帝主持編纂的《無上秘要》之後,北宋真宗皇帝敕令編纂的《雲笈七籤》是道教史上出現的第二部大型道教類書,它與《無上秘要》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處。

道教稱藏書之容器曰「雲笈」,分道書為「三洞四輔」七部,因名《雲笈七籤》。(資料圖)

其中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道經,且此書具有系統、全面、簡明等優點,因而人稱「小道藏」,為研究道教的寶貴資料,亦是了解和研究道教的必備工具書。

6

道教類書的編纂本身是一種創造

作為道教文獻的編纂,類書是研究歷史上道教和道經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也是校勘道教道書的重要依據。

毫無疑問,現代的道教史研究常常受到古代道教文獻的制約,古代文獻提供了重新書寫歷史的中心和邊界,畢竟沒有文獻依據,研究者無法隨意編寫道教史。

由於古代道教文獻因為戰爭或自然災害的原因而丟失或不全,故輯錄佚文,校勘道經,明確經書的年代和內容,類書具有不可或缺的文獻學和目錄學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對類書內容的選擇,結構的布局,體例的安排道常常是懷有某種偏向和愛好的著作者所決定的,這表示類書的編纂本身就是一種知識性的創造過程。

這體現了編纂者對當時道教知識和經書的獨特理解和體會。

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現為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資料圖)

正如著名學者葛兆光先生就說,與過去研究類書的學者由於關心輯佚,所以特別看重類書所收佚書秘笈數量不同。

他更關心的是「在它的分類及其次序背後,對知識與思想的整合與規範」,與過於使用類書的文人習慣於從裡面採擷麗藻秀句不同。

他更關心的是「它集錄的文獻究竟提供了多少知識和思想的資源。正因為如此,道教類書的文本結構和內容選擇,卻能夠反映當時道教的知識結構或者編纂者的思想體系。

使得道教類書成為了書寫道教思想史的獨特材料。正因如此,所以道教類書,具有文獻學和思想史的雙重價值。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太上金籙羅天大醮壇場介紹之順星壇
仙家千真聚青城山 羅天大醮祐中華(上)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