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博物館文物介紹——盧浮宮的埃及奈斯曼《亡靈書》

博物館文物介紹——盧浮宮的埃及奈斯曼《亡靈書》

原標題:博物館文物介紹——盧浮宮的埃及奈斯曼《亡靈書》


盧浮宮藏奈斯曼《亡靈書》,也稱量心臟圖,亡靈書是寫有葬禮祝禱詞的莎草紙卷,繪有逝者在前往另一個世界的過程中,面對不同神靈的場景。它通常放置於墓穴中木乃伊的附近,或在木乃伊裹布里貼身放置,伴隨逝者前往死後世界。



《亡靈之書》是古埃及的一種陪葬物品。據說在埃及幾乎每個墳墓里都會有一份富有神秘色彩的《亡靈之書》. 這本書並不完全是對盜墓者的詛咒, 更多的是指導死去的人們在黃泉路上會遇到哪些神祗,該如何讚頌神祇,幫助死者度過各種難關,通過各種考驗得到重生的機會,如同一部死亡或重生指導手冊。它的內容被書記官雋寫於莎草紙上,由祭司讀過後放入棺木中,或被工匠雕刻在牆上。全書很長,通常以捲軸的形式放入棺木。可能是為了便於保存和展出,這裡的死亡之書剪切成了幾部分,分別展出在櫥窗里。我記得曾經有人批評這種剪切是對文物的破壞,但博物館反饋說:不剪切難以保存,也不便展出。這本在盧浮宮裡展出的死亡之書的陪葬時間約為公元前1391-1353年,書寫於莎草紙上。埃及是世界上發明莎草紙最早的國家:埃及人在5500年前發明了莎草紙,造紙原料是尼羅河流域的植物莎草。



埃及藝術瑰寶 ——莎草紙畫

埃及的宗教起源於對氏族圖騰的崇拜。氏族圖騰,就是原始氏族的保護神,包括對動、植物或被認為是自己祖先的某種神秘力量的崇拜。圖騰最初被標誌在各種用具或建築物上。古埃及的宗教就是從這些圖騰崇拜發展而來的。 在古代埃及,具有全民意義的神則是尼羅河神奧西里斯。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必須經過奧西里斯的審判,為了讓死者的靈魂通過這種審判,死者的家族就要編寫讚美死者生前功德的詩歌、禱文、辯詞與咒語,把它放進死者的棺內,以安撫死者的靈魂。這種死者之書,往往製作得很精緻,上面繪有圖畫。我們這裡欣賞到的這一幅彩色《死者之書》,就是這類文物的精品之一。



古埃及之王--冥王奧西里斯(osiris)



奧西里斯(綠色代表他已經死了)

《死亡之書》,又叫做bookofdeath,是古埃及的一種陪葬物品。篤信來世的古埃及人用水生植物紙莎草芯製成長長的紙卷,在上面抄錄下冗長的《跨越死亡之國度》(又稱《白晝來臨之書》)符文的片段,並配以插圖,隨死者喪葬,以求死者逢凶化吉,安然到達極樂世界「蘆葦之野」,這便是著名的《死亡之書》。整個書中最著名的一段咒語,內容大意是說人死後要在陰間之神歐西里斯之前接受審判,他必須謹慎地否認一切可能犯的罪行,並且一一說出陰間的42位判官神的名字。這樣就可以被判無罪而進入永生之境。由死者的否認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埃及社會中一般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因此死亡之書不但是一份宗教文獻,也是有關社會和思想的重要材料。這是用來幫助死者在來世渡過難關,得到永生的咒語,通常寫在紙草上,放在棺木中。不過在放入棺木之前,咒語也可以先由祭司讀過。



畫中狼頭人身的防腐與死亡之神阿努比斯在調整天平的精確度,鹿頭人身的書記與著作之神托特正待記錄測量結果,天平支柱上蹲著的狒狒則是托特的化身。面對阿努比斯而立的男子「舍」和他上方人頭形的誕生之磚,是阿尼終極命運的兩種表現,稍遠處靜觀整個儀式的人頭鳥「巴」,則代表阿尼的性格特徵。圖的左面,阿尼和妻子正在不安地觀看儀式的進行。畫面上方還有十二位神靈組成的陪審團,整幅圖畫描繪了一個神與人共存的世界,反映了古埃及人對神靈的虔誠信仰。



阿尼(Ani)站在一個大型黃金天平之前,胡狼頭神阿努比斯(Anubis)正在稱重他的心臟,天平的另一端是一根純潔的鴕鳥羽毛。阿尼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物,是一名來自埃及底比斯城(Thebes)的書吏,他生活在公元前13世紀。 這幅作品代表了古埃及繪畫藝術的特色。對於古埃及人來說,平面的形象在魔力的作用下同樣會化為立體的實物,因此在用以陪伴死者進入來世的平面作品中,要全面地表現對象,強調它的重要部分,以便它來日盡善盡美地復活原形。在描繪人物的時候,古埃及人總是將其身體輪廓刻畫得清晰完整,而且將其各個部位以其最完整的狀態表現出來。古埃及繪畫中因此沒有定點透視,不局限於人眼片面的觀察,標準的人形是:正側面的頭上有正面的眼睛,正面的軀幹下是側面的雙腿。縱向看去的物體也不重疊,總是一一排開、分層排開。古埃及人還按照事物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確定它們在畫中的大小,比如在這幅作品中,阿努比斯神、阿尼夫婦等因其地位的重要而被表現得比其他人物高大。古埃及繪畫藝術,大多描繪場景,或表現現實生活,或表現神靈社會,在表現形式上,使用平直簡練的線條刻畫事物,幾乎將形象簡化為一種作為生命載體的符號;畫面色彩樸素,在褐、白、黃、紅的基調中稍加藍、綠;在表現人物時,恪守固定的造型比例,在外勞作的男子膚色多為棕紅色,操持內務的女子膚色則為淡黃或淡紅色,人物面部極少表情,姿態端莊呆板,排列符合節奏。


圖為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內的一份《死者之書》。


整個書中最著名的一段咒語,內容大意是說人死後要在陰間之神歐西里斯之前接受審判,他必須謹慎地否認一切可能犯的罪行,並且一一說出陰間的42位判官神的名字。這樣就可以被判無罪而進入永生之境。由死者的否認中,古代埃及社會中一般的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因此死亡之書不但是一份宗教文獻,也是有關社會和思想的重要材料。


埃及的奧西里斯傳說說跟中國古代神話極其相似。今天我們講的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聖人皋陶和這個描述完全一樣。傳說中皋陶為虞舜時的司法官,青面(綠色的皮膚)鳥喙(鳥一樣的嘴,奧西里斯的兒子荷魯斯既是鳥嘴),在舜帝的時候開創了司法審判制度。而且皋陶還和奧西里斯一樣,都被人謀害而死,古代中國人也一樣封他為「獄神」。 皋陶審判用獬豸,而奧西里斯用阿努比斯。



阿努比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866年9月21日,最早提出「原子彈的」英國作家喬治·
歷史故事——關羽水淹七軍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