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倪瓚《漁庄秋霽圖》,賞「高士」眼中的太湖深秋

看倪瓚《漁庄秋霽圖》,賞「高士」眼中的太湖深秋

倪瓚是元代隱逸文人畫家的典型代表,為「元四家」之一。他清高雅潔,性格孤僻,素被後世奉為「高士」。倪瓚自創「折帶皴」,並形成山水畫「一河兩岸、三段式」平遠構圖,提出「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美學主張。

倪瓚畫像

《漁庄秋霽圖》是倪瓚經典的代表性作品,其繪畫理論和繪畫實踐在此幅作品中高度融合,形成了他獨有的極具個性的簡逸、蕭散、荒寒的畫風,對明清畫壇影響極大。

這幅作品是倪瓚55歲隱居在其好友王雲浦的漁庄時所作,時隔18年後,洪武壬子年(1372年),倪瓚重見此畫感懷往昔,用小楷補題五言詩於畫中右上角,共七行八十七字,全詩如下:

《漁庄秋霽圖》書法題款

「江城風雨歇,筆研晚生涼。囊楮未埋沒,悲歌何慷慨。秋山脆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張高士,閑披對石床。此圖余乙未歲戲於王雲浦漁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棄捐。感懷疇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瓚。」

《漁庄秋霽圖》裱邊題識

《漁庄秋霽圖》裱邊右上角有董其昌題籤:倪元鎮畫《漁庄秋霽圖》。裱邊兩側依次有宋旭、孫克弘、董其昌題識。「萬曆辛丑三月,獲觀於天馬山之雙松僧舍。七十七翁宋旭。」「石田云:雲林戲墨,江東之家以有無為清俗。孫克弘。」「倪迂蚤年書勝於畫,晚年書法頹然自放,不類歐柳。而畫學特深詣,一變董、巨,自立門庭,真所謂逸品在神妙之上者。此《漁庄秋霽圖》尤其晚年合作者也。仲醇寶之,亦氣韻相似耳。董其昌己亥秋七月廿七日,泊舟徐門書。」

《漁庄秋霽圖》畫心

《漁庄秋霽圖》描寫的是深秋時節雨後太湖一帶的蕭散簡淡的自然景色,採用倪瓚經典的「一河兩岸、三段式」平遠構圖,近景破石上畫有五、六棵隨風飄曳且依然挺拔的枯樹,排列錯落有致,稀疏簡潔。遠景是一片低矮的山丘,山勢從右向左緩慢舒展。中景是一大片留白為湖水,不畫水紋,沒有茅亭,也沒有人跡,具有空寂、荒寒的味道。大面積的闊水是倪瓚心境的體現,近景蕭疏挺拔的枯樹是倪瓚人格的描繪,這種蕭疏極簡的構圖正是倪瓚主觀情感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的外在表現。

《漁庄秋霽圖》全幅

題款五言詩正好位於畫中留白的右上角,筆力蒼勁,行氣茂密,起到了連接近、遠景的作用,使畫面上下貫氣、和諧均衡,詩、書、畫有機的融為一體。

原文作者:宋博文

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8年10月刊《逸筆草草、天真率意——從看倪瓚的書畫特色及美學思想》

(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收藏投資導刊》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合作美術館

合作雜誌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四大工藝種類,揭秘凝華煥彩的宮廷琺琅器
陰陽相半 燕走秋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