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另類的殺人武器,個個造型奇特,卻極具殺傷力!

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另類的殺人武器,個個造型奇特,卻極具殺傷力!

原標題:盤點中國古代十大另類的殺人武器,個個造型奇特,卻極具殺傷力!


1 、銅鈹


鈹,做長針長矛講,屬於矛的一種變形兵器,也是一種銳利的刺殺兵器。銅鈹首為尖鋒平脊兩刃通常長30CM左右形制極象短劍後端為扁形或矩形的莖用以裝柄一般在莖的近端處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它和矛的區別除頭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裝柄方法不同。

矛是將柄納入矛筒中而鈹是鈹莖插入木柄中外用繩等捆綁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長約30厘米後裝長約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鈹是古代長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這件銅鈹鑄造工藝極為精緻鈹身柄同模合鑄鈹格分鑄格含於鈹身並有刻銘此種兵器似乎當時的中下級軍官頗愛使用。



2 、吳鉤


銅製,長約65CM左右寬2.2-2.5CM其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邊有刃是一種推鉤兩用的兵器因出現在吳國故稱之為吳鉤吳鉤或稱為彎刀其實並非是刀而是兩面有刃屬於劍的一個變種以刀論因為單側有刃而吳鉤鉤身齊頭截面作棗核形對開兩刃實與劍相同。

古時又稱為金鉤西漢後成為一種儀衛性的兵器到唐朝後模仿古時吳鉤研製出的曲刀也稱之吳鉤其實才是真正的彎刀這種彎刀流傳至倭國就是現在日本武士刀的原形吳鉤因其奇異的形狀和不凡的殺傷力而盛名在外也經常被文人墨客寫進詩詞之中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浩浩然寫就了好男兒尚武的氣概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則另有一番沉鬱頓挫的滋味!自古以來,那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背景而縱馬持吳鉤迎風長嘯的場景都是男人心中最絢爛的景色......



圖中右上角為吳鉤


3 、鉤鑲


是一種漢代常見的鉤盾結合的複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擋鉤用以鉤束此種兵器兼具防鉤推三種功用一般配合環首刀使用戰鬥時一般用左手的鉤鑲將敵方長兵器鉤住(對戟頭橫出的小枝特別有效)同時右手環首刀揮向敵面門有的武俠小說中將它描述為護手鉤類的兵器則純屬無稽之談了。


4、戚


戚,俗稱小斧子屬於體形比較窄小的鉞其體窄長鉞刃略成弧形後有方形的枘比鉞體略窄在鉞體與鉞內之間有微凸的闌(橫擋)因其刃較長而常用於做斬首的刑具有時做儀仗用但它在格鬥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實戰中的鉞通常稱做斧)戚還用作樂舞時的道具禮記文王世子中說:大樂正舞干戚又祭統: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5 、鉞戟

近年來,河南考古出土了漢代一些頂上帶刺的鐵鉞形制和西方斧矛一體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獻中從無記載故專家暫定名為鉞戟現一般認為這是一種鈹與鉞結合的鐵兵器屬於戟類它刺長25CM鉞寬10CM鉞長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為主要功能。



6 、鎩


由鈹演變而成,與鈹的區別是鎩在莖與刃之間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鐔鎩有長柄也有短柄流行於漢代鎩長一般25~30CM鐔寬約10CM東漢以後絕跡鎩也屬於矛類兵器。


7 、啄


屬於戈類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僅具有啄擊功能晉代未見記載但唐代又成為騎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時期為青銅質地用銎孔裝柄啄體較戈援窄長約25CM。



8 、鋋


音蟬,形似小型矛鐵柄屬於矛類兵器埤蒼雲鋋小矛鐵矜(音秦)其形制較一般矛頭稍微細長其身扁平兩側有刃下有鐵柄柄下再接積竹矜流行於西漢刃長25~30CM柄長120~180CM筆者竊以為其戰鬥作用應如標槍。



9 、鐮


屬於戈類兵器,具有鉤割功能,鐮身微曲平頂雙刃長約40CM寬約3CM下有橢圓形的銎孔用來裝柄戰國及唐時稱為長鐮主要用於守城戰鉤擊攀登城頭的敵人似乎與吳鉤的作用相反。



10、戣


屬於戈的一種變形兵器,商周時期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區,青銅製,也稱為戳,援部較寬,呈等腰三角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 的精彩文章:

古代的刀劍很難砍穿盔甲,為何打仗時還會有大傷亡 ?
▲無比慘烈的韓國古代戰爭,冷兵器對戰簡直太慘烈!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