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書法,又稱「中國書法」,另分為「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古往今來,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了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一直以來,人們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至於其他書寫形式,如硬筆、指書等,其書寫規律與毛筆書寫規律相比,並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一、書法藝術的內涵

書法是一種憑藉線條和形體結構來表現人的某種氣質、品格、情操的藝術。所以,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從狹義講,書法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容。例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構以字立形,相安呼應;分布錯綜複雜,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從廣義講,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已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和書寫漢字,其內涵已大大增加。例如,從使用工具上講,僅筆這一項就五花八門,毛筆、硬筆、電腦儀器、噴槍烙具、日常工具等種類繁多。顏料也不單是使用黑墨塊,墨汁、黏合劑、化學劑、噴漆釉彩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過去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其含義也大有擴展,品種之多,不勝枚舉。從執筆方式上看,有的用手執筆,有的用腳執筆,就是用其他器官執筆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寫字根本就不用筆,如「指書」「擠漏書」等。從書寫文種上說,並非漢字一種,有的少數民族文字也登上了書法藝壇,蒙文就是一例。從書體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傳統書派以外,在我國又出現了曲直(線)相同、動靜結合的「意向」派,即所謂現代書法。它是在傳統書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突出「變」字,融詩書畫為一體,力求形式和內容統一,使作品成為「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佳作。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二、書法藝術的審美特徵

1.點畫線條是書法的主要語言

書法的點畫線條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它本身抽象,所構成的書法形象也無所確指,卻要把全部美的特質包容其中。這樣,對書法的點畫線條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節奏感和立體感。

(1)力量感。點畫線條的力量感是線條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種比喻 ,指點畫線條在人心中喚起的力的感覺。早在漢代,蔡邕《九勢》就對點畫線條作出了專門的研究,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點畫勢盡,力收之」。要求點畫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便於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強調藏頭護尾,不露圭角,並不是說可以忽略中間行筆。中間行筆必須取澀勢中鋒,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溫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點畫線條的起止並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鋒芒的(大篆、小篆均須藏鋒)。書法中往往根據需要藏露結合,尤其在行草書中,千變萬化。欣賞時,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應,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輕薄。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2)節奏感。節奏本指音樂中音符有規律的高低、強弱、長短的變化。書法由於在創作過程中運筆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產生了輕重、粗細、長短、大小等不同形態的有規律的交替變化,使書法的點畫線條產生了節奏。漢字的筆畫長短、大小不等,更加強了書法中點畫線條的節奏感。一般而言,靜態的書體(如篆書、隸書、楷書)節奏感較弱,動態的書體(行書、草書)節奏感較強,變化也較為豐富。

(3)立體感。立體感是中鋒用筆的結果。中鋒寫出的筆畫,「映日視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折處,亦當中無有偏側」。這樣,點畫線條才能飽滿圓實,渾厚圓潤。因而中鋒用筆歷來很受重視。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在書法創作中側鋒用筆也隨處可見。除小篆以外,其他書體都離不開側鋒。尤其是在行草書中,側鋒作為中鋒的補充和陪襯,更是隨處可見。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小雁塔

2.空間結構與整體布局是書法特有的藝術美

(1)空間結構。空間結構是指字的分間布白、經營位置,如大小、奇正、寬窄、比例等。字的造型有點類似建築。西安大雁塔——莊重雄偉;小雁塔——基礎窄、比較高,輪廓帶有裙線,感覺玲瓏秀美。書法也一樣。不同書法家寫同樣的字,由於結構處理不同,感受就不同。顏真卿、王羲之同寫蘭花的蘭,結構不同表現特點就不同。甚至同一個書法家,在不同的情感下寫同一個字,結構也不同。結構是說書法的空間特徵。

(2)整體布局。整體布局也稱作「布白」,在多樣統一中顯示作品整體的和諧。看一幅字一眼看上去,黑白大效果,有氣勢的字,馬上會感到一種氣勢。整體布局開頭至結尾,中間書寫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整體。也就是「積劃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在欣賞時要把握整體,講究一氣呵成,氣脈連貫。李志敏先生書寫的孟浩然詩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描寫洞庭湖的氣勢。作者的表現從整體上看,字與字間安排緊密,有大氣磅礴之勢,對比強烈,用筆粗獷,且字的大小對比、寬窄都很鮮明,表達了書法者對洞庭湖浩瀚氣勢的感受。李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山沒清波里,帆在浮雲中」,看上去,大的效果是輕鬆愉快;布局方面,字與字之間感覺舒展,中間空白很多;從字的結構看,橫向扁平,橫向的趨向於安靜;用筆也比較細,柔和,柔中有剛。通過這些處理表現一種優美的意境。山的影子在波光里,帆似乎在雲中遊動。可見書法作品能通過整體布局,字的結構,用筆的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情感,這些都是書法特有的藝術美。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3)以墨色表現意境。墨法即書法用墨的技巧,是書法藝術形式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字本與筆,而成於墨」「肉生於墨,血生於水」,沒有墨色的變化、配合,用筆效果就難以達到。字缺乏血肉,也就沒有了生命。所以清包世臣說:「書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二枵藝一大關鍵也。」唐孫過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也點出了用墨的關鍵處。「燥」「潤」「濃」「枯」又是矛盾的法則。用墨不可太枯,枯筆多了則燥;又不可水分太多,濕度太大會肥濁不清。杜甫詩云:「墨氣淋漓幛猶濕」,就是理想的用墨。即使過許多年,也好像剛寫出來的一樣,精氣神采不可磨滅。「不善用墨者,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數年問已淹淹無生氣矣。」墨大致可分為濃、淡、干、濕、焦五種,但也不能過分懸殊,應在看似變化不大的墨色中,寫出使人感到變化極為豐富而又保持「潤」的特點,才是理想的用墨。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趙佶書法《蔡行敕卷》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書法藝術的審美鑒賞

三、書法藝術作品鑒賞的方法

1.宏偉把握與技藝分析相結合

賞析書法既要對作品進行宏觀的把握,如氣勢、神采、布白,又要進行細微的觀察,如用筆、用墨、結構、線條等。欣賞線條質量,從中可以觀察出作者創作時的用筆、用墨及其筆法。其次是由線條點畫組合的漢字結構,藝術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結字、行氣、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書法的精神氣質、格調風韻。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實記錄,與作者的情感、性格、修養密切相關。「中國的書法,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著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為反映生命的藝術。」「不像其他民族的文學,停留在作為符號的階段,而是走上藝術美的方向,成為表達民族美感的工具。」中國書法藝術在形式美中,蘊藏著意蘊美,體現出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美學思想,體現出書法家的精神氣質和美學追求。優秀的書法作品必須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備,欣賞者就是要領會體勢,捕捉神采。

2.揣摩作者融入書法中的稟性氣質

一幅作品體現著作者的愛好,甚至體現了作者的性格和書寫時的情緒。比如,毛主席的作品。我們看毛主席的詩詞時,總是說其具有豪邁奔放、氣吞山河的氣勢。但是,在我們欣賞毛主席的草書作品時,又會體會到其「一座城中百萬兵」的胸懷,並不是那種「勢在外而內已空」的體現,說明毛主席的處世風格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進而體現出的豪邁風格。

3.欣賞者應提高自身對書法藝術的修養

同一件書法作品,也會由於欣賞者的素養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書法本身可以說「既單純又複雜」,它單純到僅以黑白兩色的變化和調度去征服欣賞者;但其本身又是一個多維結構。要深入理解一件作品,有賴於多方面的知識結構。應該從廣泛的社會知識、人生的各種角度、各個層次去理解作品。書法也如其他藝術一樣是人類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它與各種意識形態,如哲學、宗教、歷史、道德等有密切聯繫。其間錯綜複雜,變幻莫測;書法還與其他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文字學、鑒定學、心理學、生理學、民俗學、歷史、美學及音樂繪畫等。它還與其他藝術門類互相交融、借鑒。所以,對書法的鑒賞,你越是知識豐富、閱歷廣博、對作品的認識理解就越深刻,得出的評價和結論也就越中肯準確。

4.了解書法歷史,多看多思

書法也與其他藝術門類一樣,不了解它的基本規律以及發展也就無從給以準確的評價和欣賞。中國書法的發展歷經三干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11世紀我國就產生了書法藝術,甲骨文就是先用毛筆書寫然後契刻的,有的刻後還用毛筆填朱或填墨。在漫長的歲月中,漢字演變經過了甲骨、篆、行、草、楷各個發展階段,出現了眾多的流派和書家。湧現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等偉大的書法家,流傳下數以萬計的不朽的寶貴遺產,可以說是異彩紛呈。對於這些,我們雖然無法一一實踐,但是,對於書法發展的基本概況,對各個時期有代表性的書法家還是應有一定了解。對目前書法發展的狀況和流派也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各種書體的特點、規律有一定的認識。而且要學習研究一兩種書體,通過學習、研究、分析、比較掌握書法的基本規律,提高對書法美的感受能力。看得多,融匯得多,研究得深,眼界就提高得快,對欣賞和評價就越有發言權,否則書法欣賞就無從談起。一個不辨歐、顏、柳、趙,不知蘇、黃、米、蔡的人是無法進行書法欣賞的。

四、王羲之書法藝術作品鑒賞

王羲之是東晉偉大書法家,他一變漢魏樸質書風,開晉後妍美勁健之體,創楷、行、草之典範,後世莫不宗法。行書字帖《蘭亭序》(彩圖ll一14)是他的代表作,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千百年來傾倒了無數習書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後人尊稱為「書聖」。行書《蘭亭序》有如行雲流水,瀟洒飄逸,骨格清秀,點畫遒美,疏密相間,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內蘊含著極豐裕的藝術美。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真可說極盡用筆使鋒之妙。《蘭亭序》凡324字,每一字都姿態殊異,圓轉自如。王羲之的字出神入化,不僅表現在異字異構,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重字的別構上。如出現的20個「之」字,名有不同的體態及美感,無一雷同,宋代米芾在題《蘭亭》詩中便說:「廿八行,三百字,『之』字最多無一擬。」。重字尚有「事」「為」「以」「所」「欣」「仰」「其」「暢」「不」「今…『攬」「懷」「興」「後」等,都別出心裁,自成妙構。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讚歎它「點曳之工,裁成之妙」。唐太宗親為王羲之作傳云:「詳察古今,研精求篆,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而且,唐太宗也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欣賞王羲之的真跡,摹制多本《蘭亭序》賜給群臣。在中國書法史上,帝王以九五萬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書者,僅此而已。宋代姜夔酷愛《蘭亭序》,13日研習,常將所悟所得跋其上。有一跋云:「廿余年習《蘭亭》皆無人處,今夕燈下觀之,頗有所悟。」歷時20多年才稍知入門,可見釋讀之難。l600多年來無數書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釋讀過,何嘗不想深入王羲之的堂奧,但最終只能得其一體而已。因此,《蘭亭序》可以說是由傑出的書法智慧所營造成的迷宮。在唐太宗之前,王羲之書法就為人稱道,蕭衍(梁)《古今書人評優劣評》:「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寫道:「右軍《蘭亭敘》,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人法則,所以為神品也。」解縉在《春雨雜述》中說:「右軍之敘蘭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由此可見,王羲之得享天下盛名與唐太宗的推崇備至不無關係。

書法的五大系列介紹

書法主要分為五大系:篆、隸、楷、行、草。而根據時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的文化修養、思想內涵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書法風格,所以書法的特點因時因人而異,不可籠統論定。如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均以楷書著稱,亦各具風格;宋四家(蘇、黃、米、蔡)雖皆以行書蓋世,卻各不相同。以下簡單概括有代表性的書體:

1.篆書

先有大篆後有小篆,筆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六國異體,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統一字體,後人稱之為「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勻秀美。

2.隸書

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增強了書法造型藝術的美觀,風格也趨於多樣化,藝術欣賞的價值大大提高。

3.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畫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是因為此書法可以作為「楷模」通行的書體,一直沿用至今。

4.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末,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草案。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叫作「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於草書的叫「行草」。

5.草書

草書是按一定規律將字的點畫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所欲地亂寫。草書的特點是藝術欣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一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種。章草是隸書簡易快寫書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速寫法,點畫飛動,上下之間筆畫痕迹往往牽連。

書法欣賞的特點

1.作品線條的抽象性

中國書法中的線條,是書法者內心感情活動的軌跡,它區別於幾何學上的線條,它活生生,有感情,有力量,有形象。但它究竟是什麼情調和意趣,難以確指。例如,一橫在欣

賞者眼裡,可以看作「千里陣雲」,也可看作是「一根鋼筋」;一點,可以是「高峰墜石」,也可以是「平地磚頭」,很難用準確語言表達出來。

2.書法欣賞的主觀性

由於書法作品具有較強的「模糊性」(或叫「朦朧感」),有時只是道出大致的感覺而已。再加上書法欣賞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必然帶有欣賞者的主觀色彩,即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使得不同欣賞者對同一部作品會有不同的感受和評價。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受政治立場影響。我國傳統的審美觀念認為,欣賞作品就是欣賞人格,如果一個人在政治上有虧大節,在道德品行上低下,那麼他的書法作品技巧再高,格調再雅,也為人所不恥。蘇東坡說:「古之論書者兼論其平生,苟非其人,雖工不貴也。」如古人對趙孟煩之書法,他雖然作為元代書壇盟主,練就一身筆墨工夫,但人品欠佳,也難以成為一代大家。二是受趣味愛好的影響。有的人喜歡雄強質樸,有的人喜歡精巧別緻,不一而足,「蘿b青菜,各有所愛」。而這勢必會影響對書法家及其作品的評價。如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他的書法秀美典雅,而有人卻站在壯美的立場上說他的作品「雖圓豐妍美,乃乏神氣,無戈戟鍤銳可畏,無物象生動可奇」,「有女郎才,無丈夫氣」。三是受流派觀念影響。一定歷史時期的各書法流派,都有自己的思想基礎、創作傾向和藝術風格。因此,互相之間必然會出現互相競爭甚至互相爭鬥的局面。往往對同派的書家和作品加以褒揚,對異派進行批評甚至抵毀。如康有為作為碑派代表,極力鼓吹北碑,稱頌魏碑之美,「北魏碑無不佳者」;而對以妍美見長的帖派書家董其昌的書法大力抨擊,貶低,「局束如轅下駒,騫怯如三日婦」。由於有這種「門戶之見」,就很難產生公允的評論。

3.書法欣賞的再創造性

任何一種藝術欣賞都是藝術的再創造,但欣賞書法的再創造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比有明顯的不同。看小說可根據自己生活經歷想像出書中的情景、氣氛和人物相貌,看繪畫則可以所繪形象跟現實物體建立起一種對應的聯繫。欣賞者欣賞書法作品,總是根據自己的學識修養在感受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對書法作品進行積極的能動再創造。但書法是一種高度抽象簡約的線條藝術,它不應言,也不具象,僅以一線或濃或淡、或枯或潤的墨跡,表達書者情思。書法更接近於音樂,有人稱書法為「無聲之音」,音樂的要素一是旋律,二是節奏。書法也一樣,每一筆每一字都是在不同的輕重緩急中有節奏地寫出來,而每一行每一篇忽如「奔雷墜石,鴻飛獸駭」,忽如「山崩海嘯」,忽如清風明月。這正像音樂中的不同旋律和不同樂曲。音樂可以表現喜、怒、哀、樂,可表現激昂、憂傷、悲壯、恬靜等各種不同的感情,書法亦然。各種藝術都應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文字內容就像歌詞,表現文字內容的書法就像為歌詞譜曲。書法要儘可能地去表現文字的內容,這樣的書法既可以與文字內容一起欣賞,也可以獨立欣賞。單看書法也有欣賞價值,但不夠完美,因為連同文字內容一起欣賞是民族傳統習慣。比如我們用「瘦金體」去寫岳飛的「滿江紅」,如果連同「壯懷激烈」的內容一起去欣賞,就很難令人滿意了。總之,書法欣賞具有再創造的特點。(自:書法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東漢:《漢衛尉卿衡府君碑》
全國首屆篆書展作品欣賞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