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章太炎100年前的兩首佚詩最近被發現

章太炎100年前的兩首佚詩最近被發現

原標題:章太炎100年前的兩首佚詩最近被發現



章太炎(1869年-1936年)


湯志鈞先生所編《章太炎政論選集》收錄了章氏題為《癸丑長春籌邊》兩首詩中的一首。但筆者最近發現,章太炎這首五律詩系其作於1913年2月27日《贈各團聯合籌邊會》兩首佚詩中的一首。章氏作這兩首詩的目的是支持各團聯合籌邊會反對外蒙獨立,維護國家主權。

湯志鈞先生所編《章太炎政論選集》收錄章氏《癸丑長春籌邊》詩一首,全文如下:

劍騎臨邊塞,風塵起大荒。回頭望北極,軒翮欲南翔。


墨袂哀元後,黃金換議郎。殷頑殊未盡,何以慰三殤!


關於此詩的出處,湯志鈞先生在詩後有「說明」:「此詩撰於一九一三年,錄自但植之:《章先生別傳》,載《制言》第二十五期,一九三六年九月十六日出版。據稱此詩系章氏撰以示但的。詩共二首,該文僅錄其一。」


但植之,即但燾(1881—1970),字植之,湖北蒲圻人。早年赴日本留學,獲法學士學位。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司法部判事。後調任執行部書記幹事、總理秘書並負責湖北支部和聯絡歐美黨務。其間,經常為《民報》撰稿,宣傳同盟會的革命主張。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臨時大總統秘書兼公報局長,1913年任臨時大總統秘書。


經查,但燾在《章先生別傳》中對於章氏這首詩是這樣說的:「始元年,先生嘗謁黎公於武昌,見黎公為人樂易,脫略禮數,謂與共和政體相應。及世凱繼任,先生游宛平。他日世凱問政於先生,知先生不能為用,而憚先生重望,授先生東三省籌邊使,而不使開府辟僚佐。先生循道彌久,溫溫無所試。雖知世凱乏遠略,無委仗意,猶庶幾稍發舒素志。嘗一行邊,遂棄去。先生曾書《癸丑長春籌邊》五言近體二首示余,其一云:劍騎臨邊塞,風塵起大荒。回頭望北極,軒翮欲南翔。墨袂哀元後,黃金換議郎。殷頑殊未盡,何以慰三殤。論者謂尼父歌彼婦以出走,先生賦詩而掛冠,聖賢之不得行其志,大抵然也。」


袁世凱任命章太炎為東三省籌邊使是在1912年11月27日。同時,他曾致電奉天、吉林兩省都督,規定了東三省籌邊使的職責是:「籌辦邊陲實業,所有一切內政、外交、行政,不在其許可權內。」次年1月1 日,章太炎率調查員、書記員、庶務員各一名,趕至長春赴任,成立東三省籌邊公署。東三省籌邊使雖然有職無權,但是當時章太炎還是一腔熱血,躊躇滿志,想在發展實業方面做一番事業。他率領隨員走山訪水之後,初步擬定了一個發展東三省的規劃:成立東三省銀行,解決資金問題;開鑿松花江與遼河之間的運河,解決交通運輸問題,並興辦農墾礦業。但終因困於經費和人事,章太炎的規劃無法實現。6月,章太炎毅然辭去此職。據但燾所言,章太炎的《癸丑長春籌邊》就是作於其擔任東三省籌邊使期間。


但燾提供的章太炎的《癸丑長春籌邊》雖然只有二首中的一首,但卻深受歡迎和好評。錢仲聯主編的《中國近代文學大系(詩詞集2)》和《近代詩鈔》、毛谷風選編《歷代律詩精華》、香港瀛海詩詞學會主編《近四百年五百家詩選》、楊子才所編《民國六百家詩鈔(1911-1949年)》以及石叟,劉慧勇所編《中華民國詩千首》等近代詩歌選集,都收錄了此詩。因此,章太炎之《癸丑長春籌邊》也就成了章詩的代表作之一。


章太炎故居


然而,由於但燾在提供《癸丑長春籌邊》一詩時,對其寫作背景和寫作時間並無十分明確的交待,這就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因此,一百多年來,在這些問題上存在各種說法,不一而足,以致使人長期難以正確理解和欣賞這首詩,不能不讓人感到十分遺憾。

第一,關於此詩的寫作背景問題。由於但燾在《章先生別傳》中說《癸丑長春籌邊》有「先生賦詩而掛冠」一語,因此,以後學者大都沿用此說。王有為在《章太炎傳》說:「由於袁世凱政府設置種種阻礙和牽制,章太炎幾個月的工作,幾乎一籌莫展,先前的抱負無法抒展」,便藉此詩「反映他在東北時的處境」。張兵在其《章太炎傳》中說:「他的籌邊使有名無實。章太炎感到苦悶、痛楚、壓抑,在一個寒風呼嘯的黃昏,他獨自一人在籌邊使衙署喝悶酒,突然詩興大發」,便痛苦地吟了這首詩。杭州市餘杭區委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章太炎》說,「他深感腐敗勢力的障礙,自己無權辦事,對不起東三省人民,……便寫下《癸丑長春籌邊》一詩,抒發他的憤慨心情。」


但在這個問題上也另有說法。姜義華在《章太炎》一文中則說:「(宋教仁遇刺身亡)使章太炎受到極大震動。他離開長春返回上海,同孫中山、黃興會合,共商對策。……在南歸途中寫了《癸丑長春籌邊》一詩。」金宏達在其所撰《章太炎傳》也認為,此詩是章太炎有感宋教仁遇刺身亡,激憤而作。徐立亭在《晚清巨人傳 章太炎》一書中說:宋教仁遇刺身亡後,「為了和南方的革命黨人取得聯繫,商量對策,章太炎於4月17日『託事南行』,離開長春,趕赴上海。他寫下《癸丑長春籌邊》五言詩,以寄悲憤」。


第二、關於此詩的寫作時間問題。由於但燾在《章先生別傳》中,對於章太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未作交待,學界因而說法各一,大致有以下五種說法:


⑴1913年。如前所述,湯志鈞先生在《章太炎政論選集》中就持此說。


⑵1913年春。湯志鈞在編《章太炎年譜長編》時又將此詩的寫作時間進一步具體,歸於1913年春。因此,前述各詩集收錄章氏此詩時均註明寫作時間為1913年春。


⑶1913年4月。姜義華在《章太炎》一文中說,此詩作於章太炎4月「託事南行」自長春返滬途中。金宏達在《章太炎傳》中亦持此說。


⑷1913年4月17日。中共杭州市餘杭區委宣傳部所編之《章太炎》中說:「4月17日,他寫下《癸丑長春籌邊》一詩,抒發他的憤慨心情」。前述的徐立亭也在其《晚清巨人傳 章太炎》中說,章太炎於4月17日「託事南行」,離開長春,趕赴上海時所作。


⑸ 1913年6月。張玉法說:「1913年六月間,袁世凱的秕政披露日多,國民黨謀起二次革命,炳麟決心回到關內。有詩贈當時任臨時大總統秘書的但燾。」


第三、關於第二首詩的問題。由於但燾並未提供第二首詩,世人未曾睹其真實面目,因而第二首詩一直是個謎團。2013年,陳傑、沈建中在其所撰之《章太炎與西湖》一書中,對此有所披露:


昧雲雷動,黃中未庶幾。猥侯幾千縣,貞觀一璇璣。

原憲終羞谷,孫敖有倥機。平生執大象,司契竟誰歸。


但關於這第二首詩的出處,陳傑、沈建中在文中卻並未提供,因而此詩是真是偽,無處可考,讓人感到真偽難辨。


章太炎故居的客廳


最近,筆者在故紙堆里查找有關譚人鳳的資料時,卻意外地發現了章太炎此詩的蹤跡,使其在塵封一百年之後重見天日。


經查,1913年3月出版的《震旦》第二期「文苑」中,刊有章太炎此詩,題目是《章籌邊使太炎先生贈各團聯合籌邊會五律二首》,全詩如下:


其一


劍騎臨邊塞,風塵起大荒。回頭望北極,搔首欲南翔。


黑袖哀元後,黃金議換郎。殷頑殊未盡,何以答三殤?


其二

草昧英雄起,佳兵禍轉微。經綸三尺簡,位號一戎衣。


賈誼非哀鵬,蘇卿勝牧羝。平生執大眾,司契竟誰歸?


同時,這兩首詩前還刊有寫作日期:「二月二十七號」。


據查,1913年2月初,為了反對沙俄支持外蒙獨立,敦促袁世凱政府出兵征蒙,旅京各大政黨社團公同商定,在北京組織各團聯合籌邊會,以徐紹幀為會長,王賡、白逾桓為副會長,以「輔助政府,保障邊陲」為宗旨,並呼籲各省成立分會。


而此時遠在長春籌邊的章太炎聞訊後,深為內地的反帝愛國熱忱所感動,但又感到天高地遠,無法親赴北京與愛國人士共籌征蒙大計,只得於2月27日,借題贈各團聯合籌邊會兩首詩的方式,以示對該會的支持,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


經比較,筆者發現,《震旦》刊登的章太炎此詩的第一首與但燾提供的詩中有四處不同:第一,第二句中不是「軒翮」欲南翔,而是「搔首」欲南翔。第二,第三句中前半句不是「墨袂」哀元後,而是「黑袖」哀元後。第三,第三句後半句中不是黃金「換議郎」,而是黃金「議換郎」。第四,第四句中不是何以「慰」三殤,而是何以「答」三殤。產生以上錯誤的原因,應當是後來但燾記憶有誤。至於第二首,與陳傑、沈建中所提供的就完全不同了。因此,可以認定,陳傑、沈建中所提供的為偽詩。


章太炎的這兩首詩立意高遠,蒼勁有力,慷慨激昂,反映了他堅決反對沙俄策動外蒙獨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的愛國主義情懷,因而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無疑是章詩中的名篇。


這兩首詩的發現,不僅澄清了一百年來學術界對章太炎這兩首詩的一些混亂說法,使其真實面目讓世人所認識,而且對於正確理解和欣賞這兩首詩具有重要意義,對於深入研究章太炎的反帝愛國思想也有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章太炎這兩首五律詩的題目應為《贈各團聯合籌邊會》,寫作時間是1913年2月27日,寫作目的是支持各團聯合籌邊會反對外蒙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反映了章太炎的反帝愛國的情懷。


(原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社科版)》2016年第11期。原名:章太炎《癸丑長春籌邊》詩考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鄧說史 的精彩文章:

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六:邏輯混亂
曾業英先生又栽大跟頭——三評《蔡鍔一篇鮮為人知的軼文及其價值》

TAG:老鄧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