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電影里的假傳聖旨你也信?有防偽標誌呢,做不了假

電影里的假傳聖旨你也信?有防偽標誌呢,做不了假

原標題:電影里的假傳聖旨你也信?有防偽標誌呢,做不了假


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我們常聽說「假傳聖旨」這個詞,或是亂臣賊子拿著一卷自己寫的假聖旨宣讀,事實上這些都是錯誤的,在古代想造出假聖旨根本不可能。聖旨在古代是用來下達皇帝命令或言論的特殊捲軸,是皇帝專用的,皇帝權力的一種象徵,其貴重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並非僅僅是一種綉著龍的黃布。影視劇中的聖旨當不得真,從外形上來說,真正的古代聖旨其長度可達5米,這種聖旨一個人是撐不開的,需要兩個聖旨三個人才能打開,即使短的也有2米多。


在皇宮的聖旨不是經過一人之手,而是上傳下達要經過多重人,看起來造假的機會很多啊,那為什麼會沒有「假貨」呢?是古代的人道德意識高嗎?並不是的,雖然經過的程序多,但在此過程經手的人都要簽上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現意外,立刻就能找到直接負責人。被發現的後果直接殺頭,在這樣的制度下有誰敢鋌而走險?而且真正的聖旨並非淡黃色的,而是五顏六色的,顏色越多,代表接旨官員的品級越高。據說最高級別的聖旨有六個顏色,是用六種顏色的絲綢一節一節縫製而成的。



但是真正困難的聖旨上第一個字:「奉」印製的字是由祥雲的位置規定的,相當暗號:它正是是聖旨上第一個字。是用一種特殊的方法綉出來的,誰要是敢私自學習那可是要砍頭的。所以說這樣的技術偽造起來難度很大,想造假幾乎不可能,可以看到在聖旨的兩個邊緣都會印刻龍的圖樣,龍的每一個細節都無法複製,龍下面還有騰雲,但就這些形狀就模仿不來,一般人也注意不到這個細節。而且印製這些圖案的材質也是相當的珍貴。都是用的江南錦緞,人們是買不起的。


2015年在匡時春季拍賣會上出現的南宋《呂祖謙告身》,綾紙上有「文思院制赦綾」的隱紋字樣,這有點像現代人民幣的防偽標記,既體現了告身綾來源的權威性,也起到了防偽標誌的作用。這說明至少在南宋的時候,已經具備了防偽的手段。



【呂祖謙告身】


由此可見古代的防衛技術能做的多麼精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皇室的至高無上,皇家的一切東西都是專供專用的,與普通老百姓有著天壤之別。玉璽作為皇權的象徵更是馬虎不得,一旦出了差錯那恐怕性命難保。皇帝的權力容不得半點褻瀆。雖然到封建時期的後期,國力衰弱經濟衰退,吃穿用度的水平明顯下降,但是聖旨不會因此降調,這是國家的標誌,不能有所閃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區野鶴 的精彩文章:

有人出了個上聯「周瑜觀小橋流水」,誰能對出下聯來嗎?
因為名字起得不好,他被慈禧取消了狀元的名號,後成國家主席

TAG:區野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