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文昌故里探尋文化血脈 紅色彝鄉重走長征之路

文昌故里探尋文化血脈 紅色彝鄉重走長征之路

深入基層採風寫生 將軍藝術家創作書寫紅軍長征詩詞九米長卷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與聖人孔子齊名的文昌帝君張亞子,就出生在越西。越西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在1935年,紅一方面軍佯攻部隊進入越西境內,播散了革命火種,越西彝族青年擁躍參加紅軍,達二百餘人之多。紅軍長征給越西人民留下了氣勢磅礴、永不磨滅的長征精神。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組織將軍及書畫家們走進大涼山,去越西探尋中華文昌文化之源,去重走紅軍長征路和南絲綢之路,去尋找那塊會走路會唱歌會流淚的大石頭。

採風期間,藝術家們沿著當年紅軍的足跡,先後走進了大花鄉瑞元村、瓦爾村、大花村、保安鄉平安村採風,並且參觀了文昌故里4A級景區的紅軍紀念館,還到丁山鄉螞蝗溝村4組群眾家中進行走訪。大家冒著山高路險,泥石流突發等危險,克服長途顛簸勞頓等困難,深入到各縣彝鄉藏寨和極其偏遠的村落,挖掘素材、採集民俗,進行寫生創作。在與基層老百姓的面對面交流中,藝術家們深刻地體察民生、感悟民情,在紅軍先輩的革命精神感召鼓舞下,以飽滿的熱情、精湛的技藝,深刻描繪和展示革命老區和藏區彝區山鄉面貌的發展變化,助力越西縣脫貧攻堅任務的實施推進。

1935年,紅軍佯攻部隊在越西停留九天,紅軍當時在越西面臨嚴峻的形勢,一方面要挫敗國民黨反動派瘋狂的圍追堵截,一方面要團結彝族人民。僅僅9天的時間,就讓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越西,紅軍解救了「質彝」,焚毀田賦糧簿,鎮壓惡霸官僚,幫助越西人民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以及紅軍游擊隊,以實際行動激發出越西人民反抗壓迫的革命精神。就是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裡,紅軍與越西各族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

此次採風活動由四川省軍區原副政委、著名書法家黎明將軍,原13集團軍副軍長、著名書法家譚振亞將軍及成都市錦江區書協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陳洪共同創作了反應紅軍經過彝區的代表性詩詞三首,共九米,讚頌紅軍長征途中在越西停留九天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四川省軍區原副政委、少將黎明

原13集團軍副軍長、少將譚振亞

成都市錦江區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東坡書畫研究院秘書長陳洪

長卷由黎明將軍策劃,開頭由書法家陳洪用厚重的隸書書寫習近平語:"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接著由黎明將軍用行草書書寫反映紅軍在大小涼山劉伯承與彝族小葉丹結盟的《情深誼長》歌詞。中間是由書法家陳洪書寫紅軍通過彝區後《飛越大渡河》的歌詞。隨後由譚振亞將軍用行書書寫毛主席著名《七律:長征》,該詩是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抒發了戰鬥豪情,留下了舉世聞名的詩作。

最後,黎明將軍揮毫寫就: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美好越西。

在活動行將結束時,黎明將軍說:「此行收穫頗豐,不僅重溫了當年紅軍途經越西與彝族同胞結下的魚水深情,同時還了解了越西的歷史與人文,目睹了越西的發展變化,領略了山青水碧的自然風光,更是感受到了紅色彝鄉人民的勤勞勇敢和熱情好客!祝越西發展越來越好!」並現場為此行作詩一首:

重走長征話當年,

魚水情深浮眼前。

紅軍途經過彝鄉,

同胞助力斗敵頑。

今日到此來採風,

紅色基因再承傳。

共商克難謀發展,

丹青妙筆繪新篇。

(來源:四川藝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又變臉?美國安顧問博爾頓:沒計劃在歐部署導彈,因違反中導條約
下個世紀,海平面將上升濱海濕地會擴大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