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是覺】請問如何理解「無心是道」、「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其中所說「無心」的涵義?

【如是覺】請問如何理解「無心是道」、「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其中所說「無心」的涵義?


編輯說明


現在社會信息複雜,價值觀模糊,很多當代問題找不到確切的回答,經常道聽途說,所以上海大覺文化傳播特別推出「如是覺」專欄,針對微友們所提的問題答疑解惑,並引用星雲大師的智慧語錄來領航重啟人生模式。




Q


請問如何理解「無心是道」、「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其中所說「無心」的涵義?


人在面對五欲六塵、貪瞋愚痴等「塵勞妄想」時,應如何對治?《金剛經》里說的:「不於色聲香味觸法生心。」就是要我們不要把心安住在「六塵」上面,不要在「相」上執著。




因此,《金剛經》又說「無住生心」,心能「無住」,才能抵擋「五欲六塵」,才能「隨心自在」。




許多人有心求法參學,有心很好,但是學習佛法要用無心學習,而不用有心。因為有心是有分別,有動念,有前後差別,無心才是真心。有些青年朋友,初加入佛學社團,熱心服務,一、兩年後,遇到種種困難,就退失道心。這就是所謂:「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西天;學佛五年,佛不見了。」



有心而學佛法,是計較心、比較心、分別心;無心來學佛法,才是真心。「無心」,是指離有為的心,是超有超無。佛法不是用分別而進入,是用無分別而進入,有分別是知解,是知識;無分別是般若,是觀智。它像一面鏡子,張三來,它還你張三的樣子;李四來,它也還你李四的樣子。它像鏡子沒有分別,可以還給每一個人本來面目。




唐順宗有一次問佛光如滿禪師道:「佛從何方來?滅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處?」




如滿禪師答道:「佛從無為來,滅向無為去,法身等虛空,常住無心處;有念歸無念,有住歸無住,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清凈真如海,湛然體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慮!」




順宗皇帝不以為然再問:「佛向王宮生,滅向雙林滅,住世四十九,又言無法說;山河及大海,天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誰言不生滅?疑情猶若斯,智者善分別。」




如滿禪師進一步解釋道:「佛體本無為,迷情妄分別,法身等虛空,未曾有生滅;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處處化眾生,猶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斷,非生亦非滅,生亦未曾生,滅亦未曾滅,了見無心處,自然無法說。」



虛空之所以為大,正因為空無。待人處世別有用心則心有牽繫,無心則不為一切萬法所系。因為有心,看到的是生滅的世界,那是佛的應身;無心,看到的是不生不滅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




所謂「了身何似了心修,了得心息身不愁,若為心身自了了,身心何必更縫合。」只要我們的心了知無心處,一切自然無法說。無心就是一切心,無心就是佛心。


如是解






剎那的善心是永恆的福報,


剎那的凈心是永恆的功德;


剎那的覺心是永恆的覺悟,


剎那的無心是永恆的寂滅。




摘錄自

《金剛經講話》如法受持第一義諦分第十三


本專欄為微友開放提問通道


有任何問題請記得在留言板留言


我們會有專人為您陸續解答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如是覺】歷來許多與佛教相關的名書法家的作品被刻在石碑上,做成碑帖,甚至還有大量石經的存在,請問這些石經、石碑對佛教有什麼功用?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