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鴻論》尹鴻、賈樟柯談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鴻論》尹鴻、賈樟柯談中國電影第六代導演

泰山不讓寸土而成其大,江河不捐細流而就其深,中國電影的開放包容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許多風格各異、個性鮮明的藝術電影以它們獨特視覺關懷現實,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為時代留下了斑駁陸離的紀念冊。

為使觀眾更好了解四十年來中國電影發展歷程,《今日影評》推出一檔全新電影文化訪談特別節目《今日影評·鴻論》,節目以「學者+電影+當事人」的模式,通過紀實的拍攝手法,圍繞甄選出的四十部電影,以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與謝飛、陳凱歌、張瑜、盧燕、賈樟柯、姚晨、黃渤等電影史親歷者進行訪談的形式,通過直接、深刻的問題設置,挖掘當時真實情況的同時,通過對電影語言表達形式、電影市場發展、電影中體現的社會變遷等方面,全面剖析電影以及衍生話題,還原串聯出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段相對短暫但卻急劇變化的中國電影史。

而賈樟柯第六代導演代表之一,代表作《三峽好人》《二十四城記》《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第六代導演以貼近生活、關懷大眾的創作理念,不斷地在電影藝術創作中前行,為中國電影多樣化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1月23日,《今日影評·鴻論》特邀導演賈樟柯帶領觀眾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第六代導演個人化風格確立的心路歷程。

八九十年代電影環境繁榮影響第六代電影人

不同社會環境導致電影人出現創作風格差異

在《今日影評·鴻論》中,尹鴻指出通常把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一批導演稱為「第六代」,而代際劃分的成因在於創作上的共通性。其要點在於電影藝術作者化、個人化的明確,導演開始關注自我個體。

尹鴻表示第五代導演的作品通常較為宏大,與國家民族的語言、歷史有關,帶有對歷史的判斷。但第六代導演在創作上呈現出不同的傾向,他們重視個人生活,強調個體私人化的生活空間。賈樟柯認為《本命年》雖然是第四代導演謝飛的作品,但開啟了第六代導演的方向。片中主人公李會全的感受代表了當時現代人的感受,以及精神與時代氛圍改變之後個體的身體與精神反應。電影一定程度體現了國民性與社會性,保留了雖然局限但彌足珍貴的個體經驗。

在《今日影評·鴻論》中,賈樟柯分析第六代導演創作風格改變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精神環境的改變,與第六代導演成長過程中興起的80年代「文化熱」有深刻關聯。80年代改革開放後突然引入的大量現代文學、哲學、心理學、實驗文學著作,為整個社會帶來了零散、紛亂的哲學啟蒙與懷疑精神,也帶來了新的思考方法,以及對於人與社會新的理解。導致第六代導演要求以真實的生存邏輯去思考人真實的生存體會、感受,以及生活的質感。這一方面是對過去主流文化的反叛,另一方面也是反叛思維的結果。

社會環境的巨變影響第六代電影人

創作風格更關注時代洪流中的個體體驗

在電影創作中,賈樟柯始終堅持從個體生存故事出發描述自我的生存經驗,盡量理解他所描寫的個體與社會的關係,盡量不切斷個體與社會的關聯性。談及《三峽好人》,賈樟柯在《今日影評·鴻論》中認為,他對三峽的執念包含了很多感性因素。當他看到三峽具有三千年歷史的完整城市變成拆遷後的廢墟,窄小空間中壓縮的高密度人群,以及人在高密度生活空間下所迸發出的活力,這些場景給賈樟柯以巨大的視覺衝擊力,並呈現出了超現實的意味。其次,賈樟柯指出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是整個中國劇變的象徵與模型。而他在電影中之所以選擇煤礦工人與護士作為主人公,正是因為他們代表的在時代變革中遷移的人群,具有巨大的樣本價值。

賈樟柯另一部代表作《江湖兒女》則體現著時代洪流對每一個人的裹脅,他認為這種橫無際涯的莫測之力雖然很難從一點一滴中體味,但如果以長時間的史詩性記錄來觀照就能輕鬆的理解。這種大時代塑造個體的「身不由己」的體驗,源於賈樟柯四十年的生活體察。賈樟柯認為對生活的描述中只有「變」是準確的,但這個「變」字需要放在大的空間與時間背景中體會。

在《今日影評·鴻論》中,賈樟柯認為對時代的記錄通常採用抽象、量化的歷史方法,無法體現生活、情感的細節。而電影雖然具有檔案、文獻性,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卻能提供可感的記錄,在抽象表述之上疊加了感性的維度,能帶領觀眾探求宏大歷史背景下的個體生成與個體經歷,以及在人在劇烈變動中生活所發生情感變遷。賈樟柯坦誠電影《老井》對生活細節的真實體現,讓他認識到貧困對人的禁錮與塑造。舉國關注的「扶貧攻堅」一方面出於國家層面積極解決對貧困問題,另一方面,也是「作者型電影」對貧困生活鍥而不捨的追蹤與體現。尹鴻認為正這是藝術力量的體現,用影像讓觀眾思考隱藏在數字背後,外在物理變遷背後的詩之真實。

回顧自身創作經驗,賈樟柯感慨頗多。在《今日影評·鴻論》中,他想告誡新生代電影人「不要埋怨環境,爭取觀眾很重要」。其次,他認為新生代導演的「口音」十分重要,是電影語言中的一種標誌,不能隨波逐流輕言放棄。就電影內容而言,賈樟柯強調人是永遠電影最重要的焦點與觀察中心。最後,他希望每個電影工作者都能夠不斷保持熱情,保持對人的關注,不斷開拓自己的眼界,這樣中國的電影事業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創造更大的輝煌。

《今日影評》欄目保持了其欄目特有的文化品質,對小正大精品的追求,繼《今日影評·表演者言》之後的《今日影評·鴻論》更加細膩生動,以溫度為時代之鑒,以回憶為思想之駒。據悉,10月26日至12月28日,電影頻道《今日影評》電影文化訪談特別節目《今日影評·鴻論》於每周五晚十點檔播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見證組合蛻變 LadyBees攜組合新單曲《Queen Bee》強勢回歸
《新白蛇傳之九尾狐》開播兩天破千萬,標新立異顛覆傳統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