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軍戰船的確首尾相連,但並非龐統所為,問題出在這個人身上

曹軍戰船的確首尾相連,但並非龐統所為,問題出在這個人身上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四十八回,發生在赤壁之戰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龐統、徐庶和曹操。原文如下:

龐統又謂操曰:「某觀江左豪傑,多有怨周瑜者;某憑三寸舌,為丞相說之,使皆來降。周瑜孤立無援,必為丞相所擒。瑜既破,則劉備無所用矣。」操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請奏聞天子,封為三公之列。」統曰:「某非為富貴,但欲救萬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殺害。」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殺戮人民!」統拜求榜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屬,現居何處?」統曰:「只在江邊。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寫榜僉押付統。統拜謝曰:「別後可速進兵,休待周郎知覺。」操然之。

統拜別,至江邊,正欲下船,忽見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統曰:「你好大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下詐降書,你又來獻連環計:只恐燒不盡絕!你們把出這等毒手來,只好瞞曹操,也須瞞我不得!」嚇得龐統魂飛魄散……急回視其人,原來卻是徐庶。統見是故人,心下方定。回顧左右無人,乃曰:「你若說破我計,可惜江南八十一州百姓,皆是你送了也!」庶笑曰:「此間八十三萬人馬,性命如何?」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龐統受周瑜的委託去長江北岸去見曹操,並提出將戰船用鐵環連鎖可避風浪。曹操不明真相,採納了龐統的建議。龐統又提出前往江東勸降曹操,又得到曹操的應允。就在龐統來到江邊準備回到江東時,徐庶突然出現,點破龐統所獻「連環計」的真實用意。之後,徐庶又向龐統請教脫身之策。龐統面授機宜,隨即飄然而去。徐庶則遵照龐統的策略,在曹營散布韓遂、馬騰叛亂的謠言,並主動提出率部前去平叛,從而安全地離開了赤壁。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龐統被徐庶點破「連環計」真實意圖時的反應,叫做「魂飛魄散」,意為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的「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的精彩篇章之一,其中出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情節和故事,龐統所獻的「連環計」便是其中的一例。不過,與歷史記載相互對照可以發現,這個故事卻是有真有假。上面已經介紹過,小說中的龐統向曹操獻出了「連環計」,為周瑜火燒曹軍戰船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龐統不僅從來沒有獻過「連環計」,他本人也並未出現在赤壁戰場。

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龐統早在劉表時期就在荊州的南郡擔任功曹一職。後來曹操佔據荊州,龐統又隨荊州文武一起歸順了曹操,不過仍在南郡任職。江陵之戰結束後,周瑜奪取南郡並擔任太守,龐統這才成為東吳集團的一員。周瑜去世時,龐統護送周瑜的靈柩來到江東,這也是他第一次來到江東。因此小說中所謂的赤壁之戰期間龐統避禍江東是一書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因此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連環計。

既然「連環計」並非出自曹操之手,那麼真實的赤壁之戰中是否有過曹軍戰船用鐵鎖相連之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據《三國志?周瑜傳》載,黃蓋在向周瑜獻出火燒曹軍戰船時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按照這個記載推斷,將戰船首尾相連之人應該是曹操本人。至於這樣做的目的,其實也並不複雜,為了減少戰船的顛簸,便於不慣水戰的曹軍將士行動。不過,這個舉動卻給了孫劉聯軍以可趁之機,最終導致火燒赤壁。要談責任的話,也應該算在曹操的頭上,與龐統毫無關係。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八六:張既初入仕途,便取得一驚人成就
關羽在荊州丟了性命,劉封應該承擔多大責任,真相出人意料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