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為什麼我不看好帶屏智能音箱?

為什麼我不看好帶屏智能音箱?

「帶屏智能音箱」們

去年 Amazon 發布了一款帶屏的智能音箱 Echo Show,今年 Google I/O 上,Google 發布了帶屏幕的 Google Home Hub,Facebook 發布了 Portal,國內的京東發布了京東 Play,而百度發布了「小度在家」……這些都是帶有屏幕的智能音箱,似乎帶屏幕的智能音箱成為了當下智能音箱的另一種大趨勢。

無論是哪一家的智能音箱,他們都強調即便是智能音箱有了屏,主要的交互方式還是語音,而屏幕更多的是作為信息呈現的一種媒介,比如展示天氣狀況,交通狀況。當然,也有智能音箱,比如京東叮咚,它的屏幕可以用來播放視頻。

這一產品邏輯似乎也合情合理,但筆者並不認同這一觀點,因為智能音箱並不是這樣使用的——


智能音箱是用來做什麼的?

首先,筆者需要各位讀者回想一下,你家的智能音箱主要用來做什麼?——可能是用來聽歌,聽相聲,講故事。這樣的使用場景,是純音頻的消費場景。

況且智能音箱的使用場景,大部分情況下是純語音交互,用戶是不想動手,或者騰不出手進行交互的——他們的雙手或者說是注意力都是在其他的事情上。

Google Home Hub vs Amazon Echo Show

既然雙手不能用來交互,雙眼甚至沒空「瞥一眼」,屏幕存在的意義又何在?日程管理也是一樣,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創建日程,獲取當天日程信息,屏幕不是必須。

除了用來聽音頻,就筆者自身的使用體驗來看,智能音箱的另一個重要作用便是用來控制家裡的智能家電,比如燈泡,開關,智能電視等等。而這種時候,只要用戶的語音指令一經發出,智能家居便能立即執行,執行結果也是顯而易見,比如燈亮了,開關控制的用電器運行了,電視打開了等等。用戶無需智能音箱上的屏幕提供反饋。


屏幕是補充功能,但更顯多餘

如同筆者前文所提及的,廠商的邏輯是希望屏幕成為智能音箱「信息呈現的補充」,但顯然這樣的舉動十分多餘。

使用智能音箱更多的是語音和聽覺上的消費,而非視覺上的。如果要使用這塊屏幕看視頻,屏幕大小且不論,首先視覺表現力上就大打折扣:

Amazon Echo show 屏幕大小為 7.0 英寸,解析度為1024x600

Google Home Hub 屏幕大小為 7.0 英寸,解析度為1024x600

百度小度在家 屏幕大小為 7.0 英寸,解析度為1024x600

京東叮咚 play 屏幕大小為 8.0 英寸,解析度為 1280 ×720 或 1366×768

就解析度和 PPI 而言,這些產品甚至都不如便宜的千元級智能平板,且不論其他的顯示錶現。更不用提,其他的設備,比如筆記本電腦或者智能電視了。習慣了細膩畫面的用戶會使用這樣的屏幕,觀看視頻影片嗎?顯然,他們有更好的選擇。同樣,電視廠商將人工智慧語音識別加入到電視中也是屢見不鮮的做法。

Google Home Hub with Weather Wallpaper

除了能起到信息提示,影片觀看之外,這些帶屏幕的智能音箱還會強調自身的另一個作用,那就是可以用作視頻通話,或者安防攝像頭。

專門用於視頻通話的設備,在市面上並不少見,但真正普及開來的很少。現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並且國內用戶大都是使用「微信」進行語音或者視頻電話,需要單獨的大屏進行視頻通話的需求真的存在嗎?更何況,這部分需求,也可以藉由 iPad 等智能平板設備解決。

Facebook Portal

至於安防攝像頭,產品的完成度且不論,單單就說成本,一款安防攝像頭的價格要比帶屏幕的智能音箱低得多,而且安防攝像不需要考慮到擺放位置——因為智能音箱需要擺放在便於收音和觸手可及的位置,畢竟智能音箱並不是完全不依賴於動手操作。

而且,安防攝像頭在專業性上面,要比智能音箱好得多,比如夜間記錄,夜間人臉識別等等,這些都是很細分的領域,做智能音箱的公司未必同樣在這些領域有所建樹。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產品形態,而是定位

其實問題並不出在「帶屏幕智能音箱」身上,而是這樣形態產品的定位——我們不能將之稱為智能音箱,而音箱也不能形容這樣一款產品。如同其名稱所暗示的一樣,它應該成為「Home Hub」——家庭控制中心,各種智能家居的「控制台」。

現在的「帶屏幕智能音箱」並不是正確的產品定位(或者說是稱呼),同時現在產品的完成度也不夠。如果要成為智能家居的「中控台」(Home Control Hub),它首先需要能夠連接上一切帶有智能家居屬性的設備,同時還需要捨棄掉一切與控制中心無關功能,它是平台而非部件。這樣說可能太過於抽象,讓我們舉一些例子。

或許智能控制面板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比如,它需要擁有語音控制功能和信息顯示面板。揚聲器,麥克風和屏幕,甚至是攝像頭都是必須的,但這些部件,既不是用來播放音樂,也不是用來播放視頻用的——它們是用來接受用戶指令,「命令」其他智能家居設備,比如音響系統,電視機和安防攝像頭,執行命令的。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專業的事情要交由專業的設備去做。只有這樣的一個整體才能給予用戶以最佳的體驗。筆者相信,也有不少廠商也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去做「智能音箱」的,但他們的想像力依然不足,或者囿於現狀,而無法實現。

所以筆者並不看好,作為「智能音箱」的帶屏設備,但若定位於家庭的「中控台」,它可能還不僅僅需要帶屏,還需要集成更多的感測器,打通更多的智能家居設備。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唐植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網易遊戲「吃老本」,財報強心針治標不治本
接替馬雲的張勇,與他在阿里的11年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