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一代「詩仙」李白很多著名的詩歌都是在出世之後寫下的,豪邁雄奇,富於想像力,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其實這和李白仕途不順後崇尚道教,皈依自然有著很大關聯,他以一幅仙風道骨生活在追逐著功名利祿的士人中。李白在很多詩歌中都表達著自己的超拔高潔的情懷,他不想和那些朝廷里的人廝混在一起,其實也是因為他一生在仕途上不是非常順利的,儘管當年的他也有著自己的宏圖大志。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或許我們很難想像李白曾經熱衷於仕途,更不用說他最初非常渴望得到唐玄宗的重用。比如在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時候,唐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來試圖博得玄宗的賞識。其中「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等溢美之詞尚且不說,就拿他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就讓我們很懷疑這是我們印象里不與朝廷里的人同流合污的李白嗎?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其實這一切都與李白早年「安社稷」、「濟蒼生」的崇高政治理想有關。盛唐時期的開元盛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一片繁榮興盛景象,這就激發了李白的殷殷報國壯志和濃濃愛國之情,這一時期的李白關心政事,熱衷於仕途。其實,李白的家庭對李白產生政治抱負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出生於在一個富有而家學淵博的家庭,他自幼學習古典辭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精髓來充實自己。他苦學博覽,擁有豐富的知識,使他年少時期就已經才華橫溢,甚至開始有名氣了。當他覺得自己應該施展自己的滿腹才華來報效朝廷時,父親對他抱有很大期望。父親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後,但因長期流放西域,不甘心地從事工商賤業,無顏拋頭露面於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頭地,重振家聲。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之後,我們就會理解他之前的這些行為了。但是那個朝廷給他的卻是當頭一棒-----唐玄宗沒有重用他,只是把他當為玩物,甚至高力士這樣的宦官都能要對他頤指氣使。這一切不順使得李白義憤填膺,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了。可以想見,如果我們滿懷熱情卻被別人一盆冷水從頭澆到底,那我們會是什麼感覺?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可能我們會覺得後來的李白有著桀驁不馴的性格,不能遵守朝廷的一系列規定,即使放在現在的社會中,他也不可能有所發展,實現自己的宏圖大志。但是正因為他拒絕那些繁文縟節,追求自己的率真天性,所以他的詩歌能夠有著超越傳統詩歌的獨特魅力。李白自己也曾說過自己「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很多的傑出詩歌都是靈感乍現後的傾瀉與表達。

詩仙李白:也曾為重振家族名聲而汲汲於功名

因為同時他非常嚮往自然,在道教中獲得精神安慰,但是這也是他在自己懷才不遇之後的一種表達方式,不過這更使得他的詩歌有一種出世的隱逸超脫。可能正是因為自己的仕途不得意,無法是想自己,所以他到處遊歷,甚至嚮往天上。其實這都是李白在自己壯志難酬的情況下的自我表達,我們應該學會從一個普通人的思想變化角度來體會李白的感情,而不是一直將他放在神壇上一直禁錮著我們體會他的感情的自由。

文 | 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圈 的精彩文章:

中秋全民詩會:你可知什麼是木樨花?她開了,秋便來了
又到了農民忙碌的秋季:豐收甜,百姓苦

TAG:詩詞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