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某些動物是否也有著類似人類的情感,科學界始終存在很大爭議

某些動物是否也有著類似人類的情感,科學界始終存在很大爭議

關於動物的情感問題,科學界始終存在很大爭議。不過,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動物的確具有諸如幸福、悲傷、憤怒,甚至愛和困窘等高級情感。

喬伊斯·普爾是肯亞大象研究項目的負責人,自20多年前開始研究這種龐然大物以來,她見過發生在大象之間的許許多多的奇異行為,而讓她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它們之間的「問候禮」——當同一個家庭或組織中的成員久別重逢後產生的那種熱烈而歡快的情緒。

有一次,她看到50多頭大象重逢在一起,它們歡快地高聲鳴叫,瘋狂地拍打耳朵,相互繞著轉圈,所有成員一起發出巨大的隆隆聲和吼叫聲……她相信這些大象正沉浸在極度興奮的情緒中,它們發出的隆隆聲和吼叫聲表達了這樣一層意思:「喂!夥計,遇見你真是太高興了!」

靈長類動物學家簡·戈達爾也曾見過生活在坦尚尼亞岡比國家動物園裡的黑猩猩一起分享快樂的情景,但最讓她感動的還是她親眼目睹的一隻50歲高齡的雌黑猩猩死後引發的悲痛情緒。這隻雌黑猩猩的8歲大的兒子整整一天都守候在母親毫無生氣的屍體旁,偶爾去拉拉母親的手,然後就嗚嗚地哭泣。在以後的幾周里,它變得萎靡不振,不吃不喝,最後離開了群體。在母親死後三周半,這隻曾經健康活潑的小黑猩猩也死了。戈達爾認為它顯然是死於悲傷過度。

像普爾和戈達爾這樣的生物學家一直致力於研究動物的行為特徵,他們堅信大象、黑猩猩和其他一些動物具有諸如幸福、悲傷、憤怒,甚至愛和困窘等高級情感。當然,也有許多科學家並不認同這種觀點。懷疑者認為將人類品質歸結到非人類動物身上是非常不科學的。他們認為,許多動物有時的確會表現出恐懼之類的「初級情感」,

但這些「初級情感」屬於動物的本能,是動物天生具有的,比如一隻從未見過貓的實驗鼠在嗅到貓的氣味時仍然會被嚇癱。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生物學家馬克·貝克奧夫在過去30年里一直都在研究野生叢林狼、狐狸和其他犬科動物。他認為,對於人來說,雖然我們無法證明某人是處在幸福還是悲傷之中,但我們可以通過身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推斷出此人此時的感覺。同樣,通過觀察諸如身體姿態、面部表情、瞳孔大小和聲音特點等線索,我們也應該能分辨出動物正在經歷何種感情變化。比如,當你懷抱著的一隻寵物貓咪正從喉嚨里不斷發出嗚嗚聲時,或者當你的寵物狗搖著尾巴、蹦跳著撲向你時,你一定知道它們此時正處在一種興奮情緒中。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生物學家伯爾尼·沃希格一直將生活在阿根廷沿岸的露脊鯨作為研究對象。一天,他看見一群雄鯨正追著一頭雌鯨求愛,而這頭挑剔的雌鯨經過精挑細選,最終選出了它的「意中人」。兩頭鯨魚在交配後,並排著在海面上嬉戲,用鰭狀肢相互觸摸對方,然後翻滾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擁抱在一起一樣。最後,當兩頭鯨魚緩緩游開時,它們仍不時地用身體觸摸對方,還步調一致地同時潛入和浮出水面。

自然學家霍普·賴登通過長期觀察發現,草原狼夫妻經常相互擁抱在一起,並會做一些優美、溫柔的動作相互致意,比如搖尾巴和舔對方的臉。有時兩隻狼會一唱一和地嚎叫,叫完後就進行交配。交配後,雌狼常常會用腳掌拍雄狼的腦袋,還舔它的臉。最後,它們會纏繞在一起睡覺。這看上去非常像人類的浪漫愛情。賴登認為,無論是人類之間的愛情,還是動物之間的愛情,從本質上來說都是一樣的。

當然,也有動物學家認為動物的這些行為並不表示真正的「愛「,它們只不過是單純地按照基因指令行事而已。如果真是這樣,那應該如何解釋下面的事實呢?

動物行為學家肯拉德·勒倫茲曾描述過一隻雄鵝的喪偶之痛。一天晚上,一隻名叫蘇珊娜·伊麗莎白的雌鵝被狐狸咬死了,它的伴侶一直靜靜地站在其殘體旁,似乎不忍離去。在以後的幾天里,這隻雄鵝一直佝僂著身子,腦袋無力地下垂著,眼睛變得模糊不清,顯得無精打采。由於沒有心情抵禦其他雄鵝發起的攻擊,它在鵝群中的地位一落千丈。直到一年後,它才從這種悲痛情緒中漸漸恢復過來,重新找了一隻雌鵝作伴侶。

許多科學家都曾報道過動物之間的這種憐愛之情,尤其是當它們失去配偶、父母、子女或親密夥伴時。比如,當一頭雌海獅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虎鯨吃掉時,常常會凄涼地悲號不已。

就像戈達爾在岡比國家動物園看到的那隻黑猩猩一樣,大型猿類、猴子,甚或狗熊、駝鹿、羚羊和鳥類等常常站在死亡家庭成員的屍體旁守夜,有時它們自己會因悲傷過度而患病甚至死亡。

除了類人猿,大象是情感最為豐富、複雜的動物之一。

普爾和其他科學家曾記錄過許多大象默默地站在死亡的同伴旁為其默哀的事例。它們偶爾伸出鼻子輕輕碰觸一下同伴早已僵硬的屍體,有時還用鼻子將其長牙和骨骼捲起來,帶出很遠一段距離,然後用泥土或樹葉遮蓋起來。普爾經常說,「大象針對死亡的行為讓我毫不懷疑它們的確正處在深深的悲痛之中,這說明它們對死亡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實際上,現在已有過硬的證據支持動物情感說。神經學家發現,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大腦在許多關鍵部位上存在很多相似性。截至目前,就所有已研究過的物種來看,包括我們人類,情感似乎都來源於腦組織的長期進化過程,尤其是位於腦中心的杏仁狀扁桃體結構。老鼠實驗證明,刺激扁桃體結構的一個部位總能引發老鼠強烈的恐懼情緒。如果老鼠的扁桃體受到損傷,那麼它就既不會對危險做出正常的行為反應,如嚇癱和逃避行為,也不會產生與恐懼有關的生理變化,如血壓升高和心跳加速。腦成像研究顯示,與老鼠一樣,人類在經歷恐懼時,其扁桃體同樣也會活躍起來,而這部分腦組織受到損傷的人則不會產生恐懼感。

對大腦中的化學物質的研究也為動物情感說提供了佐證。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蓋茨堡學院的神經學家斯蒂芬·希威發現,當老鼠在一起玩耍時,其大腦組織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而在人體中,這是一種與興奮和激情有關的化學物質。在實驗中,他將老鼠放到特製的樹脂玻璃盒中,讓它們盡情玩耍。他發現老鼠們顯得非常活躍,不斷地發出「吱、吱」聲,在盒中興奮地來回踱步。但是,當他讓這些老鼠吃下一種可阻斷多巴胺分泌的藥物後,它們就立刻安靜了下來。

還有科學家發現了與性活動和母性依戀有關的化學物質。美國馬里蘭大學神經學家休·卡特一直都在研究一種叫做草原田鼠的嚙齒類動物,這種動物是為數不多的一夫一妻制哺乳動物。他發現,通常需要一天時間挑選配偶的草原田鼠在接受催產素注射後將這一時間縮短到一小時左右,而且往往是與見到的第一隻雄鼠一見鍾情。但是,在給雌鼠注射阻斷荷爾蒙分泌的藥物後,無論給它多長時間,它都對雄鼠不理不睬。卡特認為,催產素觸發了草原田鼠的戀愛行為,使它們看上去非常像「陷入愛河中的戀人」。

毫無疑問,儘管動物情感研究存在諸多困難,不過,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動物具有情感」的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地球上最奇怪的物種之一,某一些種類做到了「長生不老」
在地球上也能感受火星的地貌,盤點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TAG:宇宙百科探秘 |